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其他>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 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 第141节

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 第141节

  但是苏葵知道,这只是刚刚开始。热潮带来知名度的同时也会带来大规模的讨论。
  就像当初他们在课堂上讨论过的那样。
  很快,苏葵他们的预言就成真了。
  就在他们忙完京大的拍摄工作后,苏葵收到了埃德蒙给她寄来的信,而里面竟然还有一封是萨拉给她的信。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5-13 23:58:43~2022-05-14 23:57:4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曦夜 66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3章
  埃德蒙的信最简单, 也最让人高兴。因为最先出现的就是一张汇款说明。
  《小草青青》的版权费到了。新法郎五万,折合人民币两万多元,已经通过国际经济司为她汇款, 请她注意查收。
  自十八世纪中期以后, 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一些国家就大幅度地提高了稿酬价格。于是苏葵收到了她有史以来最高的一笔版权费。
  至于埃德蒙随后说的, 目前这部小说在法国造成的影响是他们当初已经预料过的。
  不过和他们当初讨论的有些出入。由于出海时间不长,这部小说还正在群众群体中发散它的影响力, 声势暂且没有显露。
  最先引起轰动的不是学生, 不是广大女性, 而是作家群体。
  掌握着大众媒体喉舌的文坛行影响力是其余群体不及的,就像苏葵当初的小说,在群众中还没有发酵, 报纸上就展开了巨大的争论。
  这部处在新小说流派和现实主义流派两派争端白热化,甚至是现实主义式微时出现的国外小说,很快就吸引了文坛注目。
  “一位神秘的东方作家,一部改变女性命运的故事”。
  这是当初萨拉在报纸上亲自说过的话。并且附带上了这位东方作家的照片。
  不像是国内大家久久不知道苏葵就是作者, 国外的人一开始就知道了原来这部小说就是那个曾经在他们国家扬名过的东方女孩的作品。
  也就是说,这部小说竟然是一个看起来可能还未成年的学生写的。最令人惊叹的是,这部语言地道, 文笔老练的小说竟然还是她自己翻译的!
  这就是现在华国年轻人的实力吗?这一刻,他们对神秘的东方再次添了一层敬畏感。
  很快,埃德蒙接受采访, 表达了对这部国外现实主义作品的欣赏。紧接着, 他的老朋友们纷纷发声,赞扬这位作家拥有“精准而超前的眼光”, 赞扬她的作品是“东方文化的一角缩影”, 是“优良女性品质的体现”……
  最令人惊讶的是老弗洛朗先生, 弗洛朗电影公司曾经的掌权者,现今文坛的新生力量,称赞她是“了不起的作家”。
  他们都得到过苏葵的文学评论,对她很是赞赏。
  然而,终究现在是新小说流派占据主流,他们认为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已经僵化,即便苏葵的这部小说好似通过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来创作,但仍旧没有跳脱传统小说的观念。过分注重“人”的主观色彩,根本不能反映现实。
  媒体不会放过这个文坛的大争端,在萨拉的推动和默许下,两派人物屡屡争端。
  直到现今新小说流派的代表人物巴尔出面。
  这位现今文坛的中流砥柱,但同样喜欢喜欢深居简出的老人,他罕见地接受了采访,说出的话更是罕见。
  ——他准备到华国来访问。
  然而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里面萨拉的信。
  因为她提到,她将与巴尔一同来华国。
  以电影联合会以及艺术协会会长的名义,以商议翻译文学作品的理由。
  是当初苏葵提过的,希望能够在大陆和港城引进他们的文学作品。
  “这事我们已经知道了。”听了苏葵告诉他的话,李先河笑着告诉她,“萨拉女士也已经知会过我们了。”
  并且这封信还是经过了他们的手才到了苏葵这里。
  苏葵脸上也有笑意:“主任,萨拉女士虽然借巴尔的行程来华国,但这次是她第一次以华国为主要行程,这次的意义不一样了——”
  她之前来过华国一次,只以参观的名义,还不是以华国为主要行程,她的行程是往非洲,所以只在这里待了几天。
  虽然那次什么都没有达成,但释放了友好的态度,也为之后法国文化协会来华打下了基础。
  李先河带着赞赏的笑意:“是啊,没想到机会来得这样快。苏葵同志,这可真是托你的福了。”
  他们一直盼望着她能够再来,但看目前的形势机会渺茫,甚至以为这两年都没有机会,谁知道现在就有了这样的机会。
  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只是苏葵从她的谨慎态度还是看出了一些东西。
  “主任,萨拉女士的行程是否是保密的?”
