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大明嫡长子> 大明嫡长子 第757节

大明嫡长子 第757节

  因为这些人自恃的也就是身份、说白了就是拼祖宗。
  可要是比祖宗,有几个比得过常飞?
  勋贵整体崛起以后,就不可避免的要和兵部争权,这个趋势这几年逐步在加强,但历史从来不会完全重复,究竟变成什么模样,至今也没形成一个固定的格局。
  整体上来看,京中主要是两个主要力量,一个自然就是直属皇帝的二十六卫。
  另一个是在原先京营的基础上重新编练,又恢复的永乐三大营,即神机营、三千营和五军营。
  这三个名字,有其历史渊源,不用想也知道那还是要听皇帝命令。
  而之所以要恢复,主要也是觉得合适。
  第一是火器的发展,火铳、火炮这已经广泛存在于明军的精锐卫所。神机营,当然有存在的理由。
  三千营也是一样,永乐时,这个部队主要是投降的蒙古人。
  到朱厚照这里,其概念被扩充的更广,因为除了蒙古人,大明治下的各个土司也要接受中央的命令每年送来役兵。
  所以三千营也有存在的理由。
  五军营,则稍微有些变化。
  地位呢,不能说是下降,但总归有些特别。
  永乐时,五军营是各地抽调的精锐组成的骑兵和步兵的混合体。
  但朱厚照直领的二十六卫,每一个甲级卫,都是一个小型的五军营。
  这样的话,其实就有些重叠了,所以朱厚照便将五军营塑造成了一支‘实验部队’。
  这件事,是因为有陆军学院这样的军事理论机构才得以完成,理论研究开始成体系之后,就不能只放在纸面上。
  华夏民族历史有千余年,在这千余年的冷兵器时代中,诞生过魏武卒、大秦铁军、府兵制下的无敌唐军以及横扫亚欧大陆蒙古铁骑等等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部队。
  陆军学院就有这样一个领域,专门研究这些部队的历史,并总结其规律。
  据此挑选锐族,编练成军,其规模总共就是七千人。
  比一般卫所要多一些。
  这也是故意的。
  因为五军营并不怎么被派出去打仗,它的主要任务,是充当其他卫所的训练对手,并在这几年逐步成为演武时其他军人眼中的恶魔。
  更加恶魔的是朱厚照,他已经喜欢上了用这支七千人的部队去蹂躏上直亲卫和从边镇调来的卫所。
  且不仅仅是兵员素质上佳、建军更成体系。
  朱厚照还给这只五军营配备了周尚文这样足智多谋、勇猛无畏的主将。
  这样每年的演武才有几分看头。
  再有,为了不使一方总赢而造成无聊。正德十六年,朱厚照就已经放出话去,不管哪个卫所,只要在演武中战胜五军营。
  卫所指挥使直接赐爵位,官位涨三级,指挥使之下,副指挥使、千户俱升两级,百户一下军官各升一级,普通士兵更有选择性,白银一百两、直入陆军学院或者升一级官,随便选。
  这样的奖赏不可谓不厚,其实五千六百人就算都选银子,每人一百两也就是五十六万两。
  对于现在财大气粗的朱厚照来说,如果能花这个钱得到一个堪比周尚文的猛将,那就铁定值了。
  更别提这么一群精锐士卒了。
  京中上直亲卫再加三大营,其总规模大约在20万人。
  照目前的情形来看,正德年间的军队战力明显优于正统之后的几朝。
  不过朱厚照并不满足于此,这个事情上,从来都是不能满足的,满足的那一刻就是堕落腐化的开始。
  长期以来,他一直也在思考更好的军事体制。
  现在的这种情况,上直亲卫、三大营、再加上边防军,以及内地卫所,还有新诞生的海军,相互之间还是有些混乱。
  兵部和都督府之间也不能有效协同。
  反而演变成了相互的斗争,
  海军夹在兵部和都督府之间也很是尴尬。
  再有,京营一直有巨大的资源投入,但更为繁重的作战任务都是边军承担,朱厚照不知道底层士兵怎么想这种不公平的现象。
  其实,理论上来说,边军和京营都是朝廷的部队,都应该听从朝廷调遣,但将两个部队相互换防的皇帝很少。
  还有一个更加根子上的问题,
  军户。
  朱元璋把天下设计成了一个巨大的机器,户籍制度之下,军户、民户、匠户,各有职责。老朱家就负责当皇帝,这样都不动,那就是千秋万代了。
  这当然是很不合理的东西。
  军队中的很多人都是因为父亲是军人,所以他就是军人,军户的生活条件又不好,俨然成了社会中的中下层。
  那句话怎么说的?
  好男不当兵!
