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其他>三国之化龙> 第276章 为襄侯牵马坠蹬

第276章 为襄侯牵马坠蹬

  这次轮到何曼无语了,他觉得刘辟完全就是个笨蛋啊,这么多年了过去了一点长进都没有,还是当初那个扯了一块黄布往脑袋上一蒙,就举起锄头嗷嗷喊着造反的热血少年。
  现在大家都老大不小了,该淡定了,该设身处地的为后半生考虑了,那么应该做什么?
  自然是找颗大树好乘凉啊。
  可刘辟竟然选择李易,如果只是因为刘辟认为李易有大前途也就算了,但真正情况却是,因为李易脑袋上的种种光环,刘辟生出了个人崇拜,于是就想要为之效死,这简直愚不可及!
  话不投机半句多,何曼觉得无法与刘辟沟通下去了,于是看向了龚都和黄邵,刚才谈话并没有避讳他们两个,何曼想知道他们是怎么个看法。
  龚都虽然话不多,与典韦交流时,也没说太多拍马屁的话,可是,任谁也想不到,龚都决定投靠李易,其实还要在刘辟的前面。
  见何曼看着自己,龚都一脸淡定,稳稳当当的说道:“世间官吏多贪婪无度之辈,或者就是迂腐固执,视我等有如草芥,唯有李襄侯仁义爱民,若要招安,龚某除李襄侯不做第二人选。”
  何曼感觉胸口堵的厉害,暗道果然是能与刘辟做兄弟的人,这脑子里想的一样一样的,最后,何曼只能盯着黄邵,让他支持自己一下。
  对于黄邵,何曼还是很有底气的,毕竟这是他们自己一伙的人,相信黄邵不会叫他失望,而且,刘辟与龚都算是外人,在这件事情上,能够走到一起最好,真的道不同,只能说是遗憾。
  可黄邵却不一样,如果黄邵与他意见相左,将来带着他的自己人投了李易,对于何曼何仪来说,绝对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黄邵干咳一声,他是个没多少主意的人,也没深入思考何曼话中的深意,本想着直接支持一下何曼,可典韦那一手抓出,无人可当的模样忽然在心中闪过,于是,连黄邵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下意识的就说道:“我等在这里争执又有个什么意思,为何不先探探典韦将军的口风,毕竟谁也不知道,李襄侯是否愿意接纳我等黄巾?”
  黄邵觉得自己是在和稀泥,两边都不得罪,可何曼的脸色却是拉了下来,因为在他看来,黄邵明显是对李易那边很有好感了。
  刘辟与龚都则是面露笑容,原本还以为黄邵今日是开罪了典韦,现在看来,却是可以拉拢一二。
  他们两个也不是无脑莽夫,真的只凭一腔热血做事,既然有意投靠李易,自然也是想多拉些兄弟过去的。
  进入营寨大厅,已经有人将酒宴布置妥当,何曼刘辟等人不管心里是什么打算,却是全都邀请典韦上座,很是客气,典韦连连推辞,坚持只坐次席,将上首让给了何曼。
  在典韦之下,坐的是刘辟龚都,在他们对面的,则是何仪黄邵。
  虽然如今山寨中缺少粮食,何曼刘辟这些头领也算是心疼麾下百姓,但他们还不是圣母,从未真个克扣自家的伙食,因此,这酒宴上的菜肴还算是不错,只是酒浆差了一些。
  在场之人基本全程一直都在注意典韦神情,见他饮酒时略有遗憾之色,何仪便问道:“典韦将军,可是这浊酒入不得口?”
