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民国之国术宗师> 第85章 编教案

第85章 编教案

  现在的中央国术馆,都是张之江看好的人在主持。
  他自己一身的政务,副馆主也是挂名,国术馆这里,多数时候就是这三个处长当家。
  王洪一进国术馆,就身挂四个军事武术的教学,一下子就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不过王洪身上的名头很响亮,义勇军教官,上阵杀倭,花红悬赏过万大洋,是敢跟日本人正面怼,背后互相剌杀的人物。
  即使少林门那帮人在,也不敢张嘴挑战。
  因为挑战王洪的门槛太高了,他没在国术圈里创出名声,反而是杀日本人成名,这让国术圈的人无从挑战。
  除非大家都杀过日本人,否则,一边待着去。
  这时代不象后世,长个嘴就敢说,找上门来可以叫警察。
  真要有丑闻,国术圈子立刻就能传开,根本混不下去。哪容隔上几十年了,才说谁谁谁输给谁谁谁了,只能说后世的人品教育不够。
  这时头一批学员都多数都脱离了学员身份,不是自己闯荡,就是挂个辅导员的身份。
  新进来的这些娃娃,却抢着报了他这几个班,这可是出路问题。要能学会王洪的本事,都可以挑着军队去当教官了,光想想,就让这些娃娃们兴奋。
  王洪入馆认识了一下众人,张之江就让他先编套教案。
  这主意肯定是唐豪出的。
  因为张之江刚说完,王洪就被唐豪拉到了编审处,帮着他编写教案。
  唐豪再回到国术馆,也没要什么职务,他现在一门心思的,想帮着王洪把教案编写出来。
  编审处里有大量的武术书籍,王洪正准备大开眼界一下。谁知,唐豪拿出一本日本书让他看,大和六年版的《陆军剑术教范》,让王洪以这本书为范例,编写教案。
  唐豪在日本就搞到了这本书,却总觉得里面的东西过于肤浅,又东拉西扯找到各种古书来参考,什么戚继光、吴殳的古书更是看了很多,是中国最早想推广劈剌术的人物。
  可惜,他直到后来跟顾留馨一起琢磨时,思路都是错误的。士兵们需要的是简单实用的剌刀术,大量武术家的经验放在里面,并不符合抗战时期的国情和士兵能力。
  把士兵培养成武术家,也真难为这两位武术家了。
  王洪拿到这本书,先参考的是短剑术。日本人认为在壕垒战里需要的短刀格斗术,就是搞了套单拿着剌刀的技术。日本人搞的非常简单,简单到只有几个动作。
  只好再看日本人所说的铳剑术。这个拼剌刀,王洪在义勇军时,已经做过了些改动,又经过一对多的正面实战,现在更是看到了原版,这就简单了。
  日本人把“决定战斗最终胜负的方式是刺刀突击”、“利用刺刀进行短兵夜袭攻击”当做剌刀战术的根本,王洪可没这个想法,剌刀就是剌刀。
  他从大肚匣子上就看出来了,只有连发的扫射,才是战场主力。
  借助日本教材,王洪搞了个四格一劈一剌,格上下左右,劈头面、劈前手,刺躯干。再加上抢位原则、移动步法,就算完事了。
  做好第一个教案,王洪没停,红樱枪就用这个拼剌刀的教案为基础,改为两格一劈一扎,只是把红樱枪的扎改成滑把的。
  唐豪飞快的记录着王洪的想法和思路,记录完,他发现这剌刀术比日本人的还简单。
  就问王洪为什么?
  王洪说:“一般士兵,能躲能剌就已经是好手了,还能指望跟我这样从小练武的人,什么都学?”
  下一个是大刀术教案。
  王洪耍刀,唐豪把几个8字练习一画,加上了如何格挡之后,如何接各种角度的砍,王洪也不让唐豪用术语,往右砍、往下砍、往上砍一类的直接写了上去。
  唐豪忍俊不禁,问王洪:“你改成扫、撩、劈、砍不行吗?”
  王洪也笑:“那得先让士兵们都识字吧”。
  最后回到短剑术,王洪已经有了腹案,参考日本人的短剑术,仅搞格劈突剌三招。短剑其实是很难练的,凡到用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求换命的时候,懂几下子也不见得用上。
  大刀、短剑、剌刀、红樱枪,四门,全是为了军事使用,考虑到士兵们的能力,超出的部分一概不写。
  最后一部分,是训练与作战的战术要求。
  训练上,要注重突刺和闪避的训练。
  训练上,要求以真枪在野外地形或山地练习刺杀,不能停留在单人动作上。
  战斗前,要求充分发挥地形优势,缩短冲锋距离。
  战斗中,要求尽快组成二人、三人小组模式,局部达到二对一甚至三对一,尽量老兵带新兵。
  战斗中,要求只准对着敌方下肢开枪。
  兵器上,要求用好钢制造刺刀,不得糊弄。(这时的中国,连造把好剌刀的能力都没有)
  这里面,还真是满满的战场经验。
  唐豪的确是大学者,四门课程的教案没几天就帮王洪搞好了,连草图都画个七七八八。
  国术馆的内部版本还在调整中,张之江就已经向常凯申申请统一军队这四样武器的教学。
  要知道黄埔军校一直都有刺枪术训练,最早采用德式,后改为英式和日式。也曾发行过《步兵操典》这类的教程,可没有军阀理会。
  国术馆能占领这个制高点,张之江也算是没白开设中央国术馆。
  ------
  教案一搞好,第一堂课就正式开始了。
  朱国福就拿出他的教学手段,向王洪传授经验:一定要真打,这样学员才知道真的是什么样的。他教人,就与学生们真实对打,可他的拳头太重,只好带上拳套,打的学生们一闻那拳套的胶臭味就想吐。
  王洪指了指唐豪找出来的全套劈剌护具,朱国福就笑着躲在一边看热闹。不少教员同样都跑过来看热闹,多数人知道王洪肯定水平不低,可到底怎么样,还得上场上看看。
  ------
  每章一说:拳不可擅离老母,拳中千变万化,须由母生,世人所常习者,不过是眼前明着供人赏玩,一望而知就里。歌曰:惟母能生子,拳家妙理深,个中真变化,只待会心人。——少林拳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