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其他>丁田的古代生活> 丁田的古代生活 第174节

丁田的古代生活 第174节

  “你放心,每一个案件,我们都将勘察清楚!”田径将荷包收了,却随手丢给了身后的人:“好好看家,我们去张府!”
  “是!”后头的人非常干脆的将荷包揣兜里。
  张大管家嘴角一抽抽,这是嫌弃给的少了?
  心里不禁犯嘀咕:来的时候,老爷说当头的每个给十两,他觉得给的多了,就扣下了一半,只给了五两,谁知道当头的有田捕头,还有丁司狱,他这就把握不好了,临时分了一下,一人二两银子,跟别人的一样了!
  没办法,他没带那么多银子来……荷包都是他现扯下来的……幸好今天他带着的荷包也是新的。
  就是这态度貌似不太好。
  但是他也不是那么害怕,因为这种事情都是上不得台面的,他也不怕田捕头他们跟老爷对
  账。
  一行人呼呼啦啦的到了张家。
  张家在本地也是有名的旺族,以前说过,张家是读书人家,讲究的是“耕读传家”,他们家在本地可算是根深蒂固的那一类,曾经跟马家以及林家齐名。
  后来马家垮台了,林家是纯粹的商业人家,而张家不同,他们家是读书人居多。
  家里有个在府城的学堂里做山长的族老,山长就是校长的意思。
  还有一个族亲是举人,支撑起了张家的门面,而张家也的确是好学的人家,他家子弟也有七八个秀才身份的人,而且不管科不科举,张家子弟都识文断字。
  这在北地很少见,南方文风盛行倒是可以理解,可在北地这样的人家的确还是称得上是“书香门第”了。
  他们张家占地面积大,嫡支主脉可是五代同堂,所以“张宅”别看只是个平民的宅子,却是占据着很大的地方。
  正院就是三大进,带六个跨院,一个后花园,跨院也另外带着两个小跨院,像是三、六、
  九的纵深格局。
  而且小跨院也连着外面的跨院,占地广阔,院落极多。
  第一进是会客的地方,东西跨院是给五个儿子居住的,加上客院。
  第二进就是张老爷的书房,以及张家子弟交流聚会的地方,东西跨院是给未成年的孙子们住的。
  第三进是内院,正房是张老爷夫妇居住,东跨院是未出阁的女孩子们居住,再过去的两个小跨院,一个是会见内眷女客的地方,一个是给内眷女客们的客院。
  小妾们则是住在靠后花园的那两个跨院内,平日里连门都不能出的。
  而去世的张老太爷是住在最后面的后花园里的,花园占地上千平米,靠墙种植的都是杏树、李子树,暗喻“桃李芬芳”的意思,在靠里面则是种植的山杏树,而花坛子每年都要种植一些其他的花卉,可以说,是个足不出户就能生活在很好的环境里的宝地。
  且花园那里有一排五间正房,东边两间是归张老太爷以及张老太太居住,中间是客厅,西边则是书房以及小花厅。
  正房后头有两排后罩房,第一排后罩房,是给张老太爷的妾室们居住的,第二排后罩房是给伺候他们的未婚丫鬟们居住。
  东厢房二十间,作为库房使用;西厢房二十间,作为厨房、茶房、柴房等使用。
  地方大,人口多,不过因为是在后宅,几乎全都是女子,没有几个男人。
  丁田他们第一次来这“大户人家”,发现这张家规矩森严,男女相隔甚远,可以说,丁田算是知道大户人家都啥样了。
  以前丁田看过一些“古代民居”里的院落格局,那已经很让他不能理解了,那么大个地方,能住满人吗?
  现在他知道了,能!
