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七零年代青云路> 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70节

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70节

  第二部 分,在涉及到具体的渔轮进口事宜时,由已经取得了外汇贷款许可的海浦海洋渔业公司参与“民间对民间”的谈判。
  来到省城以后,渔业公司的几人一面等待第一轮的谈判结果,一面与省城的众位水产行家和技术专家汇合,商量出针对谈判中各种问题的应对办法。
  众人在招待所里等了一个礼拜,总算由袁书记和省水产厅长带回了已经签订合作协议的好消息。
  他们同时还带回来一份日方提供的渔轮报价单。
  对方可以将目前最先进的外海和远洋渔轮卖给他们,但是价格实在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之前最被谈判团看好的双底拖尾滑道渔轮,可以适用于外海捕捞。
  对方开价每对6亿日元,也就是430万元左右。
  郭志勇掏出老花镜,对着报价单看了好长时间,才蹙眉说:“这个价格超出咱们的预算太多,即便可以讲价,也不可能将价格对半砍。”
  “既然是谈判,那肯定就有商量的余地。”宋恂摸着下巴说,“咱们可以跟对方直说,不接受打包价,渔轮不能按对报价,必须按照设备报价。将一艘船分解成船体,船舱,仪器和网具,咱们可以先买最主要的船体船舱部分,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咱们的实际使用需求,一点点增加设备吧。”
  他扭头对被派来送报价单的翻译说:“小陈,你帮忙跟对方说一声,麻烦他们根据渔轮上的各项设备,重新进行一次报价。”
  第169章
  日方的报价单一出, 就让己方谈判团的不少成员打起了退堂鼓。
  原因无他,这么贵的渔轮到底值不值得引进?
  引进以后,咱们到底有没有这个偿还能力?
  其中, 最大的反对声就来自省渔的总经理姜平凡。
  他是作为老资格的水产工作者,被吸纳进商务谈判团的。
  但是宋恂与他碰面以后,听到最多的就是他对进口渔轮的不看好。
  宋恂心想, 终于找到了潘船长打了二十多次申请报告,却无一例外被退回来的原因了。
  姜平凡作为一个公司的二把手,公司实际的掌舵人,他打心底不赞同用外汇贷款购买渔轮。
  “我们省渔的船厂已经在研发最新的尾滑道渔轮了, 广东那边的渔轮厂也已经开始研发,以咱们以往的研发速度,不出五年是一定能取得成绩的。”姜平凡给他们算了一笔账, “如果按照对方的报价买船,每对船每年的利息就要还十万美元左右。咱们要是签个十年的补偿贸易合同, 十年下来就是一百万美元的利息, 这得捕捞多少鱼才能赚回来?”
  “姜经理, 贷款利息如何赚回来,这得看您要打的是近海的鱼,还是外海的鱼。”宋恂望着会议桌另一边的姜平凡说,“去年咱们在渤海, 东海,黄海的沿岸近海,全年捕捞量是215万吨。而与咱们隔海相望的三个国家,在东海和黄海外海渔场的年捕捞量是200万吨。由此可见, 外海的水产资源是相当丰富的, 比近海丰富得多!只要我们现在有了可以进入外海的渔轮, 就可以与其他国家共同分享外海渔场的丰富资源!”
  有个支持姜平凡的水产专家开口说:“你们虽然是企业,但是对于海洋资源的保护也是要重视的,如果继续这样肆无忌惮地捕捞下去,近海的今天就是外海的明天……”
  宋恂被气笑了,他刚想反驳,便被郭志勇按住手臂,递过来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
  只见他神色严肃地敲了敲桌面说:“各位专家,各位同志!大家被聚集到这里的目的,是要研究如何引进外国的先进渔轮,服务于我国的水产事业。而不是浪费时间探讨这个渔轮是否应该引进,或者海洋环境保护的问题。我以为大家能坐进这间会议室,就是已经在这些最基本的问题上达成一致了!”
  郭志勇在这次谈判中很能找准自己的位置。
  他是渔业公司的书记没错,但他对渔业其实并不怎么了解,这次能加入谈判团更多的是帮宋恂这个年轻经理掠阵,替他解决一些麻烦。
  宋恂还要在之后的谈判中与这些专家学者打交道,不好在刚开始就跟他们撕破脸。
  而他没什么专业知识要跟这些人探讨,何况他年龄摆在这里,以渔业公司党委书记的身份,强调一下会议主题,无可厚非吧?
