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其他>七零夫妻养娃日常> 七零夫妻养娃日常 第48节

七零夫妻养娃日常 第48节

  看着她的背影,高秀莲气得捏紧了拳头,然后转身从角门离开了饭店。
  虽然高秀莲在黄主任面前把话说得那么漂亮,但其实她一想到自己是写检讨才回的国营饭店,就觉得特别丢人。
  因为丢人,所以交上检讨书后,她不想立刻回到工作岗位,就跟黄主任说家里有事,明天才继续上班。
  只是从国营饭店出来后,她的心情并没有好多少。
  她跟王青吵架,被赶出国营饭店这事早就传遍了,等她回到后厨上班,大家肯定一想就知道她写检讨了。
  甚至路上遇到的人,看到她从国营饭店的方向回来,说不定都能想到她是去交检讨了。
  她们看到她的时候在想什么?
  是不是在心里嘲笑她?也觉得她丢人?
  是不是像赵峰一样,觉得她不停做蠢事,愚不可及?
  高秀莲越想,心里就越后悔,她怎么就那么蠢呢?怎么就听人一挑拨,就冲到国营饭店跟王青吵起来了呢?
  挑拨?
  对,挑拨!
  要不是林薇故意告诉她外面传的那些话,挑起她的怒火,她怎么会气昏头,想也不想就跟王青吵起来!
  都怪林薇!
  想到这里,高秀莲突然停住脚步,抬头才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了宗赵两间中间的小路。站在这里,她可以清楚地听到宗家院子里传出的林薇气恼的声音:“宗则明!你是不是想挨揍?”
  虽然是气恼的话,但她的语气仍是轻快的,和高秀莲现在的心情截然不同,这让她心里油然生出不平。
  凭什么?
  自己因为她的那些话搞得这么狼狈,凭什么她能笑得那么开心?她难道就不觉得亏心吗?
  不用问,高秀莲就知道答案肯定是不。
  家属区其他人总说林薇性格多么多么好,行事多么多么仗义,但她知道这人有多虚伪,心眼有多小。
  就像她们之间的第一次争吵,她当时说那些话,完全是出于好心,可林薇呢?好心当成驴肝肺,往她身上扣帽子。
  之后见了她,也一直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让人看了就恼火。
  高秀莲觉得,肯定从她搅黄林薇工作那天起,林薇就记恨上她了,说不定早暗戳戳地想报复回来了。
  否则以前也没见林薇大上午的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怎么那天不早不晚,她出门上班的时候就碰到林薇和杨怡,她们还故意说了那么多挑唆的话。
  林薇肯定是料到了,所以故意激她,想让她跟王青吵架,继而搞丢工作。
  想到林薇的险恶用心,高秀莲彻底冷静了下来,心想你不就是自己没了工作,也不想让我好过吗?我偏不如你所愿!
  我不但要好好干,还要争取早点从后厨调回窗口,气死你!
  抱着这种想法,再回到国营饭店后,高秀莲工作时可勤快了,不仅后厨那些人对他刮目相看,连黄主任都忍不住思考起来。
  既然写检讨这么有用,以后下面的人再出幺蛾子,他也不用再想别的惩罚,干脆都写检讨好了。
  国营饭店众人:“……”
  虽然不知道黄主任的心理活动,但看到他看自己的眼神越来越赞赏,对自己的态度越来越和煦,高秀莲觉得,调岗这事指日可待。
  想到林薇知道自己重新被调回窗口后的表情,高秀莲晚上睡觉都能笑出声。
  只是高秀莲没想到,她还没能被重新调回窗口,林薇的工作就又定了下来!
  作者有话说:
  因为我最近作息有点乱,要调整一下,所以今天更新迟了,晚上也没有二更哈。
  为表歉意开个抽奖,抽100人,每人送100晋江币,要求是订阅率100%,勿怪!
