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都市>公主之道> 公主之道_分卷阅读_73

公主之道_分卷阅读_73

  太子妃心中已经有所猜测,因为长宁随驾之后,一向是几天便会给京中写信的,信中有些语句一向是用密码,只有太子知道怎么解开,里面会说一些机密,前几次便有长宁所写的父皇旧疾又犯而且病重的消息,既然病重,现下驾崩,便不是什么让人无法想到的事。
  只是太子这话里是“估计”,她就不得不问:“只是估计?”
  太子看向如意,如意便说:“皇上一路回京,不听太医劝阻,偏要下车驾看江山,便着了风,之后病情加重,几乎神志不清,在车驾里说胡话,公主殿下已经控制了陛下的身边人和太医,让奴婢赶紧回来报信。”
  太子一大早就忙碌起来了,京城里也一片忙乱。
  翠羽宫中。
  杨贵妃十分严厉地呵斥包围了翠羽宫的禁军,“你们这是要造反,是要造反吗?”
  之前的禁军都指挥使刘昶跟着皇帝亲征去了,现在留守的是副指挥使蒋徽,蒋徽对着杨贵妃仅仅拱手行了一礼,“贵妃娘娘放心,微臣只是让侍卫们守着翠羽宫,也是守卫翠羽宫安危,一日三餐,自会给娘娘送,不会让翠羽宫中挨饿。”
  杨贵妃怒道:“你们好大的胆子,这是谁让你们这么做的,是太子是不是?他是要造反篡位吗?”
  蒋徽冷笑几声,不再应她,只是挥手对手下道:“将门关上,不要让任何人出入。”
  翠羽宫并不大,数十侍卫就能将它围住,不过蒋徽却派了上百人在这里轮流守卫。
  宫中其他地方也都被控制起来了。
  除此,京中也已经戒严,特别是杨家,也被禁军所围,由着他们如何怒骂,禁军并不放人出入,想要强行突破的,甚至被禁军直接击杀,这让杨家人再也不敢放肆。
  此事一出,大家都知道出了大事了。
  而且此事还很明显,应该是太子控制了京师,想要登位,或者便是皇帝出了什么事,太子才能这般行事。
  一时间,京城中人心惶惶。
  但也有之前就是支持太子的,看太子可以顺利登上大宝,心中自是欢喜,赶紧往太子东宫去,为太子献计献策。
  皇帝驾崩的消息在京师被控制起来五天后才传回京城。
  此时皇帝的车驾距离京师也只有两百多里了。
  其实在翠羽宫被包围起来时,有些政治觉悟的杨贵妃便隐约明白是出了什么事,她看翠羽宫被围,无人前来解救她,她也找不到办法和外面联系,就知道皇帝估计是驾崩了,太子要上位,她只是担心自己儿子,简王随在皇帝身边,却没有传回消息来,可见或者是被杀了,或者是被控制起来了。
  杨贵妃惶惶不可终日,最初还恨恨地想着反败为胜,拉下太子让自己儿子做皇帝,到时候定要让太子和她娘没有好下场,之后便只祈求简王未死,只是被控制起来了。
  皇帝的灵柩在一月二十一回了京。
  京中人才刚过了热闹的春节,马上就是皇帝驾崩,国家大丧。
  满城尽皆素缟。
  因皇帝本就年老,又重病在身,所以大臣们对其驾崩早就有所准备,不过京中还是人心惶惶了很长时间。
  因和北齐还处在一触即发的战时状态,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灵柩接回京中三日后,新皇便登基了。
  做了三十多年太子的太子旻总算顺利做了皇帝。
  因先皇太宗皇帝继位便没有改年号,沿用了太祖皇帝定下的年号启元,故而新皇便也无意改年号。
  新皇登基,顾世旻便没有任何轻松之时,稳定京中、朝中和地方局势,便是急切又麻烦的事情。
  特别是和西梁、北齐的边境重镇驻兵,不少将领是只听命于先皇的,即使在先皇在时,有些已经不大听话,现在太子登基,加上太子是以忠厚仁慈著称,要是不解决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的问题,大周国可能不会安稳。