  皆因这个时代,讲究的就是“父母在,不分家”,但凡有父母在一日,兄弟们都住在一起……话说也有人在孩子成年之后,就分家另过的,只是普通人家如此,但是张家不同。
  他们阖家住在一起,就是一家人,张老太爷是个举人,可以免除一些赋税,全家都在他名下,自然都免了。
  张老爷当年没考中任何功名,但是他儿子却是秀才……这一人有功名,全家都得力。
  所以他们家不分,全都住在一起,几代人下来,住的满满当当。
  因为他们上门之后,张老爷因为“伤心过度”躺在炕上都起不来了,张太太只好照顾老爷兼小辈们。
  出面的是张家大爷,亦是有秀才功名,对他们这群人倒是非常客气,张家二爷在外头打点宾客,毕竟是死了长辈,全家挂白,另外,张大奶奶在内里接待女眷,张二奶奶指挥婆子仆妇忙里忙外,张三奶奶……。
  反正张家五个儿子,除却张四大爷以及张五大爷在外头忙着春耕事宜,其他人都在了。
  又因为死讯尚未传出去,只家里挂了白,来的又都是张氏一族的族人居多,所以倒不是很乱。
  几个张家小爷们,看着下人搭灵棚。
  因丁田他们是官差,一行人进了大门的时候,就有小厮去报信了,等他们进了二进,几乎就是清场。
  “我们来也是看一看,如果没可疑之处,那么就是他老人家寿终正寝了。”田径其实也不想来,要不是因为是张家,加上他们家非要报案,他才不会带人来勘察什么死因。
  “只是我祖父委实去的突兀,父亲心里难受,又有些执念……。”张家大爷是个秀才,说话也慢声拉语:“请几位来,也是想安心,何况我祖父……身体一向很好。”
  这就是怀疑死因了呗!
  而且人家既然报案了,他们就不得不来。
  “那请带路,去老太爷的地方看看,没移动地方吧?”田径作为捕头,经验丰富,一些规矩还是要说好的:“不可移动地方,不能破坏现场。”
  “是,没有移动。”张家大爷带他们进后宅的范围,前头早有人清场,所以也没唐突了后宅女眷。
  等到了地方,才发现,女眷们都躲在了屋里,不让出门,更不许乱走,交头接耳之类的。
  而张家老太爷,果然是猝死的,死在了大坑上。
  张家给老太爷养老的地方,又是在花园子里建的房子,自然是雕梁画栋,加上老太爷年岁太大了,也该享福了,这里的雕刻摆设什么的,都非常符合一位老人的身份。
  连坑上的炕屏上都绣的是松鹤延年,屋里摆的绿檀雕刻,乃是“长青图”,坑柜上的浮雕花纹,都是“五福献寿”。
  屋里燃的是上好的松香,青烟袅袅,却无法掩盖那股子老人迟暮的气息。
  正卧在临窗大坑上,坑上铺着月牙白绣点点白梅花的褥子,正面置一大白银线绣吉祥云纹的靠枕,张老太爷须发皆白,胡子不太长,头发也有些稀松,仰面躺在坑上,长满了老年斑的脸上却是一片青紫色,呲牙咧嘴,嘴唇发乌,眼睛突出而没了神采,泛着一股子死气。
  耦合色绣团牡丹花的引枕在脑袋下,身上盖着半截正白色绣祥云纹的小薄被,旁边的坑柜上,还放着个精致的笸箩,里头有半块没绣完的手帕。
  丁田看着这些东西,皱了皱眉,金不换也是如此。
  因为这些东西,跟屋子里的装饰风格都不太搭调。
  田径问张家大爷:“老太爷的确是猝死之相,不过要想查清楚死因,我们需要移动老爷子的遗体,不知张家……?”
  古人讲究“人死为大”,对“生老病死”看得很重,尤其是老人去世,非常隆重。
  这会儿要想查的话,不可避免的就要惊动老爷子的尸身,没有取得张家人的同意,田径是不会让自己人进去卧房的,只能在门口张望。
  但是这样的话,那有些东西可能就看不到,查不出来。
  到时候,可别说他们没有认真勘察啊!
  田径经验老到,事先必须问清楚,征得苦主的同意,才能进行下一步,不然他立刻就带着人回去,这案子也不接了。
  “请!”张家大爷一晈牙:“我祖父死不瞑目,不能就这么下葬!”
  张老太爷的尸身……的确是“死不瞑目”的典型。
  这就是允许了,田径也不客气,他们都是当差惯了的人,加上金不换没少教导他们,一个个都从怀里掏出白布做成的鞋套,套在了脚上,才迈进卧房。
  金不换随之而入,其他人也都进来,并不乱翻,而是仔细看,尤其是死者。
  这是金不换的主场,他烧了苍术,点燃了熏香,口罩、白服、帽子、手套等一样不缺的戴好,全副武装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掀开了盖在死者身上的薄被……。
  第二百四十章 张家
  张家老太爷胖缴墩,圆滚滚的身上,穿着的是白色丝绸做成的里衣,没穿鞋袜,丝绸的里衣贴身,关键是……这老家伙的下半身是翘着的!