  何仪这问话略有不妥,但他是笑着说的,谁也不能说他的不是。
  刚刚何曼已经将刘辟的想法与何仪透了气,两人商量了一下,觉得还是要努力改变一下刘辟的想法,不过,手段上要注意一些,在不开罪双方的前提下,让典韦与刘辟谈不拢,或者让某一方看不上另一方,这样最为妥当。
  对于何仪的有心之语,典韦也没多想,直言道:“不是酒水不好,早半年前,一个月中能喝上几角兑了水的劣酒,典某已经是求之不得,不过最近,却是让我家主公将这嘴巴给养的有些刁了。”
  虽然是想落典韦的面子,可听到他如此耿直的回答,何仪也是摇头笑了。
  典韦这家伙显然是荤素不忌那类的,一边想着李易的好酒,一边也不忘往口中倒了一大碗,口中啧啧有声,可见真是好久之人。
  随后,典韦就开始吹嘘,说李易掏弄了多少好酒,又送了多少与他,总之就是在表现李易对他的关爱,也让何曼刘辟等人悄悄,跟着李易好好干,绝对是吃香的喝辣的。
  典韦这一通吹嘘,还是很有效果的,刘辟龚都就不用多说了,即便何曼何仪两人,也觉得李易待典韦当真是厚重,关系明显超过一般主从,从这点来看,典韦真的很幸运。
  不过说着说着,典韦忽然叹息了一声,脸上满是遗憾。
  刘辟见状,好奇道:“典韦将军兴致正高,为何忽然叹息?”
  典韦擦擦嘴巴,解释道:“我家主公知某好酒,便赠了许多美酒,但也定下规矩,但凡有公事在身,绝对不能沾酒,否则必定重罚。”
  话音落下,几人看典韦的目光都有些古怪,因为典韦如今也算是有公事在身啊。
  典韦见众人瞧他,大笑着解释道:“与诸位饮酒却是无妨,我家主公说了,此去徐州,可会一会途中的英雄人物,还允诺某可以便宜行事。”
  几人顿时听出了话中的一些特殊味道,英雄人物,便宜行事,难道李易也在打着他们这些人的主意?
  何曼这方的人一时不语,刘辟却是有些紧张了起来,想直接开口问询,但又怕会在某些地方言语失当,被典韦轻视。
  然而,典韦可是个耿直的人,放下酒碗,对着众人直言道:“我看诸位寨中百姓生活清贫,缺衣少食,何不转去南阳,受我家主公庇护?”
  “诸位应当知道,前些时日南阳兵祸,因此宛城聚集了许多流民,我家主公心爱百姓,不光命人派粮放粥,每日还要出门与百姓见面,常常同席而食,就是怕百姓挨饿受冻,诸位若是到了南阳,太大的典某不敢说,但典某能用这颗脑袋保证,若是有一人饿死冻死,尽管拿典某脑袋去赔命!”
  大厅内忽的安静了下来,按说招安这种事是很慎重的,双方都要先试探一二,然后各自的“老大”见个面,最起码也得走上几封书信才能定下,可谁也没想到典韦竟然如此直白的发出邀请,这让他们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
  哪怕刘辟这些明显偏向李易的人也是一样,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场面一时有些尴尬,典韦左右看了看,他也知道自己说的好像有些莽了,可是没办法啊,他只能把李易告诉他的那些东西搬出来,顶多再加一些自己的解释,至于太过弯弯绕绕那些,他真心玩不来。
  不过,既然开口了,典韦抓了抓头发,决定一通到底,继续道:“我奉命前去徐州,除去为我家主公下聘之外,还有一事,就是想要在徐州购买粮食。”
  听到粮食二字,几人均是心中一动,毕竟他们实在是饿怕了,不过旋即想到这些粮食肯定是投靠了李易才有份,各人心中想法就各有不同了。
  何仪给何曼打了个眼色,虽然不明显,但何曼看得出,何仪是盯上那些粮食了。
  李易从徐州运粮,肯定经过他们地盘,花点力气劫下粮食,真心不是什么难事。
  何曼一时间也有些心动,李易特意去徐州购粮,数目肯定不小,说不得他们只要劫上一次,这个冬天就平安过去了。
  虽然原本的想法是没必要得罪李易,但当真面对利益的时候,何曼还是有些把持不住。
  这时,只听典韦继续道:“临行之前我家主公说了,如果路上见到百姓太过困苦,将来可每月从所购粮食中取出一些,赠与百姓。”
  刚刚还在考虑要不要下黑手的何曼何仪顿时愣住了,不明白这个“赠与”是怎么个意思。
  刘辟本就心向李易那边,忍不住问道:“刘某有一事不明,还请典韦将军解惑。”
  “请讲。”
  “假如我等前往南阳依附,那我等百姓也就是襄侯治下百姓,不知是否如此?”
  典韦点点头,道:“没错的,就是这样。”
  刘辟又问:“可是,我等既然已经是襄侯百姓,典韦将军之前也说,襄侯有安排人放粮施粥,那所谓赠粮,又从何谈起?”