  但现在又绝对不是换将的时候,不然越发会让那些将领找到和皇帝离心的理由。
  长宁住回了慈元宫。
  皇帝的驾崩,在她的意料之中,甚至,很多人都在等着皇帝驾崩。
  但皇帝真的死了,长宁有说不出的难过。
  面上看着倒是好的,心里却像是缺了一块。
  长宁曾在心中埋怨责怪太宗皇帝待她生母孝慈文皇后太冷淡,而且宠爱杨贵妃,以至于让杨贵妃在宫中跋扈;又厌恶他立了太子,太子并无过错,他在晚年却对继承人左右摇摆,要太子日日忧心,简王又心生希望,朝臣们也多有站位,反而于太子简王以至于朝廷国家不利。
  但无论如何,他都是她的父亲,在她的问题上,长宁觉得他没有什么对不住她的地方。
  他一生宠爱她,将她视为手心里的珍宝,予给予求,是个慈父。
  长宁跪在皇帝灵柩之前,心中悲戚。
  人皆有一死,但这事并不容易让人接受。
  她只盼来生自己不要做老来子,这样可以多陪伴父母数十年。
  ☆、第47章
  第二十五章
  大周除了边军和地方军,京畿还有皇帝的七支军队,这七支军队是禁卫六军和侍卫亲军,这些都是由皇帝直接控制。
  因之前的天下大乱乃是由地方军过于强大造成,之后的皇帝,便开始逐渐削弱地方军的力量,加强皇帝直接控制的禁卫军和侍卫亲军的力量。
  但随着国家逐渐稳定,但是边关战事不断,边军的力量便也逐渐强大起来。
  这些边军,最初都是皇帝最信任的部队,不然不会让他们去扼守关要,但随着时间变长,皇帝和边军的将领,总会生出一些隔阂来。
  边军的将领便也经常被皇帝调任。
  新皇登基之后,皇帝还未葬入皇陵,他便已经忙了起来。
  其一是赏罚将领,肃清军纪。
  在和北齐的战争中,不少部将立功,但是也有些部将犯事,虽然先皇驾崩了,却不能不将之前的战功不当回事。
  所以在他登基后第十天,便对有功的将领进行了一系列论功加官进赏,这也正好是一个收拢军心的时候,此事自然是皆大欢喜的。
  而且对于这些赏赐,他也做得非常公正,因有长宁随驾,所以对前线战况很了解,她在之前也替皇帝整理了此次大战的赏罚簿册,该如何赏罚,太子便也心中有数。
  对这些有功军将加官进赏之后,对没有听命令的将领、纵容部将军队扰民的将领等进行了处罚,有的被降了职,有的被除名去爵贬回老家,情节严重的甚至被赐死……
  如此一番作为,让兵将们便也知道新登基的皇帝是有励精图治的心的,而且不是懦弱昏庸之辈,赏罚分明,值得卖命。
  一下子,本来对他有所质疑的将领,也渐渐有所归心。
  因没有理由一下子就撤换掉本来亲简王派的将领,他便听从了长宁的建议,在对禁军和侍卫亲军进行阅兵之后,提出要重组一支亲军,编为京都御林军,由皇帝直接指挥。
  这支亲军,从另外几支部队里挑选武艺超群的精锐,如此,将那些本来亲简王派的将领下面的精兵给挑了出来。
  这些兵士,对于直接效力皇帝,自是非常欢喜的,御林军很快就组建了起来。
  而皇帝再慢慢地调换了亲简王一派的将领。
  除此,新皇定下在皇帝下葬之后便会去巡视边军。
  而且还让恢复科举。
  在此之前,科举虽然还在举行,但并不是朝廷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因战乱元婴,朝廷选拔人才主要是靠举荐,重启和规范科举,这对选拔人才来说至关重要。
  在农业和商业上,则保持之前的轻徭役重农桑,而且对和海外诸国的交流,也加以鼓励,并且设置了专门的机构管理。
  除此之外,皇帝生活勤俭,皇后陈氏也十分贤德,母仪天下,只是皇帝没有亲子,但这个问题也在三月时候解决,之前就抱到太子东宫里教养的三岁的宗室子——信王幺子,被新皇赐名顾沅,被过继给了新皇,且立为太子,巩固了新皇的位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