  军人没有荣誉感。
  这样的军队,军饷充足、纪律严明,当然作战能力也会强,但始终是有一个上限的。
  “陛下,越国公求见。”
  皇帝本来一边射着箭,一边在考虑这个问题,听到尤址的声音以后,思绪回归,并点头说:“让他过来吧。”
  他估计周尚文这个时候来,也是为了今年演武的事情。
  不久后,便听见沉闷有力的脚步声。
  “臣,周尚文叩见陛下。”
  “越国公平身。”
  “谢陛下!”
  朱厚照冲着他招招手,“越国公来得正好,来,指点指点朕的箭术。”
  “不敢。陛下练习射箭已有二十余年之功,其中精要俱在心中,臣哪里能指点?”周尚文如今是一脸的络腮胡子,五十岁的他虽有些上了年纪,但中气仍足,起色也好,至今仍然没放下一身的拳脚功夫。
  “陛下,微臣此番求见,乃是为正德二十年热河行宫演武一事。遵照陛下旨意,五军营已全部调遣到位,关于演武的形式仍然参照往年,请陛下御览。”
  不错,就连规矩都是周尚文定的。
  这样一来,能胜过他的人,要么是运气极好,要么就得是天纵之才。
  朱厚照封他的指挥使一个伯爵,也不过分,因为这种人除非半路死了,否则以后也能立下大功。
  “演武的事有你操心,朕没什么可忧虑的。”朱厚照虽然接过他的奏本,但却不急着打开,他招了招手,“来,陪朕坐着聊会儿。”
  朱厚照首先问他一个问题,“越国公,朕治国也二十年了,可能是人的心理作用,每到整数年,都得回望过去、再展望未来。朕也不谦虚,这二十年,朕作为皇帝还是有些成绩了。”
  周尚文拍马屁道:“哪里是有些成绩,陛下经略西域、开拓海洋,败蒙古、收台湾,国库岁入连连翻番……”
  “好了好了,这些话你让文官们去说。朕是要问你一个问题。”
  “请陛下示下。”
  “你觉得明军还有什么可以改进之处?”
  周尚文奇怪,“臣不明白陛下的意思,我大明虎军放眼四方殊无敌手,莫不是有什么问题?”
  “对手,的确是没有了,但现在也不是马放南山的时候,人家说读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治军难道不是?等到各路兵马战力孱弱再来考虑今天这个问题,怕是积重难返,不知从何处下手了。但你也放心,倒不是朕觉得有什么问题,只是朕在想能不能更好一点。”
  军队建设,这就是朱厚照所关心的另外一个大的方面。
  二十年积攒国力,现在的大明就像一座憋了很多年的活火山,但火焰究竟喷发得多么剧烈,最直接的影响因素还是他手中的这支明军。
  第八百五十一章 分层分区
  周尚文受天子一路提拔,俨然成了皇帝最为偏爱的大将之一。
  不过朱厚照几乎不让他参与政事,像是先前的货币改革,就没有他的戏码。
  虽然他至今还没有明文规定,但军政相互之间的隔离其实还是很明显的。
  在文人看来,这是皇帝握权,军队他们插不上手,那自然是皇帝想干什么干什么。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古代那么多聪明人为什么到最后演化出个文人领兵这样的怪胎出来。
  道理很简单,
  皇帝这个位置,其实就是个独夫,以一人而对天下人,对他来说,确保没人可以动得了他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武人在这方面实在是劣迹斑斑。
  文人有孔夫子、有儒家思想先套着呢,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别说反皇帝了,你在乡里头反自家长辈你瞧瞧。
  但武人不读书,脾气又火爆,打打杀杀的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没有那么多的思想框框,高兴起来你是君父,委屈受得大了,什么他妈的君父,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起兵干吧!
  从这个方面来说,文臣领兵就是好的。
  当然了,对外那肯定是不太好了。
  总结起来就是,对内加强统治,稳固皇权,那就重文轻武,对外持续扩张,加强输出,那就提高武将地位。
  还是那句话,没有一个制度是完美的、是永远正确的。
  就像唐朝的府兵制,厉害的时候那简直了,这群变态就是专门为了杀戮存在的,唐军的战斗力根本不用怀疑。
  可因为后勤保障是‘自备’,到最后就开始尾大不掉。
  所谓的募兵制,一开始那也好啊,因为招募就有挑选,挑出来的那都是好兵苗子,能打。可募兵制下,将领和士兵长期接触,这样演变下去,最后那支部队就只知将领,不知朝廷。
  接着到宋朝皇帝这,就把这俩分开。
  将、兵平时没啥交情,打仗时候凑一起出征就行了。
  后世教科书当然轻松,上嘴皮碰下嘴皮就批评人家说这是‘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导致军队战斗力低下。
  这纯粹站着说话不腰疼,人为的就是将不知兵,五代十国时候将倒是知兵,那把皇帝都弄成高危职业了。
  正确的制度肯定是契合时代的那个制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