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其他>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21节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21节

  杨大人好像饶有经验,低声叮嘱道:“可能与你平日里见到的圣上不太一样,你只安静听着就是了,等天子发问再回话。”
  “我省得了。”
  进了御书房里,官员们分两排站在两侧,空出正堂中间,两位内官抬进好十余套桌椅,依次摆在堂中,又摆上笔墨纸砚。
  有了岳丈的提醒,裴少淮暗想,这是要当着皇帝的面,现场办理公务?
  再看平日里位高权重的诸位官员,个个神色沉沉。看来不是第一回经历此事了。
  皇帝斜靠在龙椅上,没有平日里的庄重,但威势不减反增,再没有一口一个“爱卿爱卿”地喊了,他张口说道:“工部。”
  只两个字。
  工部周尚书愣了一下,面色铁青,显然没想到第一个就点了他。周尚书讪讪走到第一张桌前站着,随后内官端来三本厚厚的账目,纸色已发黄,置于周尚书桌上。
  账目上写着“应天府宝船厂”、“江南织造厂”等大字。
  皇上又道:“吏部。”
  裴珏踱步到第二张桌子前,比周尚书镇定许多,照旧有内官为他端来账目,上头写着“泉州市舶司”几个字,又为他端来了《宋史》。
  朝贡事关礼度,礼部自不可能幸免,皇帝道:“礼部。”
  礼部徐尚书站到第三张桌子前,他桌上的账目比前面两个人加起来的都要厚。裴少淮曾与他商议过朝贡一事,徐大人这些日子做了功课,心中有底。
  “太仆寺。”
  陆大人出列。
  首先点出来的四人,除了礼部以外,其他三人职责似乎与朝贡相关并不大,却被最早点出来。
  其后,皇帝又点了其他官员,或单独安排任务,或指定协助哪位大臣,最后只剩五位阁老和裴少淮。
  “给五位先生赐座。”皇帝吩咐道。
  五位阁老虽不用直接做事,但需要坐在这里一直看着。
  果然如裴少淮一开始猜的一样,皇帝要六部九卿正官在御书房里现场办理公务。
  皇帝道:“既是你们平日里没做好的事,今日便在朕这里补回来罢。”
  接着开始布置任务,道:“工部好好算算,朕给倭国赐了几艘海船,历年赐出去的丝绸几许,占江南织造厂几成。”
  “泉州市舶司是吏部监设的,也好好算算,十年来派有几艘官船出海行商,纳得船税几许,与宋时相较如何。”
  “礼部、鸿胪寺替朕算算,暹罗用碗石换走了多少银两,阿瓦国送了几回蓝孔雀,还有倭国送来没开刃的腰刀……总之,那些不值当的玩意儿,都给朕列出来。”
  “太仆寺辖管天下车运往来,替朕仔细估算一番,各藩国的贡品自关口入朝后,需要耗费多少民力才能运到京都城里。”
  “……”
  连大理寺杨大人,都被安排统计使臣在大庆朝期间犯过哪些事。
  每说一处,都可听得出皇帝的怒气——平日里缺了的活,现下都要还回来。
  又见内官们端进来各类茶水、点心,静候大堂两侧,供官员们随时取用。
  看这仗势,便是算个概数,没几个时辰也做不下来。
  “开始罢。”皇帝道,带着些随性。他既能开口安排这些任务,就说明他听了裴少淮的话以后,已经找人查过、算过这些账目了。
  让六部九卿再算一遍,惩罚而已。
  一时间翻页声沙沙响,恍然让人觉得回到了科考时,争着时辰奋笔疾书。只不过,青袍书生小子换成了红袍白发的大官。
  皇帝这个发脾气,还挺特别。
  最后独剩下裴少淮一个身穿青袍的小官,静站着,听候皇帝调遣。
  皇帝起身,一边向御书房后院走去,一边向裴少淮招招手,喊道:“裴爱卿随朕来。”
  这是今日御书房里唯一一个“爱卿”,其他都是工部吏部……
  裴少淮端端衣装,轻提下摆,踱步跟上去,猜不到皇帝是什么目的。
  君臣二人来到后院石亭里,石桌雕刻的是纵横棋盘。
  “裴爱卿坐。”
  裴少淮有些受宠若惊,一时讪讪不敢坐下,其实,他是不想在皇帝面前显露他拙劣的棋技。
  “这是旨意。”皇帝又道。
  “臣遵旨。”
  “这里没别人,你可以随意些,不必与朕拘谨。”皇帝言道,早朝时的一腔怒火消了不少,拿起白棋盒,又道,“陪朕来几局。”
  裴少淮只能遵旨,心中暗想,棋技差些也好,至少不用让棋假装输给皇帝。他觉得,以他的棋技,正常发挥也断然赢不了皇帝。
  所以他一招一棋都下得很认真。
  结果下着下着,黑白棋满半盘,裴少淮才忽然发现,这盘棋居然下得旗鼓相当,黑白棋之间打得相当胶着。
  那岂不是说,皇帝跟他一样,也是个棋技不好的……
  皇帝这是不善棋技,却有棋瘾啊……
  最后,终究是皇帝略高一筹,险胜了裴少淮,他呼道:“过瘾!”