  这是……?
  屋里都是男人,是个男人都明白,这是为啥翘起来的……哎呦呦,张老太爷都七十多了,还能翘的起来?
  果然是“宝刀未老”啊……几个捕快相互挤眉弄眼。
  金不换顿时就感兴趣了,倒是张家大爷脸不红气不喘的看着,连站在他身边听候差遣的张大管家都不意外的样子。
  丁田将此事暗暗记在心里。
  “老太爷贵庚?”金不换一本正经的问旁边束手伫立着的张大管家。
  “老太爷七十有六了。”张大管家恭敬地报了年岁。
  “不是七十三么?”金不换跟丁田都有些错愕,听说是七十三啊?
  “没有,我家老太爷七十三岁时办了个大寿……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我们老太爷……1w啊!所以一直对人说自己七十二……有的时候记不太清楚了,就说自己七十三……。”张大管家有些汗颜的道:“老人家的怪脾气……。”
  俗话说得好,老小孩儿,小小孩儿,张老太爷七十多岁糊涂了,在家就是一个不讲道理的老霸王,说一不二,那么大岁数了,谁敢跟他顶着干?
  他儿子都六十一了,他要七十三,难道十二岁就成亲生孩子了?
  这说不过去,唯有不了解张家的人,像丁田跟金不换这样的外人,才会觉得老爷子七十三,实际上都七十六了。
  金不换看向了张家大爷:“张老太爷平生……?”
  张家大爷苦笑了一下,说了张老太爷的平生,其实堪称传奇。
  张老太爷十二岁父亲去世,自家依靠寡母撑起了家业,十五岁一出孝就娶妻,当年就生了个大胖小子,就是张老爷。
  大概是太早生育,第一个张太太在生了张老爷之后的第二年,婆婆去世,守孝三年,第四年怀上了,却因为妾室作怪,流掉了孩子,那妾室也被张老太爷打死了,但是张太太的身体也垮了,在张老爷十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幸好,这十年间,张太太手段了得,愣是没让张老太爷再有一个孩子,哪怕是女孩子都没有!
  第二位张太太在第一个张太太去世后两年才进门,一进门就有了,生了个女儿,但是因为在养胎的时候,吃得太好,孩子太胖了点,这第二个张太太伤了身体,再也无法生育。
  第二位张太太活的时间够长,活到了三十八岁才去世,她在世的时候,为张老太爷纳妾三房,偏偏这三房就跟不下蛋的母鸡似的,竟然没一个怀孕的,后来临去世的时候,又为张老太爷纳了一房宜生养的小妾,又临终的时候说愧对老爷,家里子嗣不兴,张家人都说两位张太太不论是原配还是继室,都是非常贤惠的女人。
  彼时张老爷已经娶妻生子,对唯一嫡出的大妹妹,好的不得了,将大妹妹高嫁去了北崇府的一个举人家里。
  那举人后来考中了进士,如今在西北一个小县城里当县令。
  远隔千山万水,那位张家的姑奶奶,只能每年送一次年礼回娘家,通信一次,略表思亲之
  意。
  第二位张太太去世之后,张老太爷无心续娶,渐渐地将心思放在了教育嫡长子的身上,且嫡长子已经给他生了两个孙子了。
  含饴弄孙才是他应该过的生活。
  “我祖父常说,这辈子儿女缘浅,女人那么多,都是不下蛋的母鸡,对我们这些孙辈特别珍惜……。”张家大爷抹着眼泪儿跟田径哭诉:“自打我出生,便养在祖父跟前,一直到成亲,才搬出这院子……祖父……。”
  看样子是真情流露,一个大男人,哭的眼泪哗哗的。
  田径只好一抱拳,夸奖了一下:“老人家高寿……你别太伤心……。”
  其实说实话,田径很想说,就算是现在猝死,那也该是喜丧了吧?
  丁田也是这个意思,这年头,平均人寿才三四十,这老头儿活了七十多快八十岁了,还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