  宋恂理解老郭的好意,他在气氛有些僵硬的时候适时开口,对那位水产专家说:“保护海洋环境,确实是我们企业应该承担的一部分责任。但是,您可能忘了,外海不是我们的外海,而是国际共有的资源。事实上,目前东海的外海渔场,年捕获量是120万吨,日本占50万,另两个国家和地区分别占30和20万吨,但是咱们的海岸线这么长,沿海各省加起来却只有20万吨!咱们的捕捞量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国际共有资源的保护,并不是‘从我做起’而是‘人人有责’!咱们要做,就要通过国际协商,大家一起来做。光是咱们保护,其他国家不保护,您觉得有意义吗?”
  保护环境很有意义,也确实是未来需要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
  但是凡事有个轻重缓急,他们这次的谈判任务是尽快买到渔轮,其他问题只能先往后放一放。
  郭志勇又配合地唱起了白脸,“这次进口渔轮的主力,全省只有我们海浦一家,我们肩负着使命,也承担着很大的压力。海浦的目标是很明确的,渔轮一定要买到手!如果各位同志,对这个目标还有异议,那我认为咱们没有必要再继续浪费时间,不同意购买渔轮的同志,可以暂时离开会议室。我们还得抓紧时间,商量接下来与日方谈判的细节问题。”
  此话一出,那位水产专家和姜平凡的脸色都不好看。
  不过,倒是没有人离开,大家心里不赞成这个方案,但是还想看看事情的后续进展。
  *
  郭志勇在会议室里一通开炮,算是把一部分人得罪狠了。
  很多专家学者自我修养中的克己复礼,让他们对郭志勇这样的态度并不认同。
  “老郭,其实也不用跟他们撕破脸,事情还没走到那一步呢!”宋恂跟郭志勇住在一个房间里,进了房间,他便开口相劝。
  “我都这把年纪了,不怕得罪人!”郭志勇无所畏惧地说。
  他顶多再干两届就该退休了。
  地委在他退休前把他从办公室里调出来,解决了正处级待遇,就是为了让他好好配合宋恂这个年轻干部的,将海浦渔业公司的摊子尽快支起来。
  有了渔轮,这个公司才有存在的必要,所以他们必须将渔轮弄回去,要是在省城得罪几个专家就能让接下来的谈判顺利进行,那他恨不得天天出去得罪人。
  “你说这个价格还能降下来多少?”郭志勇抽出一支烟问。
  “降肯定是要降的,但是应该不会太多。”宋恂搓了把脸躺到床上说,“咱们提前做的估价是按照南湾那边的两艘尾滑道渔轮做的,但是那两艘渔轮其实是73-75年的主力船型,并不是如今最先进的尾滑道渔轮。”
  南湾渔业公司的两艘渔轮是在去年底全款购买的,因为资金有限,所以当时并没有一味地追求“世界最先进”,而是量力而行买了性价比最高的一个船型。
  尾滑道渔轮的共同特点就是抗风力强,稳性好。
  只要具备这两个特点,基本就可以适应外海捕捞了。
  只不过,地区这家新成立的公司是由上级批准贷款买船的,不但要买到合适的船,还得是最先进的船和设备,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郭志勇又拿出那份报价单翻看,像在饭店点菜似的说:“上面批准咱们可以买三千万美元的渔轮,如果按照这上面的报价买,可以先来一条万吨加工母船,两条远洋尾滑道渔轮,三条运输船,再来六对外海尾滑道渔轮。外海尾滑道渔轮占大头,要是能将价格讲下来,兴许可以用这些钱再多买一对。光是想想这些渔轮汇集到咱们公司专用码头的盛况,就让人热血沸腾了!”
