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搭建帐篷
“这……这是怎么回事?”
其中一名犯人的老母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儿子居然成了犯人。
刺史高升怒斥道:“之前的事情,本官不是已经跟你们说清楚了吗?”
“你们居然还要唆使自己的儿子去杀人放火,知不知道这该当何罪!”
这几个女人纷纷表示自己完全不知情,如果提前知道会有这种事发生,她们保证会阻止儿子这样做。
不过她们想了想,旋即表示官府的说辞根本就不公平,她们认为杀人偿命天经地义,既然自己的丈夫是死在了跟外邦人打斗的过程中。
那么官府就应该将外邦人统统抓起来绳之以法,这样才算是为她们讨回公道。
女人开始含泪痛斥官府的所作所为,并嘶吼道:“你们给不了公道,那我们就自己讨回公道,难道这样也有错吗?”
“现在你们不分是非黑白,把那些凶神恶煞的外邦人好吃好喝养起来,反倒是把我们无辜老百姓给抓了,这还有王法吗?还有天理吗?”
女人的吵闹声引来了街坊四邻,他们得知事情的原委也为这两家人打抱不平起来,毕竟外邦人终究是外邦人,怎么能胳膊肘往外拐?
高升眼见跟这些胡搅蛮缠的女人讲不通道理,就打算命手下直接上手段,结果却被李恪阻拦了。
“高大人,有民怨那就化解民怨,直接采用暴力手段不是明智之举。”
“是,殿下,是下官考虑不周。”
高升老老实实退到一旁,李恪上前对这几个女人说道:“你们冷静一下听我说几句,这件事既然已经发生了,那我们就应该放下过去一切向前看。”
“三位官差是在办差的过程中付出了性命,我们谁也不希望发生这种事,但这仅仅只是一个意外,并不能直接归咎于那些外邦人。”
说到这里时,李恪的话马上就遭到了众人反对。
其中一个情绪特别激动的老妇人,指着李恪的鼻子臭骂道:“你又是谁,为什么要帮那些外邦人说话?”
“你到底还是不是人,是不是大唐的百姓?”
李恪无奈摇了摇头,“我的确不能算是大唐的百姓,总而言之这次冲突不光死了三名官差,同时也死了五名外邦人,大家都有死伤,整件事情就是个误会。”
“我希望你们能尽快接受现实,不要做无谓的事,活着的人应该继续把日子过好,这样才能告慰那些逝者的在天之灵。”
“不管你怎么说,我们都要讨回公道,那些外邦人一日不死,我们就会一直闹下去,大不了就去长安告御状。”
李恪见好说歹说这些人就是不听,于是他只能板起脸,让她们知道事态的严重性。
“好了,都别吵了!”
“现在的问题不是你们去不去告御状的事,如果你们想去谁也不会拦着,此去一千多里长路迢迢,等你们走到长安还不知猴年马月。”
“但在此之前,你们要先搞清楚,这两个人昨夜纵火行凶过,按照大唐律法必然是要收押候审,轻则流放边疆重则当街问斩,你们听懂我的意思了吗?”
一听说儿子居然要被杀头,这些女人顿时就慌乱起来。
“他们……他们不过是放了把火,而且根本就没烧死人,这样处置他们太过分了!”
高升没好气地吼道:“什么?你们还觉得处置过分了?”
“他们要放火去烧外邦人,结果却跑去了吴王殿下的住所,险些就伤到了殿下,知不知道这可是天大的罪过!”
什么?
吴王?
女人们面面相觑,都是一脸茫然,她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吴王,这又跟她们的儿子有什么关系?
随后高升将事情的前后经过跟她们一讲,女人们这才明白儿子是捅了多么大的篓子。
“吴王殿下,我儿子年纪太小,他太不懂事儿了,请你高抬贵手放过我儿子吧。”
“我们张家现在就剩下他一个男丁了,他还要给张家传宗接代啊!”
说话间她们开始哭哭啼啼起来,听得李恪十分心烦。
这些女人固然可怜,但她们犯罪起来也是相当要命,好在经过这么一吓唬她们总算是收敛了起来。
李恪告诉高升,“吓唬一下就差不多了,往后对这几户人家要格外关照,毕竟人家是殉职,该有的抚恤一分都不能少。”
“是,下官记下了。殿下爱民如子,宽宏大量,实在令下官佩服。”
废话不多说,李恪直接赶去了制作帐篷的工棚,在临时搭建起来的棚子里,几十名能工巧匠正在奋力赶工。
他们早就被高升下了死命令,务必在两天之内全数完成任务,看着一件件搭建帐篷的部件被制作出来,李恪心情不错。
“找你的那些手下过来。”
在高升的安排下,徐统带着几百号人来到李恪面前。
只见李恪面前放着一堆从未见过的东西,有柳条、有竹片还有浸润过桐油的布匹等,大家都搞不清楚这吴王殿下葫芦里究竟卖什么药。
李恪对大家说道:“接下来我亲自演示一遍怎么搭建一顶帐篷,你们都要给我认真看,并且在最短时间内学会。”
说着,他将地上这堆东西进行了分类,随后一件件将他们组装起来,整个过程中徐统等人不敢走神,毕竟这可是王爷在亲自教授他们。
当李恪顺利将一顶帐篷搭建完成之后,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啧啧称奇声。
“看到了吧?现在街上那些无家可归的灾民们,每天都在忍饥挨饿,而这些帐篷能帮助他们抵御严寒,让他们暂时能够一个容身之所。”
“现在,你们要将制作好的这些材料都搬过去,为灾民们搭建帐篷,工棚里做好了多少你们就搭多少,听懂了吗?”
徐统高抬手臂,带头喊道:“请殿下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众人士气高涨,干劲十足,这让李恪十分满意。
随后,由此行沿途调拨的粮草,也及时运送到了扬州城内,灾情的严峻情势迅速得到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