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其他>九重薇> 第212章 清廉

第212章 清廉

  心里藏的事情太多,偏偏没有头绪,夏钰之口内苦苦,觉得自己也是要上火的节奏。他未雨绸缪,先问罗嬷嬷讨了几根奇艾枝子泡水。
  温婉这几日也找了法子打发时间。问得罗嬷嬷,那奇艾插枝可活,原是十分泼辣,她便选些生得茂盛的细枝剪了几根,挑了一只青釉莲瓣缠枝如意纹的双耳瓶,将那几支奇艾插在瓶中。
  每日换着水消遣,省得自己胡思乱想。温婉预备将这些枝子拿回宫中,待习出根来后,再种到盆中。
  在无锡过端午节,算来总要待个五六日的功夫,苏暮寒别无他法,总不能一意独行,只能面对苏光复的时候黑着脸抱怨几句。
  这一路行来,苏光复早知蹊跷,只怕暴露自己的身份,牵出更多变故,便聪明的不敢再妄动,暂时偃旗息鼓。
  一时寻不出催促赶路的理由,只好由着慕容薇与楚朝晖一行被当地官员接着,送去驿馆下榻。苏光复自己却与苏暮寒商议,寻个借口留在官船之上不登岸,生怕错过放出去的信鸽回来寻主。
  闻道苏光复如此安排,慕容薇眼波流转,有碎芒滢滢认过。她懒懒笑道:“光复先生是要留在世子身边辅佐的人,岂可怠慢?先生执意如此,便要夏统领多留几个人,务必保证先生的安全。”
  闻到船上多多留人,苏暮寒有苦难言。他苦辞了几句,见慕容薇不改初衷,只能换过口风谢慕容薇的周全。
  罗蒹葭因年前刚在无锡唱过堂会,与那太守夫人和小姐,还有几位官家夫人都打过照面。如今虽说改头换面洗净了铅华,却颇为顾虑。生怕被人认出,平白添些口舌。
  闻到有人想在船上逗留,罗蒹葭便据实将自己的担忧禀了慕容薇,说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也想留在船上,省些是非。
  菊影菊老板已然染病暴毙,若被人发现藏身自家官船上,的确是说不尽的口舌。慕容薇允了罗蒹葭的恳求,留了紫陌与她相伴,还能顺便监视一下苏光复的动向,正是一举两得。
  只说无锡驿馆狭小,又借着护卫苏光复,夏钰之留了好些侍卫,还有几个粗使的丫头和厨娘在船上,令苏光复暗暗叫苦。
  慕容薇备地里又嘱咐了紫陌,除去护好罗蒹葭,还要注意另艘船上那人的动向,一切都须小心在意。
  一行人下了官船,随着迎接的官员们往驿馆下榻。
  眼瞅着驿馆在望,虽有官府侍卫在前头开道,依旧掩不住外头人声鼎沸,车行的速度明显放缓。
  慕容薇撩起窗帘往外看时,此处的确与扬州瘦西湖的驿馆有着天壤之别。
  驿馆简陋狭小,当年无锡只是区区一个郡县的时候,便有了这处与郡县府相临的驿馆。
  年久失修,又几经变迁,如今的无锡已然改郡为州,在清平大街重修了府衙,而当年驿馆和郡守府的旧址却日渐衰败,成了闹市区的一隅。
  进到驿馆要穿行闹市,又与如今的府衙相隔太远,若有官员为执行公务而来,临时下榻委实不太方便。
  当地的吴太守一直想要择地重修,却苦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修缮的折子诚心上过,晓谕了利害,也求到户部几次,都以国库无银、留中暂缓而被退回。
  如今大公主与安国夫人要来小住,吴太守不得以只能挪了私库,又说动无锡首富梁家赞助了些银子,才能略作修缮。只是一想到要请大公主与安国夫人穿行闹市区,便叫这无锡太守头大如斗。
  如他所料,住惯了环境清幽的所在,楚朝晖在马车内听得外头的喧嚣,眉头已然蹙成浅浅的山丘,心上十分不耐。
  待望见驿馆两侧陈旧的镇宅石狮,还有一条青石板路上川流不息的人群,楚朝晖已然面色沉沉,似能滴下水来。
  无锡太守与夫人在驿馆门前二次接驾,望见眉头微蹙的安国夫人,心上更是捏了一把汗,生怕大公主怪罪。
  慕容薇到不在意外头的行人接踵,在众人簇拥下进到里面,见驿馆虽然陈旧,陈设到也简单大气。
  细看那轩窗廊榭,刚以清漆油过不久,还散发淡淡的松木香,两侧遍植的榕树与翠竹已然有些年头,苍青繁茂,生机勃勃。
  前后两院以小小的月亮门隔开,迎面亦是修竹遮目,绕到竹后,一排花墙下修着简单的亭榭,后头是黑瓦青砖的小院,便是众人如今下榻的地方。
  条件虽然简陋,到也布置得当,收拾得十分整洁。
  璎珞先铺设了漱盂坐褥等物,扶了慕容薇上坐。
  太守在前院安置夏钰之等人,不便进到后院。年近四旬的太守夫人早遣人预备了茶水,此刻亲手替慕容薇捧茶,言辞周到却不逢迎,一张一弛间很有分寸。
  慕容薇喝了盏热茶,轻轻松了口气。
  无锡与江阴相临,官府驿站简陋如斯,大约还未被江阴帮拖下水,起码没有似扬州那般再养一条蛀虫。
  思及此处,她不仅不怪,反而要太守夫人带话,简单褒奖了太守几句,赞此地商业繁荣百姓富庶,又赞太守为官清廉。
  太守夫人不卑不亢地谢过,又应酬了几句,见慕容薇端了茶,她才客气地告退,谦道自己择日再来请安。
  退出慕容薇的的院子,太守夫人又去安国夫人处问安。闻得夫人正在沐浴,太守夫人松了口气,便恭恭敬敬留了拜帖,又请明珠带话,自己才告辞出来。
  会同丈夫一起回府,马车上郡守夫人简单提起方才公主的夸赞,太守眼里泛起无可奈何的笑意,两人并不将小姑娘的话放在心上。
  怨不得两人灰心,实是这吴太守在如今的位子上已然干了些年头,若论政绩早该升迁,偏是吃亏在不会钻营,京中无人。
  述职的折子走不到礼部便被压下,不但崇明帝,连内阁也记不住有这号人。
  初时还满腔豪情,想成就一番事业。如今年已半百,吴太守早熄了早先的报国之心,只求庸庸无过,便终老在无锡这处青山绿水之地便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