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宋朝大官人> 第九百五十二章 磨勘转秩

第九百五十二章 磨勘转秩

  用了饭之后,对从长随嘴里听到的消息,有了一些猜想。来到书房,陈初六和吴思农一起商量。
  “自太宗其,朝廷官员考评便分三等,曰‘政绩尤异者为上,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临事驰慢、所莅无状者为下。’”
  “至道三年,先帝又重拟考评,曰‘公勤廉干,文武可取,利益于国,惠及于民者为上;干事而无廉誉,清白而无治声者为次;畏懦而贪,漫公不治,赃状未露,滥声颇彰者为下’。”
  “干事而无廉誉,清白而无治声,这还可为中?”陈初六笑了起来,只要能做事,贪一些也无妨,清廉如水,不能做事也只是中等。只有那些既做不了事,又贪婪无比,而且还鱼肉百姓的,才是下等。
  陈初六心说自己至少也是个中等。但这却有个陷阱,一旦评了中等,岂不是说非贪即笨?这要是说出去,堂堂事功之学的泰斗,天下文人之宗,士子之望,当了官之后,非贪即笨。传远了,指不定就成了又贪又笨。这对事功的声望打击可谓不小。
  这时吴思农拄着拐棍,又接着道:“方才说的是大略,如何评三等,还得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举荐贤才、二曰案劾贪谬、三曰实户口、四曰财用充足、五曰兴利除害。”
  “又有磨勘、历纸、巡视三制。磨勘者,栓法之中流也。举削改官、磨勘转秩。每年一考,三年一任,到时升迁,论资排辈而已。东翁自入官场以来,数次越矩提拔,已是十分罕见。现在任上,早已超过年限多矣。”
  这官场上的掌故,吴思农早已经烂熟于心,但陈初六却不甚了了。这些事情,都是修修补补的,也只有钻研十几年的老吏,方能将这些事情记清楚。
  吴思农侃侃而谈:“又有历纸者,分为二种。一种是东翁自己填写,交与吏部,一种是路府填写,交给审官院复查。考课虽密,而莫重于官给历纸,验考批书。官员奖赏升迁,特别是差遣实职的分给,历纸最重要。至于巡视,就无定规了。”
  这下陈初六明白了,磨勘转秩就是加工资等级,所以论资排辈。历纸才是管真正权力升迁的考核。暂代知府事,这其实是“差遣”,也就是按照历纸考核。
  路府的仓司、宪司、帅司、漕司、学司五个路府衙门,分别考察或者交叉考察财用充足、兴利除害、案劾贪谬、实户口、举荐贤才。由这五个路府衙门的长官,下批考语。若是给陈初六评了下,朝廷自会派人来顶替陈初六。若是评了中,陈初六自己也觉得脸上无光。眼下这局势,便是非得要评一个上。
  这下就犯难了,陈初六这次过来,就是来哭穷的。别人说他劳民伤财,他都准备举双手同意了,然后再说什么决堤泄洪、支援边军花了很多钱,把摊在太原府的钱,一并推脱掉。管他什么上中下,凭他的关系,怎么也不会太差。
  吴思农瞧见了陈初六这模样,拈须笑道:“东翁勿忧,这路府会揖,普天之下,都不是什么君子之争。都是剑拔弩张,唇枪舌剑,用尽手段,推掉一切摊费,揽下一切好处。其实上至庙堂,下至县衙,莫不如此。”
  “这下好了,摩拳擦掌,准备应付别人发难吧。”陈初六用手指敲着桌面:“不过,总得弄出一个什么功绩,既显得我有政绩,又不会令人眼红。”
  “此事易耳。”吴思农压低了声音,说了几句话,陈初六顿时恍然大悟,接着吴思农风淡云轻地道:“凭东翁的才能,得个上不费吹灰之力。吴某担心的是,汴京那边,现在如何看待东翁的。”
  “哦?”
  “东翁去了边境,见了曹将军,还打了胜仗。东翁家里的势力,越来越大,在塞外还有藩王。朝廷最为忌惮的,就是这文武合璧。”吴思农几乎一字一顿地说着,言外之意,赵祯对现在的陈初六,可能有些提防了。
  “天威难测,东翁,吴某有察人之能,却无抗天之力。这次路府会揖,东翁本可以派宋子京前来的,但吴某未说,力主让东翁亲自前来,便是为了这个。能否借路府之口,借汴京那边的担心。”
  “吴先生提醒得是,天威难测,君心难测。”陈初六的眼睛里,透露出了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眼神。说一千道一万,这还是大宋,一个君主集权的封建王朝,一个在兵变中诞生的王朝。
  他倒是不怕自己从此被雪藏,就怕自己的主张,被看做是夺取民心的手段,从此以后被朝廷搁置。在太原府所做的一切,付诸东流。人亡则政息,谋事者,先谋人……陈初六心里充满着纠结。
  但他现在觉得,有陈思怀在汴京,赵祯还是信任他的。陈守仁、周氏他们回了汴京,赵祯也没理由怀疑陈初六会有不臣之心。只是三人成虎,人言可畏……但行好事,莫问是非,陈初六想了片刻,觉得还是先当好这一任知府再说。
  次日,先派长随去五个路司衙门,和潞州知州、隆德府知府府上送帖子,拿到了各方回寄的帖子,陈初六方才去拜访。拜访的这些人,倒也客客气气的,并未透露半点消息,而是异口同声说了一件事。
  原来,陈初六这么大张旗鼓,从太原府赶来,各地州县的人,也得到了消息。太原府知府的影响力,就是这么大。各州县生怕陈初六抢了他们的好处,把摊费留给他们,于是乎,也纷纷启程,赶来了隆德府,许多人比陈初六还要早来。
  有些路途遥远,尚在路上。路府衙门便让陈初六稍微等一天,等人到齐了,再一起会揖,把这一年河东路的大小事情给定下来。陈初六在潞州城逛了两天,院舍中的长随,却又打听到了一个消息。
  “別驾老爷,敢从路府中传来消息。朝廷下旨让各路清理亏空、坏账、欠款,似乎还比较认真,若是清理不力,就地革职。咱们河东路,亏空甚大。而这亏空,又是底下各州县经年累月积起来的,咱们,咱们太原府,好像也欠了一些。”
  “嘶,朝廷那边出什么事了,怎么突然要清账,难道是要做什么大事缺钱了?”
  肝了肝,维持住了两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