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簪缨问鼎> 簪缨问鼎_分卷阅读_235

簪缨问鼎_分卷阅读_235

  难得见到奕延露出如此神情,王屏的好奇心都被勾了起来。这实在不像是随口敷衍,而是确有其事。恐怕对方所求的女子,真的身份高不可攀。譬如太原王、郭、孙氏那般的高门,任是他封侯拜相,怕都不会考虑。
  而这,会不会也是这羯人脱离梁子熙,投向朝廷的原因?梁子熙再怎么爱重此人,也不可能封赏太高的分位,更无法为他求娶高门贵女。梁子熙本人还娶不到王氏女呢,莫说他手下羯将。但是朝廷就不同了。若是能搭上司马越或是王衍,何愁官职爵位?别说是奕延了,世间多少为求一官,颜面尽失的汲汲之徒。这种事情,见得还少吗?
  面上露出了些许微笑,王屏道:“未曾想还有佳人得奕将军垂青。只要将军建功立业,为朝廷效命,何患无妻?”
  奕延的目中,似乎也闪出了灼然之色:“府君所言甚是。末将不才,也有立业之心!”
  他的声音里,确实有野心存在,毫不掩饰的野心。
  虽然跟想象的大有不同,但是这点心思,又何尝不是弱点所在。之前的忧虑一扫而空,王屏哈哈笑道:“如此才是大丈夫所为!”
  只要有了弱点,还愁掌控不住此人吗?王屏手捻长须,眯起了眼睛。看来这事,也要早早跟从叔禀明。
  奕延也不多话,行了一礼后,就退了出去。几日后,邺城开始了新兵操练,一封书信则悄悄沿着滏口陉,向着晋阳发去。
  如今邺城和晋阳的重要信件,都会用军事密码。要靠翻译才能阅读,避免消息外泄。
  因此当梁峰拿到转译后的信件时,先是松了口气:“乱兵入了冀州。”
  这可比想象的要好不少。若是那伙乱兵滞留魏郡,或是南下兖州,都不容易整治。偏偏他们跑到了冀州。这岂不是给出了对冀州用兵的借口?赵郡和常山郡与并州接壤,将来必然也是和幽州交战的前线,提前僻出隔离带还是有必要的。
  不过念头一闪,他立刻想起一事:“孟孙,你家中如何?”
  张宾出身赵郡,之前还在中丘王帐下任事,这下可是打到他老家了。张宾早就看过了信,此刻坦然道:“宾已迁家眷入乐平,并无后顾之忧。倒是奕将军将来攻城略地,当仔细打算。最好沿河北一线,取冀州东南。”
  张宾这么一说,梁峰就反应过来了。西北方向,乃是并州、冀州和幽州三州的交界处,且不说王浚会不会放手,万一夺下来,将来也要变成战场,实在得不偿失。但是换成东南,就方便多了,既不会引起王浚的强烈警惕,也能沿着魏郡一线,扩大领地。实在是上上之选。
  “此计可行。”梁峰首肯。
  定了计,再往下看,是邺城练兵之事。这些梁峰自然不会担忧,然而又看了会儿,他的面色突然变了。
  张宾料是他看到了后面那行小字,温声安慰道:“主公勿忧。既然奕将军把此事写明,就是向主公表明忠心。王屏的诡计,未曾有分毫用处。”
  这哪是表忠心?分明是隐晦的示爱!还是当着刺史府所有幕僚的面,用军事密码写出的!当看到那行“王屏指婚,拒之”,梁峰心底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他不是没想过让奕延早早结婚,断了那些诡异心思。但是这事哪容得旁人插手?!
  不。梁峰挥掉了那点歪掉的念头。这跟拉拢指婚没关,而是那人心思始终未改。哪怕远在邺城,也无分毫动摇。
  压下心底烦躁,梁峰道:“伯远在外,少不得遇到这样的事情。还当早下冀州才行。”
  这是怕拖得久了,人心离散?不过张宾没有深究,点头称是,又道:“说起婚事,主公也当另择一士族联姻。梁府人丁单薄,终不是好事。”
  梁峰的亲眷关系,确实太寒酸了。司马氏篡魏后,梁氏就未曾出任官职。而贾后当政,他的妻族母族更是受到牵连,无奈才避祸上党。加上同姑母一家决裂,真是找不出可用的血亲了。如此单薄的族裔,始终不符合当世人的看法。至少要跟昭烈皇帝刘备一样,多多联姻才行。
  没料到话题转到了这上面,梁峰皱了皱眉:“此事不急。”
  张宾只当主公被之前王家七娘的事情恶到了,低声劝道:“也可绕过王、郭等高门。择一身份相当的世家。主公年纪尚轻,又只有荣公子一位嗣子,怎可空置后宅……”
  他还想说,梁峰却摆了摆手:“孟孙不必多言。儿女亲眷,乃至结义乡党,终归比不上利益二字。若寻助力,当效仿汉高祖。”
  张宾愣了一下。汉高祖刘邦称帝,靠的是什么?是门第吗?是姻亲吗?是乡人吗?其实都不是。他只是知人善任。而打下了天下之后,这些跟随者自然也成了大汉最初的既得利益者,帮助刘邦维持国朝的秩序。其实哪朝得位,不是如此?总要有新的世家,代替旧有豪门。与其一直对高门忍让,不如跳出这个闭塞的圈子,另外提拔一个阶层。
  寒士庶族,可不正是最好的目标?
  然而这样的路,何其艰险。当年魏武都未曾走通,主公真能走的通吗?
  如此重任,怕是不比张子房肩上的轻上多少!胸中涌起一阵豪情,张宾收敛心神,对上座一拜:“宾必助主公成事!”
