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都市>天香> 天香_分卷阅读_105

天香_分卷阅读_105

  王郢沉默不语。
  皇帝又问其他人:“有人说得出来么?”
  沉寂之中,却有一人出声:“臣有一言,不知当说不当说。”
  皇帝看了一眼,是中书侍郎吴璟。
  “你若与王相一样想开口劝谏,就大可不必开口了,不如先将这两句谶诗解出来,再论其它。”
  皇帝其实不大相信这件事是巧合,但若说不是巧合,又实在太过奇妙了。
  石头是完好的,方才进献过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场,也看得清清楚楚,可当宫婢打碎玉盏之后,石头就正好裂开成了两半,若无人为因素,难道真是上天示警?
  子不语怪力乱神,那是酸腐文人说的,身为皇帝,对这种事情,其实还是好奇兼且忌讳的。
  所以即便巫蛊案疑影重重,皇帝依旧勃然大怒,因为谁也无法理解他那种心情。
  九五至尊,高处不胜寒,谁都仿佛躲在暗处,将欲害他。
  再说谶诗也不一定就毫无依据,据皇帝所知,光是正史,就记载过好几则谶诗预言后来成真的典故。
  吴璟恭恭敬敬道:“回禀陛下,臣是忽然之间灵光一闪,对那句谶诗有所体悟,只是不敢胡乱开口。”
  皇帝不耐:“想说就说,卖什么关子!”
  吴璟:“三人同称臣,说的未必是某件事,而有可能是某个字。”
  说罢,他飞快地看了魏临一眼。
  众人闻言,心里一琢磨,不由咯噔一声!
  三人者,就有三张口,三口称臣,不就是臨字?
  ……
  魏临不必左顾右盼,也能感受到落在自己身上的诸多目光,其中又以自己父亲投过来的最为阴冷难测。
  这是将自己与大魏兴亡挂上钩了,意思是若他当了皇帝,大魏就要亡国?
  魏临有点想笑。
  看来这就是刘贵妃的后招了。
  果然一击必杀。
  他忍不住抬起头,朝小山包上的女眷所在的凉亭处望去。
  隔那么远,魏临自然看不见刘贵妃的神情,只能遥遥看见那个座位上的一抹红色。
  作为侍奉天子多年的人,刘氏果然足够了解帝心,也很明白,能让皇帝动杀心的,绝对不是什么贪污受贿,荒唐好色,而是想要谋朝篡位。
  不管是明君还是昏君,只要是皇帝,就都适用这一招。
  所以自从顾香生入宫之后,刘氏就一直没有动静,她不是不出手,而是看不上那些小打小闹,而想通过蛰伏来使得魏临与顾香生放下戒心,从而一击即中。
  进献祥瑞,祥瑞碎裂,从而又出现谶诗,好事变成坏事,吉兆变成凶兆,环环相扣,步步杀机,又招招都照着皇帝的心思,虽然费尽周折,却天衣无缝,可谓将阴谋用到了极致。
  从这一点来看,虽然是母子,但同安公主还停留在女人之间的陷害上,比其母差了不是一分半分。
  魏临默然无语,如老僧入定。
  皇帝缓缓开口:“思王以为呢?”
  所有人都意识到,思王这一次恐怕要完了。
  就算皇帝不相信这种解释,心里难免也会有疙瘩,只要有疙瘩,日久天长,小疙瘩就会变成大阴影。
  更何况是永康帝这般多疑的人物。
  谁也不能说这种解释是正确的,可谁又能说它是错误的呢?这种谶言的内容本来就虚无缥缈,只要说得通,只要上位者相信,那就怎么样都行。
  “陛下,臣有话说……”有人忍不住出声。
  思王被废太子位之后,亲信大臣虽然被驱逐得差不多了,可满朝之中,总还有一两个愿意为他说话的。
  但下一刻,皇帝的反应就让所有人都噤若寒蝉了。
  “朕没有问你。”皇帝冷冷道,“朕问的是思王。”
  “臣惶恐,请陛下听臣辩解。”
  这种情况下,魏临竟还能保持镇定的神情和仪态,没有慌乱无措大哭大闹,就连皇帝在猜疑的心情之下,都有几分赞赏。
  “你说。”
  魏临:“几日前,兵曹收到一份奏疏,来自折冲都尉胡凌与果毅都尉吕诵联名。”
  皇帝莫名所以,我和你说谶诗,你提半个月前的奏疏作甚?