  “你也猜到了?”李先河点头,“目前萨拉女士的行程只有我们少数几人知道,对外是不公开的。”
  写信没有单独,行程没有公开,仍旧顾虑不小。但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巨大的进步。
  外交部当然非常尊重她的意见,除了苏葵这个身份特殊的人是她亲自告知,其余无关人员都不知晓此事。
  “这事我们已经知会过领导,上面的意思是,既然她是以文化交流的名义而来,我们就要争取在文化上建立更深刻的关系。”他顿了顿,“当然如果能够达成其他方面的统一那就更好。”
  不可能一步到位,循序渐进是他们目前的方针。
  “既然他们能来,就是带着友好交流的想法,文化上的交流应该不是问题,至于其他方面的交流——”苏葵思索了一下,“这次也许会有进步,这事虽然关键要看那边的态度,但我们只要准备得当,也不是不能增加筹码。”
  要不要与华国达成友好关系,是他们的考虑,但并不是只等别人考虑。说到底还是要拿出自己的实力来。
  “上面也是这个意思。”甚至他们已经开始做准备了,李先河笑道,“苏葵同志,不止是我们,到时候恐怕还需要你继续出力了。”
  正是考虑到她曾经在几次交流中出的力,又和萨拉有深厚的关系,甚至这次巴尔和萨拉的访问都和她有关系,李先河才能把这个任务告诉她。
  他们给苏葵的信没有说具体的时间,还是李先河告诉她:“他们将会在一个月以后访问华国。到时有事我会通知你的。”
  他还说起了苏葵的那笔版权费,可以现在给她,或者直接替她存入银行。苏葵知道这是为自己考虑,就请他们一并存入。
  说到这巨额稿费,李先河当然是惊叹,但创造稿费的小说才是他更惊叹的。
  “苏葵同学,你这小说影响力真是太了不得了,国内国外文坛都出名,现在连巴尔都让你吸引过来了。”
  之前在国内就是文学界打架,没想到现在出了国影响力不减反增。
  “巴尔先生告诉我们,他到时候将要在京大举办讲座。”李先河还笑着道,“他到时候可是说要见你一面的。”
  他的讲座当然是为了讲述新小说流派举办的,选择京大很简单,这里是华国最高学府,苏葵又是这里的学生,他直接就定下了这里。
  至于到时可能对苏葵小说的批判?她什么时候没让人批判过?
  况且他是来介绍本国流派的,可不是来打架的。
  李先河就非常欣赏苏葵这种豁达的态度,临走前还鼓励她:“苏葵同志,我已经听说你想要跳级的事情了,你可要加油,我是盼着你来我们这里好久了。”
  经过这孩子几次丰功伟绩的洗礼,现在李先河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听见她免修就惊讶了。听说她想提前毕业,想的竟然是时间还是太长了,这样的人才,完全可以现在就应该加入他们。
  李先河甚至开始思考这个可能性。
  正式的不行,临时的或许可以考虑一下——
  *
  虽然这段时间港城的事情给外交部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但巴尔和萨拉即将来华访问的事情还是给他们注入了一阵强心剂。
  苏葵考虑到的领导也考虑到了,他们的准备不仅是说而已。
  目前由于华大事件引发的港城一系列事件在华国引起了巨大的风波,又有陈生和克里斯为代表的港英政府和驻华代办将这一系列事件宣扬发酵,给华国的声誉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建国时,首长就提出过“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虽不是现在的情况,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领导下达意见,请几部同志互相配合,尽快将这些事情解决,以一个安全和平的环境迎接外国朋友的到来。
  意见一下达,接到任务的各个部门迅速领会了意见精神,立刻展开行动。
  京城的三月,注定是暗潮涌动的一个月。
  调查部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除了一些逃出没有音讯的,已经拿下了反动势力红门所有的据点。
  最重要的是,针对华国运动这个组织的事情有了大进展。
  之前我方同志成功混入他们在大陆的一个据点,甚至在我方人员的帮助下,很快成为这个新生据点的负责人,能够前往港城与那边的高层人物汇报工作。
  借着他这段时间在大陆发展出来的“成果”,他博取了高层的信任,并且请他们派人来大陆“视察”工作。
  看到大陆建立据点成果喜人,鉴于华国的地位十分重要,加上之前的事情夭折,港城地区的负责人同意了此事,决意亲自来大陆主持工作。
  结果当然是一锅端进了调查部。
  根据他们的招供,又端掉了他们的在大陆所有隐秘的据点。
  其实也不过两个,还是当年援朝战争时的产物。后来遭到打击暂且蛰伏,连组织也因为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差点被放弃。
  这次他们又筹划了华大事件,借由张瑞山从港城来华,又是庆典人多口杂的时候浑水摸鱼传递消息。
  谁知道刚开始就被人逮住了,计划夭折。想要重建据点,谁知现在连负责人也填进去了。
  至此,调查部终于拿到证据,华大间谍事件的背后就是“华国运动”这个组织一手策划。
  谁都知道华国运动的背后是哪个国家支持,这个组织的总部在日本,但大头全在港城,港城负责人的落网大大打击了他们的行动。
  外交部迅速致电港英政府,请他们就此事进行说明。
  克里斯和陈生为这件事私下与他们举行了多次交涉,一时顾不上追究之前的事。
  前段时间的情形瞬时颠倒。
  港英政府不管私下如何放任港城争端,但既然已经到了明面上,那里又是华人的大本营,鉴于华国政府的意见以及在港爱国华人的支持,英方最终没有发声,但默许了港城政府清洗这股势力。
  三月二十日,港城华新社电。
  ——“华国运动”黑恶势力遭到港城政府打击,港城迎来久往和平环境
  *
  此时,周建林也收到了来自京城的消息。
  他收到消息后久久不语,还是准备请假去京城。
  政委皱了皱眉:“是那边又有问题?”
  这事都过去这么久了,现在又找上周建林,难道又有了什么发现?
  不,不是有了发现,而是有人要见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