  刘辟真的非常不理解,虽然他认为李易很爱护百姓,可如果说李易管吃的同时还送粮食,这就不是仁义,是冤大头了。
  典韦怔了片刻,这才一拍脑门,又解释道:“这是两码子事,我家主公只是说,有些百姓过的实在太苦,他心中不忍,所以,才会决定匀出一些粮食给百姓保命,这件事只是为了给百姓一个活路,至于说是否投效,却是没有关系的。”
  “什么!”
  几个原本还在各自转着心思的黄巾头领,顿时齐齐惊呼了一声,不可置信的看着典韦。
  何曼问道:“典韦将军,所说可是当真?”
  典韦毫不迟疑的点头道:“我家主公一言九鼎,自然是真的!”
  何曼忍不住又问:“可,可是,这样的话,那些粮食岂不是白白给了外人?”
  典韦摇头道:“主公说了,事有轻重缓急,无论何时,百姓性命都是大事,只是一些粮食,有什么舍不得的?”
  何曼顿时说不出话了,李易如此大气,他不得不佩服,倒是何仪小心的问道:“不知这每月会有……有多少粮食?”
  何仪刚刚说罢,就被其余几人瞪了一眼,虽然现在大家都很缺粮食,也不知李易打算拿出多少,但是,无论多少,这都是白送的,何仪上来就问数目,太过迫不及待了。
  何仪也是脸红,刚才他真的是没忍住。
  典韦眨了眨眼,道:“我家主公说了,典某可以每月动用两千石粮食,再多的话,就需要让主公开口了。”
  何曼暗暗点头,两千石粮食,被他们几家分下去的话,不多,但也不少,就目前的情况来讲,一个月有这些粮食进账,虽然依然不能让人吃饱,但参合着寨中原本就有的陈粮,草根,树皮等等,可以少饿死许多人。
  想到这里,何曼不由得为刚刚的想法惭愧不已,李易或许是想以此拉拢他们,但这份人情终究是做不得假的。
  可反观他们,之前却还想着劫李易的粮食,那事要是真的做了,怕是会被世人耻笑。
  于是,何曼开始给何仪递眼神,暗示之前的提议就算了。
  典韦看不出何曼他们的想法,不过,典韦却是记得,李易告诉他这件事的时候,他自己是反对的,毕竟两千石粮食啊,李易虽然不缺,但就那么送出去,典韦觉得太亏了。
  于是李易告诉典韦,也就是一开始的时候需要实打实送出两千石粮食,但豫州黄巾那么多,等有人投靠之后,每月送出的粮食就要按比例缩减,毕竟黄巾人数少了,还要那么多粮食干嘛?
  再算上那些投靠过来的人口,李易其实只是花了很少的粮食养了他自己的百姓,同时却收获了很大的名声,可谓大赚。
  最后,当豫州黄巾愿意投靠李易的差不多全都投靠之后,这些送出的粮食将会有一个跳崖式的削减,到时候黄巾的百姓再次没饭吃,他们会怎么想?
  可能有人会骂李易,但绝对会有更多的人,认为是他们的头领没有选择李易,与李易疏远,得罪了李易,因此连累他们饿了肚子。
  然后,就看到这些人因为粮食而产生的内部矛盾不断升级,激化,分崩,最后李易可以再一次高举仁义的大旗,最大程度的接受黄巾人口。
  在这个计划施行的过程中,李易全程都是大善人的形象,可谓是血赚不亏。
  而除去这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粮食经过豫州,想要安然抵达南阳,沿路的打点是必不可少的,既然早晚都要出血,还不如李易主动送出一些,收获黄巾的好感。
  典韦正暗暗佩服自家主公的高明,忽然,龚都离席,郑重其事的在典韦面前拜倒,大声道:“典韦将军,龚某乃是驽钝之人,如今已经年过三十,但除去冲锋陷阵,再无所长,近来更是不时感慨半生过去,却依然浑浑噩噩,有如行尸走肉一般,直到听闻襄侯仁义之名,心中感慨万千,触动不已,所以,今日冒昧请典韦将军向襄侯引荐,龚某不求其他,只要那些老兄弟还有家眷老小能吃一碗饱饭即可,至于龚某,若能为襄侯牵马坠蹬,此生无憾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