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其他>我开古董店那些年> 第246章 大明宣德炉

第246章 大明宣德炉

  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这个意思,在老道士听来再明显不过。
  唐毅放下了筷子说道:“按照你们的说法,现在走这一条路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能够走到一定地步的,更是寥寥无几。”
  “但也还是有的。”老道是转头看向自己的徒弟,那个七十多岁的老道士,开口说道:“我这徒弟,也是不差的。”
  从之前的对话中,那一位七十多岁的道长,其实也大概清楚了唐毅,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
  自家师父都能这么看重,足以见得这个年轻人,本身的本事绝对不凡。
  再听自己的徒弟,把刚刚发生的事情说一遍,他就更加明白这一点了。
  唐毅其实也是心急了,其实现在想要换来,这些所谓的功法,办法有很多。
  最简单的就是捐钱,然后以记名弟子的身份,来进行一场交易。
  但是唐毅,他不愿意这么做所谓面子不面子的还是其次,主要还是因为,受制于人。
  唐毅本身就是在一个传统行业,自然知道师徒之间,那一层关系。
  有的时候甚至要比父子,更加的重要。
  你父子之间闹了矛盾,怎么说是家事儿。
  但是师徒之间出了问题,那你在一个行业的名声,就彻底臭了。
  就比方说相声圈子里面,那一点事儿。
  放在这个圈子里面也是一样的,然而名声还是其次,主要还是在于传承。
  唐毅不清楚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鬼神,如果有的话,自己一脚踏入了这个门。
  就意味着要被这门内的规矩束缚,唐毅自然是不愿意的,所以说,只有明说。
  “不满几位道长,这是我这次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法门。”
  “法不可轻传,你一不是我的徒弟,甚至连道门弟子都不是,我凭什么把这次法门传给你。”
  唐毅听到老道说的这话,沉默了半响,才开口说道:“那不知道,道长有什么要求?”
  “要求?我没什么要求。”红梅青松道人靠在椅子上,打了个哈欠。
  然后缓缓的站了起来,带着他的徒弟,走了出去。
  唐毅跟在二人身后,留下其余的几个人收拾。
  在寺庙道观中,一般都是自己吃过的碗自己收拾。
  不过现在唐毅因为有事要谈,就直接交给了马高亮。
  至于那两个道长的,自然有他的徒弟收拾。
  唐毅跟在二人身后,一同走了出去。
  两个人,直接顺着小路,走到了大殿后面,顺着小路,沿着后面的台阶往上走。
  唐毅自然也就跟着。
  “我已经一百一十一了,在人间没几年可待的了,我的徒弟,在俗世里也混得不错,协会里也挂了个会长的名头。
  说实在的,这道观不缺钱,更是不缺人。
  你说说,我凭什么传给你法门?“
  唐毅知道,对于这类人而言,自己没什么东西是他们看中的。
  他们不像是那些,寻常的道士,追求俗世里的名声,之类的东西。
  可能那个七十多岁的老道士,还有点这个念头,但是这红梅青松道人,却绝对已经没了这念头了。
  唐毅也在网络上搜索过,这一位道长的名声,在圈子里就是泰山北斗的人物。
  做生意最讨厌的就是这个,自己有的东西别人不想要,你问别人想要什么东西,他还没什么想要的。
  在沉默中,又走了十来分钟,走到了石头路的尽头,一脚踏上了泥土。
  两个人还在往前走着。
  一个一百一十一岁,一个七十八岁,却根本不像是两个老头。
  步伐轻盈,面不红耳不赤,呼吸都没有丝毫的变化。
  由此可见,他们身上的本事,也绝对不简单。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办法还是有的。”红梅青松道人继续开口说道。
  “那劳烦道长赐教。”
  “谈不上,咱们一起往前走吧,等到地方了,我再告诉你。”
  又是半个小时的路程。
  这个半个小时的路程,名义上是半个小时,但是唐毅觉得,少说得走了十公里。
  而且还是在往上走的。
  这就很诡异了。
  青城山的整体海拔,不过两千多米。
  而他们这,已经是一千八百米了,这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已经深入了深山之中。
  周围已经是云雾缭绕,地气升腾。
  然而几人还在不停的向前走着。
  走在前面的两个道士,脚步轻盈,满地的枯枝落叶,踩在他们的脚下,都没有发出丝毫的声音。
  山间的露水,就像是有意避开他们一样,几乎拖地的长袍,看着依旧十分的干爽。
  而唐毅,虽然也和他们一样,脚步轻盈,但是露水已经打湿了裤腿,身上也沾上了些落叶。
  见到这一幕,如果再有人给唐毅说,这世上没有什么法术,唐毅绝对会打爆他的狗头。
  这种事情已经比他,现在拥有的那种本事,神异了不知百倍。
  已经是玄学的范畴了。
  又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已经是下午两三点,那老道士才停下了。
  唐毅也隐约都能辨认出眼前的状况。
  红梅青松道人开口说道:“走吧小伙子,带你见识见识。”
  红梅青松道人一边说着,一脚踩在地面上,满地的落叶直接从向着左右两边,分开。
  地上露出来一道道台阶。
  台阶的尽头, 是一不大不小的香案。
  而这香案之上,摆着的是一尊铜炉。
  那铜炉,唐毅一眼都看得出来,这是宣德炉。
  整个世界上,唐毅只见过那么一座,也只真正听说过,这么一座宣德炉。
  要知道这宣德炉,在大明年间,就是世所罕见,而现代社会中,更是没有一件珍品流传于世。
  当年这宣德炉的整个制作是宣德皇帝亲自督造,所以用材讲究,不惜成本,进贡来的黄铜反复冶炼,直至留下最后的精华。1斤的铜炼到最后只剩下4两,过去1斤是16两,所以剩下的4两还是小两。
  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在他的《宣炉博论》里就说道:“宣庙遂敕工匠, 炼必十二,每斤得其精者才四两耳。”除了材料改变,铸造方式上也采用了新技术失蜡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