  但他没有打断魏临,而是任由他继续说下去。
  中书侍郎吴璟却蓦地生出一丝不妙的预感。
  这种情况下,思王本不应该如此冷静的,他应该声泪俱下为自己辩解,说这些谶诗都是胡言乱语,自己绝对没有一丝不臣之心才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提起另外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来。
  他忍不住微微抬头,像魏临之前一样,往凉亭处的方向望了一眼。
  太远了,自然什么都没看到。
  巫蛊案后,魏临被放出来听政,虽然没了太子之位,但皇帝却将兵曹的一部分职能分与他,让他有事可做,不过在此期间,魏临并未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政绩,益阳王随军出征立下大功之后,思王就越发被衬托得黯淡无光了。
  魏临道:“胡凌与吕诵联名弹劾程载魏善等人,因查无实据,且端午将近,臣不愿坏了陛下的心情,是以将此奏章压下,打算等节后再呈上,然而今日吴侍郎所言,却令臣不得不联想到此事。”
  皇帝皱眉:“胡凌吕诵因何事逾距弹劾上官?”
  魏临从怀中摸出一封奏疏,双手恭敬呈上:“只言片语无法阐明,还请陛下阅览。”
  皇帝自内侍手中接过,翻开一看,眉头却是越皱越紧。
  吴越富庶,天下皆知,吴越皇宫中有数之不尽的宝物,这也是世人能预料得到的,魏军之所以急吼吼直奔吴越都城,不惜与齐军一战,除了抢占地盘优势之外,为的也是吴越皇宫里的那些珍宝。
  当初齐军入城之后抢掠了一部分,但他们还来不及搬运走,就被后脚杀到的魏军又抢了回去,这些珍宝后来都陆续被运回魏国京城,一部分没入国库,还有一部分,自然进了永康帝私人的腰包。
  这些珍宝到底有多少,别人不知道,皇帝心里是清清楚楚的,因为程载魏善他们在清点装运财物的时候,肯定要整理出一份清单,这份清单后来被转呈到了皇帝手上。
  在看到那份清单之后,饶是贵为天子,永康帝也不得不惊叹吴越的富有。
  但是胡、吕二人的这份奏疏上,却说程载魏善他们呈给皇帝的清单,其实只记载了一部分,还有一大批财物被私匿下来,没有登记造册。
  而这其中,就包括为传国玉玺。
  若说隐匿财物不报,皇帝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话,那么奏疏里提到的传国玉玺,就令他无法忽视了。
  春秋时,楚人于山中得一玉石,献于楚王,当时的楚王不识货,历经几代,方才凿开石头,雕琢成玉,秦皇统一天下后,便将其制为玉玺,此后每当有新朝崛起,传国玉玺便会现世,若朝代更迭消亡,则玉玺又辗转流亡,不知所踪。故有传言,说得此玺者,便能得天下,更有甚者,认为一个皇帝就算统一天下,手里若是没有传国玉玺,那他便不能算是“受命于天”,迟早会被人取代。
  这些传言未必可信,但玉玺本身的价值是无须多言的,假如永康帝如今得了传国玉玺,那他肯定会迫不及待昭告天下,得民心士心之所向,这样一来,大魏不管从号召力,还是战斗力,都会得到大大的提升。
  而吴越国小,就算玉玺在对方皇帝手里,他也不敢声张,生怕齐、魏来索要明抢。
  所以一看见传国玉玺四个字,皇帝便陡然生出几分疑虑猜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