  “朕看出来了,裴爱卿似乎不善下棋?”皇帝问道。
  这倒也正常,不是每个读书人都钻研棋道的。
  皇帝的话让裴少淮不知如何应答,他若说是,岂不是暗指皇帝也不善下棋。
  皇帝从裴少淮的神情得到了答案,高兴说道:“不善下棋好呀,朕就喜欢跟你这样的人下棋,往后要多多陪朕下棋。”皇帝找几位阁老下,总有些被让着的感觉。
  裴少淮哭笑不得,道:“微臣遵旨。”
  他想到御书房里那么多大官在奋笔疾书,而皇帝却在这里下棋,愈发觉得皇帝深得不可琢磨。
  在他之上。
  又下几局以后,萧内官过来道:“陛下,该用午膳了,可传膳?”
  皇帝问裴少淮:“裴爱卿平日喜欢吃什么菜?”
  裴少淮第二次受宠若惊。
  陪完下棋又陪用膳。
  萧内官帮着说道:“陛下,御膳房做了几道新菜式,不若今日尝尝新鲜?”
  “可。”
  正好解了裴少淮的为难,裴少淮望向萧内官,示以谢意。
  御书房里的官员,忙碌得来不及吃几口点心。
  午膳后,皇帝估摸着时辰,喃喃言道:“也该算得差不多了。”
  该进去看看结果了。
  第127章
  君臣二人从后院回到御书房内,裴少淮紧步跟在皇帝后面,几盘棋一顿饭的时光,让他对皇帝又多了几分认识。
  御书房里,众大臣们听闻内官唱报的声音,纷纷停笔,恭迎皇帝。
  裴少淮很识趣,一进御书房就缓步挪到原先站的位置上,悄悄无声,不引老臣子们的注意。这些大臣们翻算账目,算了一上晌,正是腰酸背痛、脑袋发昏,若是见到裴少淮优哉游哉地走进来,不知道会拉多少仇恨。
  一张张书案上,有的账本翻得凌乱,有的井然有序,能看出大臣们的几分性子。
  皇帝坐回龙椅上,环扫了一眼,问道:“都算得如何了?”
  场下默声,都低着头。
  还像之前那样,皇帝开始一个个点,道:“工部,这十年间宝船厂送出去了几条船?”
  又是工部周尚书“打头阵”。
  算得的数目,连他都讪讪不好意思开口,低着头答道:“回陛下,共送出千料大船七艘,五百料、七百料等中船十三艘。”
  皇帝其实早就知晓数目,再次听见时,犹忍不住憋屈生气,一拍桌案,怒道:“应天府宝船厂从各处漕运木料,兴师动众,一年所造千料大船不过三五艘,十年间竟送出去了七艘。”
  兵部曾数次苦诉海卫缺战船,而朝廷竟往外赐船,何等讽刺。这样个送法,造再多大船也不够用。
  皇帝压压火气,又问:“江南织造绸缎几许,赐出去的又占几成?”
  周尚书应道:“江南各司府每岁织造丝布三万五千余匹,去岁赏赐四夷使臣丝布一万八千余匹。”
  竟超出了半数。
  众大臣终于明白皇帝今日为何大动肝火了。平日里总觉得大庆沃壤千里、富庶物阜,给前来朝拜的番国赏些丝绸、银两不足为道,可仔细一算,半数的丝绸都赏了出去,留予大庆自用的竟只有一万七千余匹。
  皇帝质问众人道:“如此大的数目,缘何平日从来无人提起?反是许多鸡毛蒜皮的小事,满朝弹劾。”大臣们都把心思放在党争上了。
  臣子们愧不敢言。
  皇帝继续点名:“吏部,《宋史》第三卷‘海商篇’,读出来。”
  轮到裴珏,他翻开史书,照着念道:“……绍兴二十五年,泉州港市舶司商船税例增至百万缗……”
  一缗为一贯钱,约为一两银。
  宋时还不止泉州这么一个商港。
  念完后,皇帝发问:“去岁泉州市舶司纳得船税折合银子共有多少?”
  大庆官商多由泉州市舶司申报出海,占到所有出海官船的七成,然裴珏给出的数字却是:“回陛下,不足三十万两。”
  宋时就已经超百万缗,大庆再统江山后,船税所得不增反降,由一百万贯降到了不足三十万贯。这么一对比,足够振聋发聩。
  皇帝想起裴少淮所言——张尚书家的老管事垄断了采办,自定货价,掩人耳目,中饱私囊。这些一家独大的官商,不正如那贼精的老管事一样吗?也不知道是真的收不上船税,还是船税流进他人口袋。
  “是什么缘由造成如此大的差距?”皇帝问道。
  市舶司虽是吏部监设,却由福建布政司直接辖管,吏部是一点好处都没捞到过。裴珏何等精明的一个人,岂会猜不明白皇帝的意思,他应道:“微臣回去立马选派贤能前往泉州市舶司巡察,再给陛下答复。”
  “户部,你觉得呢?”皇帝又问。
  户部尚书应了些无关痛痒的话,譬如“官船出海以广交结好为先,行商为次”、“官船出海短则三五月,长则七八月,耗时长而获利短”,最后,兴许是想说些好话来哄皇帝开心,他道:“大庆朝物阜民丰,可自产自销自足,大庆所产物美价廉,何须拿银子从海外购买?是以,百姓多不用舶来藩物,长久之下,船税所得自然就少了……微臣以为,此为大庆强盛之兆,陛下当高兴才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