  第45章 新工作
  林薇的新工作是陈主任帮忙介绍的。
  不过新工作的说法其实不太准确, 严格来说,这应该算是个短期兼职。
  而兼职起因,是军区小学有一名女老师生孩子, 暑假前就说好了连生产带月子,请一个月左右的假期。
  她总共带了三个班,本来说好了请假期间,由另外三名老师帮忙代课,每人多带一个班。工作任务虽然有点重, 但前后也就一个月, 而且代课有额外补助, 三名老师都很乐意。
  问题在于女老师刚休假住进医院, 其中一名代课老师就因为骨折, 也跟着住进了医院。而且伤筋动骨一百天, 他少说得请三个月假。
  虽然军区小学师资力量算得上充足,但老师们工作真不算清闲,低年级因为课程相对轻松, 普遍是一名老师带三个班,高年级作业多点, 一名老师带两个班。
  一名老师请假, 分摊分摊,人员还能调动得过来,两名老师请假, 军区小学的校长冯英就发愁了,因为需要代课的班级,一下子从三个增加到了六个。
  而且因为小学通常是两节课连上, 带三个班的老师, 每天最少要上六节课, 时间已经被填满。所以代课老师只能往高年级找,再加上科目限制,选择非常有限。
  再加上高年级老师虽然只带两个班,但他们要备课,要批改作业,有的老师家庭负担还重,没时间帮忙代课,人选又要少几个。
  之前女老师请假的时候,冯英就问过所有老师,最终她自己多带了一个班,才勉强凑齐代课老师。
  现在突然多出四个需要代课的班级,冯英真是愁得直挠头,而在她再次问过所有老师后,也只有两名老师表示能多带一个班。
  跟陈文芳谈起这件事前,冯英已经让剩下两个班,连续在语文课上自习三天了。
  听完冯英的话,陈文芳问:“您考没考虑过再招一名老师?”
  “考虑过了,只是你也知道,军区小学学费便宜,能开到现在,完全是因为有部队补贴。虽然上头愿意补贴,但我们不能因为有人兜底,就随便增加开支。如果没有意外,学校现有教职工是足够的,并且没有冗余。”
  说到这里冯英叹了口气:“如果再招一个人,燃眉之急是解决了,可等小丁坐完月子,小方养好腿伤后回到岗位,新人怎么安排?”
  冯英是三林基地建制初期,第一批来随军的军嫂。
  那会三林基地可没现在的规模,家属区也没这么大,就几栋土坯房,林薇他们现在住的老房子,都是随军家属多了后,才陆续盖起来的。
  家属区外面也没那么多单位,小学更是连个影子都没有。
  事实上,那时候不止基地没有小学,周边公社大队也没有学校,孩子们想读书,只能起早赶路,去几公里之外的崖县小学。
  军官子女还好点,部队晋升也要看文化程度,家长们有意识,再苦再难也会送孩子去读书。
  但周边公社大队的社员,却很少有必须让孩子读书的想法,再加上学校太远,很少有孩子吃得了苦,当地读完初中的人寥寥无几。
  因此,部队成立军区小学,不仅是为了方便军人子女入学,更是想为当地的基础教育出一份力。
  而冯英,是军区小学成立后的第一名老师,同时她也是小学成立初期,唯一的一名老师。
  因为当时周边社员愿意将孩子送来读书的人寥寥无几,在他们看来,反正也读不出什么名堂,与其让孩子去学校浪费时间,不如在家里多干点活,减轻家长负担。
  而家属区里总共就二十多个孩子,除去那舊shigg獨伽些没到读书年龄的,还有已经上初中和高中的,适龄学生只有十二三人。
  两边孩子加起来,第一年军区小学总共招了十九名学生,分布在小学各个年级,而老师,只有冯英一个人。
  为了方便教学,冯英采用了复式班的教学模式,将这十九名学生安排在同一间教室,分批轮流上课。
  在上课之余,冯英也常去周边公社和大队,走访家里有适龄孩子的家长,跟他们举例子,讲道理,游说他们将孩子送到学校。
  游说过程虽然艰难,但在她的努力下,第二学期军区小学人数增加到了三十人,第三学期是七十人。