  看着张宾那一脸激动的模样,梁峰也松了口气。世家是麻烦的很,但是科举兴盛之后,终归还是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且就他所知,中国历史上从一穷二白打到帝王之位的能人,可是有不少。联姻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也许未必。
  说到底,不过是一个阶级替换另一个阶级。最为可靠的,还是利益集团之间的争斗。而它也也比血缘,比婚姻更为牢固。
  天下还会乱的。那些世家,还是远避江南更好。
  至于婚事……梁峰垂下眼帘,在心底暗叹。还是暂时歇了心思吧,至少等平定冀州,解决了王浚这个大麻烦后,再考虑不迟。捏着书信的手指,慢慢舒缓开来。他不再看那信,随手放在了一边。
  第251章 拨乱
  立春早已过去, 天气渐渐变暖, 数九严寒也随着春风消弭不见。然而坐在大殿中, 司马颖却在发抖,似乎身上冕服都压不住入骨凉意。
  王弥逃了。在被朝廷大军围困三个月后,他亲封的大将军、大都督、太尉王弥, 带着数万残部逃之夭夭。没了这些兵马,防御立时崩溃,司马越已经率军攻到了华容城外。这小小城墙,如何阻挡大军?
  他挡不住了。
  阶下,仅剩的几位朝臣, 一个个安静的犹如泥胎木偶。是了, 又能从他们嘴里问出些什么吗?这些人恨不得把他绑出城去, 亲手交给司马越,换个将功赎罪的机会。他这个“天子”, 也只剩这些用处了。
  “开城。”过了许久, 司马颖终于道。
  下面起了一阵骚动, 有人惊声道:“陛下, 只要逃出荆州,或可……”
  话没说完,司马颖已经摆了摆宽袖:“你们都退下吧。”
  像是从他的面孔上瞧出了什么不吉兆头,下面几人挣扎片刻,便逃也似的散的一干二净。
  面对空荡荡的大殿,司马颖呆坐片刻,突然问道:“你今年几岁?”
  殿中已经没人了,他身后的内侍一愣,突然跪了下来:“陛下!”
  “几岁?”司马颖又问了一遍。
  “老奴五十有三……”那内侍是司马颖亲信之一,此刻像是知晓对方所想,哽咽的哭出声来。
  “五十……可能知天命?”司马颖惨笑一声。他时年二十九岁,哪里还能等得到知天命的岁数?
  内侍还想规劝,司马颖那张俊朗的面孔上,已经露出了似笑非笑的表情:“也罢,总好过落于贼手。我死之后,天下安乎?不过早他一步。”
  这声音中,透着让人脊背生寒的冷意。内侍哭的已经说不出话来,司马颖却站起身,径直向着殿中梁柱走去。
  ※
  “伪帝自绝了?”当城门开启,诸官献降时,司马越就知自家胜了。然而脑中设想的百般羞辱还未用出,就听到了司马颖自缢身亡的消息。
  这多少让他有些失望。跟司马颖之间的争斗,持续了三年有余。从当初的邺城之战,到后来的两帝并立,其中凶险难以计量。如今挥霍了三万兵士的性命,终于攻下坚城,除去了这个让他寝食难安的心腹大患,却没法亲眼见见这个手下败将,怎能不让人扼腕?
  不过失落只是一瞬,司马越立刻追问道:“伪帝可留下了子嗣?”
  “几位皇子也引鸩而亡。”
  听到这样的答案,司马越的眉眼舒展了开来。如此也好。再怎么犯上作乱,他也是武帝的亲生儿子,由自己动手,未免落人口实。现在一家人畏罪自杀,岂不省事?
  “好!犒赏三军,班师回朝!”心中再无忧虑,司马越朗声道。
  没有人,能同他争夺宰辅之位了。下来只要扫清贼寇胡虏,他便能坐稳这江山。可是志得意满之余,脑中还有一个小小尖刺,隐隐生痛。洛阳城中的小皇帝,越发肆意妄为了,是个隐患。现在动手,还些仓促,要什么除掉他,才最为恰当呢?
  权势就如冬衣,一旦裹在身上,就无法脱去。唯有拔掉那些针芒,才能活的安稳。司马越怎会不知其中轻重?
  然而想是如此想,大军回返走到一半,就改了方向。只因之前逃出荆州的王弥,裹挟五万乱兵,扫荡了豫州。迫于无奈,司马越领兵驻进许昌,命苟晞平乱。只是苟晞再怎么用兵如神,领的也是一支打了半年仗的疲兵。面对穷凶极恶,人数又颇为不少的王弥部,只能勉力防守。两军就这么在豫州境内,僵持了下来。
  ※
  “大将军,兵马已经准备妥当,要攻信都吗?”
  石勒并未立刻回答,而是举目看向帐外。寒冬已然过去,田间枝头也有了些微绿意。他们非但熬过了最难熬的日子,还把原先的五千兵马扩大到了三万之众。冬春之交,不是打仗的时候,但是打起仗来,反而更容易收兵买马。只因石勒收拢的,都是些流民匪寇,甚至攻下城池,还能从城中招募义军。
  对于贫苦百姓而言,一直到夏收之前,都是难捱的鬼门关,青黄不接,极易死人。再碰上兵祸,除了投贼还能如何?更何况石勒的大军每每入城,都是杀官开仓,带不走的粮草,直接分与百姓。这样的小恩小惠,足以让青壮头脑发热,就连他羯胡的身份都不顾了,前来投军。
  如此一来二去,这支队伍反而越打越大,若是能攻下信都这个冀州治所,说不定还要平添数万人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