  郭志勇觉得兴奋,而作为曾经的造船业专业人士,宋恂只会比他更兴奋。
  两人就在这种兴奋的期待中,迎来了两天后与日方企业的第一次正式谈判。
  谈判地点定在友谊宾馆的会议室,海浦渔业公司这边,包括翻译在内,一共出席了五名代表。
  郭志勇和宋恂作为这次谈判的正副团长,在省外办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穿西装打领带,还各自在口袋里揣了几张提前印好的名片。
  大家都是头一回跟外国人坐到谈判桌前,难免有些紧张。
  郭志勇将自己要说的话,提前跟宋恂在房间里演练了好几遍。
  然而,他的担心属实有点多余。
  第一次谈判的氛围算得上轻松,对方的首席代表是一位说话和行事风格都非常温和的老先生,完全颠覆了他们在抗战老兵郭志勇心中的固有印象。
  这也让郭志勇心里稍稍放松了一些。
  这次碰面,日方提供了最新的按照设备报价的报价单,并由他们的一位工程师,详细介绍了海浦这边比较关注的几个型号的性能。
  按照海浦方面提前商量好的对策,化整为零,第一次谈判主攻进口数量比较多的外海尾滑道渔轮。
  但是买船不是在大集上买菜,不是对方虚报一个高价,己方直接简单粗暴地对半砍价就能谈成的。
  听了对方对渔轮各部件和设备的详细介绍,宋恂心里也清楚,他们想借此机会,展开与我国的合作,所以这次的报价算是比较实在的报价,价格符合这些渔轮的价值。
  若想让对方大幅度降价,很难。
  即便如此,他们也得硬着头皮跟人家谈,借钱还债的日子不好过,能少借一点还是尽量少借吧。
  不过,第一天的谈判,直到结束时,也没将船体和机舱的价格谈到大家的心理价位。
  此后的半个月,宋恂和郭志勇就带着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一个部件一个设备地跟日方磨价格,最终将船体和船舱部分谈到了4.8亿日元。
  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助渔、卫星导航仪、网具、冷冻制冰冷藏设备等。另有一些很有噱头的先进设备,当潘船长确定其大致用途后,劝宋恂不要购买。
  最终定价是每对5.2亿日元。
  价格谈妥以后,日方的首席代表与宋恂和郭志勇握手说:“先生们精明大大的!”
  这还只是将外海尾滑道渔轮的价格谈妥,按照他们的计划,另有几艘运输船、万吨加工母船和远洋尾滑道渔轮的价格需要重新谈。
  宋恂本想让翻译帮忙约一下下次会议的时间,但是当他们返回省委招待所时,却接到了来自海浦的电话。
  这通电话是由袁正清亲自打来的。
  “袁书记,先跟您通报一个好消息。”宋恂语气振奋道,“我们已经将外海尾滑道渔轮……”
  袁正清却出言打断道:“小宋,你们那边的谈判先放一放吧。”
  宋恂心里隐隐觉得不对,赶紧问:“袁书记,发生什么事了嘛?”
  “是有个不大不小的事。”袁正清在电话里顿了顿,叹气说,“有些同志质疑咱们尾滑道渔轮的捕捞来源。”
  “?”
  “上个礼拜,省渔的一个船长,向上面投诉说,看到南湾的那对尾滑道渔轮在七十米等深线左右拖网捕捞。现在省内好几家渔业公司,都在抵制咱们大量进口外海和远洋渔轮。”
  宋恂:“……”
  这让他真不知道说啥好了。
  外行人对这个七十米等深线不明所以,但是业内人士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我国的领海线是距岸12海里,渔轮禁渔线是40米等深线,这两条线基本是吻合的。
  也就是说40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域是沿岸渔场,只允许渔民用机帆船进行捕捞。
  而40米到80米等深线是近海渔场,除了允许机帆船在这里作业,同时也允许国内大部分渔业公司的轮船在此进行捕捞。
  南湾渔业公司的船只一直都是在近海渔场从事捕捞活动的,按理说在70米等深线作业不算什么,也没人明令禁止过,不允许外海尾滑道渔轮在近海渔场活动。
  但是今年国内的尾滑道渔轮增加了不少,就有渔民和专家提出了,应该禁止外海的渔轮在近海作业。
  毕竟,让这种带有超大拖网的渔轮在近海搂上一圈,附近海域的水产基本就剩不下什么了。
  那让沿岸渔民还怎么打渔?怎么养家糊口?
  这就是明晃晃地与渔民争利嘛。
  不但渔民吃亏,常年在近海作业的那些渔业公司的轮船也会吃亏。
  最近半年一直有各渔业公司的船长和工程师在报纸和专业期刊上呼吁,禁止外海渔轮进入近海。
  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抓住尾滑道渔轮在近海捕捞的切实证据。
  然而,在宋恂这边谈判正酣的时候,却突然有省渔的船长实名举报南湾的渔轮在近海与渔民争利,真的很难不让宋恂多想。
  “袁书记,如果需要,我们公司可以对外承诺,外海渔轮绝不会在近海实行捕捞。”他尽量声音平静道,“就在今天,我们已经跟日方代表谈妥了五对双底拖尾滑道渔轮的价格。这是咱们第一次跟日本的商务代表团合作,况且还是咱们主动将人家请来的,这样出尔反尔,谈好的渔轮说不要就不要了,恐怕会十分影响咱们的国际形象。”
  总不能因为有人抵制,就什么也不干了吧?
  “合同已经签了嘛?谈下来的价格是多少?”袁正清问。
  “还没有签,本来是打算等到其他船只也谈妥后,一块儿签的。每对5.2亿日元,购进五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