  二十多年过去,军区小学学生人数从最初的十九人,增加到了现在的七八百人,老师也从一名,增加到了现在的十三人。
  可以说,军区小学是冯英在部队扶持下,一手办起来的。
  她做决定前,最先考虑的绝不是自己行事方便,而是部队和学校的利益。
  多招一名老师,固然能解她的燃眉之急,但这也意味着学校从此要多一笔支出。别觉得就一名老师,就算多一笔支出,费用也不会太高。
  小学□□刚入职的工资标准是二十六,一年后视工作情况定级,高点的工资是三十二,低点的也有二十九。后面就不太好涨了,军区小学除冯英外,剩下的老师中,教龄最久的月工资也才四十出头。
  招一名新老师,工资按最低的每月二十六算,一年就是三百一十二,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年节福利,零零碎碎加起来,一年四百是要的。
  如果这四百是必须的支出,冯英肯定眼也不眨打申请,但问题是它不是。
  正常情况下,军区小学是不缺老师的,只是因为有两名老师住院,才会造成两个班级暂时没人带。
  现在把人招进来,眼前的问题是能得到解决,可等住院的老师陆续回到岗位,人员就会出现冗余,平添多的支出。
  想到这里,陈文芳跟着叹了口气:“那倒也是。”
  见冯英面前的杯子空了,陈文芳拿起茶壶给她添满茶,说:“但一直让那两个班的孩子自习也不是个事吧?”
  冯英道了声谢,无奈地说:“我就是愁这个。”
  虽然不是毕业班,孩子们没有升学压力,但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自习至少得持续一个月。
  一学期总共就四个月,让孩子们持续自习一个月不是耽误人嘛!
  冯英捧着搪瓷杯说:“我在想,要不让这两个班的孩子,跟着其他班级一起上课。”
  陈文芳问:“这两个班的孩子是不同年级?”
  冯英摇头:“都是二年级的。”
  “我记得小学二年级总共就三个班?每个班有多少人?”
  “是三个班,每个班五十人左右,三个班加起来一百五十人。”
  沉吟许久,陈文芳问:“一百五十人,一个教室坐不下吧?而且同一年级,课程安排应该是错开的,如果让他们同时上语文课,那其他科目肯定也得调整,但是同一年级,同一科目的老师应该是同一个人?”
  “是啊,牵一发动全身,我现在为难的也是这个。”冯英靠着椅背,捂着额头叹气。
  陈文芳端起搪瓷杯抿了口茶水,思索着开口:“不招新老师的话,你想没想过招一名临时代课老师?”
  冯英怔住:“你的意思是?”
  “招一名临时工,跟人说好就代一到三个月的课,这样暂时缺人的问题解决了,等住院的老师回到岗位,你也不用担心人员冗余问题。”
  冯英思考起来:“这办法可行是可行,只是人从哪找?”
  “联系县高校长问问有没有合适的学生?”
  冯英没多想就摇头说:“这办法不太靠谱,让他们教学生,说不定还不如让孩子自学。”不是她看不上现在的高中生,实在是这批读高中的,文化水平堪忧。
  现在读高中的,大运动前基本刚上小学,正经课没上几天,就赶上停课了,回家玩两年,复课后稀里糊涂就从一二年级跳到了四五年级。
  跳到四五年级后他们要是能好好上课,也还能补救,但那几年乱得很,很多知识分子被斗1倒,学校里师资力量紧缺。上头也不怎么重视教育,安排的课程常常是半天文化课,半天学工学农,孩子们学到了什么,天知道。
  小学这样,初中还是这样,等这些孩子升上高中,情况也没好转多少。
  就冯英知道的,县高那些学生,高一课程安排还算正常,到高二就不行了,成天不是开会就是搞批1判,没几个人有真才实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