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495 赵煦的去世

495 赵煦的去世

  高太后垂帘的八年中,旧党不仅控制了整个朝廷,对新-党的打击和倾轧也始终如一,从未放松过。旧党刘挚、王岩叟、朱光庭等人甚至竭力搜寻新-党章惇、蔡确的传闻轶事,任意加以穿凿附会,对其进行诋毁,其中最典型的便是车盖亭诗案。
  车盖亭诗案是北宋开国以来朋党之争中以文字打击政敌面最广、力度也最大的一起文字-狱,旧党利用高太后对蔡确等人的不满,捕风捉影,对整个新-党集团进行一次次斩草除根式的清算。在蔡确被贬新州时,旧党将司马光、范纯仁和韩维誉为“三贤”,而将蔡确、章惇和韩缜斥为“三奸”。他们将王安石和蔡确亲党名单张榜公布,以示警告,同时对元祐元年被司马光斥逐的新-党人员章惇、韩缜、李清臣和张商英等人再加以重贬,又铲除在朝的新-党,如李德刍、吴安诗和蒲宗孟等人,都被降官贬斥。司马光的同僚及追随者们在高太后的支持下,欲给新-党以毁灭性的打击,来巩固自己的势力。
  但是,随着高太后的衰老和赵煦的成长,不仅旧党成员,连高太后也感到山雨欲来、新-党复起的政治气氛。
  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八月,高太后垂危时,她告诫范纯仁和吕大防等人:“老身殁后,必多有调戏官家者,宜勿听之,公等宜早求退,令官家别用一番人。”实际上是已经预感到赵煦准备起用一批新人,要他们提前准备,尽早退出朝廷,以保全身家性命。
  后来事实证明,赵煦亲政后,凡是高太后垂帘时弹劾新-党和罢免新法的官员几乎无一人幸免于报复。
  高太后去世后,赵煦亲政。
  赵煦亲政后,开始发泄自己多年来的压抑,大力打击元祐大臣,他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于岭南,甚至在章惇等人挑拨下,直指高太后“老奸擅国”,欲追废其太后称号及待遇。
  他接着重用革新派如章惇、曾布等,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次年改元“绍圣”,并停止与西夏谈判,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他对西夏战争虽然获得了胜利,但也战争带来的危害,使得国家陷入了更加艰难当中。
  元符三年正月十二日,公元1100年2月23日,赵煦病逝于开封府,年仅二十四岁,在位十五年。四月,谥号宪元显德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庙号哲宗。八月,葬于永泰陵。
  他亲政的七年中,因不满司马光的“以母改子”,不满元祐旧臣早年对他的冷落,更不满高太后对他的种种压抑,因此,对旧党的仇恨心理不亚于元祐时被打击的新-党。
  绍圣初年举行郊祀大礼,按例,朝廷要颁布大赦诏令,通常连死囚都免去死刑。有大臣请示赵煦,可否赦免贬谪的旧党官员,赵煦立刻拒绝。
  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有人建议让谪居岭南的刘挚等人“稍徙善地”,以“感召和气”,赵煦却说:“刘挚等安可徙!”连在岭南附近做些调动也不允许。
  而对于王岩叟,赵煦指责他当初贬蔡确时,实际上是将矛头对准自己,用心极险恶,也就更加痛恨他。
  赵煦的这些言行相当于宣判了旧党人政治上的死刑,至少在赵煦统治时期,他们永无翻身之日。
  仅元符元年重新惩处的元祐旧党就达八百三十家之多。
  赵煦这种做法,逞快一时而贻害无穷,诚如《宋史·哲宗纪》所说:“党籍祸兴,君子尽斥,而宋政益敝”。与此同时,经济上虽以恢复新法为号召,实质上只是恢复元丰年间实施的条例,熙宁新法注重发展生产的内容被阉割了,而在抑制兼并势力等方面,比起元丰来更大为倒退,社会改革的进步性质丧失殆尽。
  这些做法,为后来北宋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赵煦的死,史上也存在多种说法,一说死于伤风感冒,一说死于纵欲过度。
  《元符遗制》所称是:“故冬以来,数冒大寒,浸以成疾,药石弗效,遂至弥留。”
  这是死于伤风感冒的证据,不过,赵煦年纪轻轻,怎么可能感冒就夺去他的性命?
  宰相曾布在自己日记《曾公遗录》中,称赵煦并非因伤风感冒而死,而是死于纵欲过度。
  他在日子中写明赵煦的病情症状为“精.液不禁,又多滑泄”,这才是致命的。其病因则是因为极度性放纵。
  赵煦宫中美女如云,宰相吕大防的夫人亲眼看见:赵煦“前后宫侍女固多,皆天下奇色。惟四人一样妆梳,衣服之类无少异。”“其服饰珠翠之盛,信天下所未睹。”
  由此可知,赵煦确实死于纵欲。
  这也是有原因的,因为高太后掌政的时候,把赵煦死死控制住,不能让他沾惹女色,这就导致他掌权之后,要把当初所有的禁欲,全部发泄回来了!
  所以,赵煦大有可能就是死于纵欲。
  以他对待保守派的做法,他就是这样任性的孩子。
  其实,无论宋神宗赵顼,还是宋英宗赵曙,以及宋哲宗赵煦,都不是掌握形势的人。当时北宋的形势,是稳定压倒一切的形势,只有稳定,才有生机。对辽和西夏,要与和议为主,对国家要稳定,不要折腾。这样一来,北宋就不会那么快灭亡。
  可惜,他们都不懂这个道理,都喜欢折腾,最后导致北宋的灭亡。
  北宋完全可以不亡,因为后来赵构建立的南宋,半壁江山,都可以不亡,所以,北宋也可以不亡。
  可惜,掌权者不懂形势,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至于大臣,王安石也不是掌握形势的人。只有韩琦和司马光掌握了形势,所以,他们以稳定压倒一切的方式在治理国家。可惜的是,司马光只是当了一年的宰相,不然,北宋将恢复生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