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都市>女教授古代青云路> 女教授古代青云路_分卷阅读_39

女教授古代青云路_分卷阅读_39

  郑老三和郑老四对视一眼,原来都是二嫂的家产呀。
  郑老三就有些替自己的哥哥不是滋味,怕人家以为自家哥哥是巴着妻子吃软饭的,他看了闺女一眼,郑青鸾马上明白,这是要撑面子的意思。她看了看方嬷嬷,见对方点头表示明白,又对三郎道,“大哥,你记一下,省的弄混了。”五郎立马去取笔墨纸砚。
  方嬷嬷拿着东西出来,一水的内务府出来的东西。都不贵重,胜在精致。这些东西虽不逾制,但却不是能够任意买卖的。送人撑面子再好不过。
  郑老三满意的点点头。郑老二再迟钝也反应过来,这是给自己撑腰的意思吧。自己又不是上门女婿,也没占岳家的便宜,这是什么意思?再看看两个弟弟的眼神,算了!说不通,以后再想法还回来就是。
  “给赵家和黄家一样,蜜饯点心各包几包就是了。”钱氏直接拍板。哪怕赵家也是孩子爹的舅家!
  见郑家老兄弟三个都低头沉默,三郎就愉快的写在清单上。方嬷嬷一一记在心里,从这里完全能看出亲疏远近。
  “给你外公外婆把各色米都拿两斤,点心吃食也一样。你宋家舅舅也一样,都有老人,这些东西养身体。”钱氏也不在乎那点吃的,好人就做到明面上。她心里明白,对自己娘家,小闺女心里有数,自然会私下里再给一份。
  宋氏又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人都是有私心的。何况三房已经贴补不少给自家了,人要懂得知足。她也笑眯眯的点头,“我也能在娘家嫂嫂面前直起腰了。”
  “你姑姑不容易,就把金银首饰挑出来一些,偷偷给你奶,只当是贴补她过日子了。明面上给些吃食,让她在婆婆妯娌面前能说的过去。”当着人家的哥哥,钱氏很会做人。小姑子再不好,那也是人家的亲妹子。
  郑青鸾了然的一笑,“那我挑些金银首饰,只当是给姑姑表妹的礼就是。谁还能说什么?”说着,果然进去挑了三套金三套银。胡乱塞在一个匣子里,看着鲜亮,其实真不值多少,十几两银子的东西。男人们哪懂这些,都满意的点点头。钱氏和宋氏不约而同的用帕子压压嘴角,实在是嘴角忍不住要往上翘。
  三郎多看了几眼,马上发现也猫腻,心里只骂,‘鬼丫头’。
  第46章 巧遇
  第四十五章巧遇
  “给族中的长辈就各色果子蜜饯糕点送两样,多了就太打眼了。”郑老二爱不释手的摸着手里的短剑,提醒道。
  “就是这个话!”郑老四撇撇嘴,“不管啥时候,人心都那样。你富了,他嫉妒。你穷了,他笑话。”
  这话倒也对。郑老三点点头,又补充道,“哪家有念书的后生,送一套笔墨纸砚过去,也更实用。”家境不好的人家,文房四宝那就是奢侈品,孩子都是用木棒沙盘,或是清水写字。郑家几个孩子都是这样过来的。所以体会更深。都不由自主的点点头,这是积恩德的好事。
  “那得另卖!”郑青鸾赶紧站起来,指指西屋,“这里面的笔墨纸砚都是精品,留着能传家的宝贝。那是打算留给几个哥哥的礼。”然后对郑老四和钱氏道,“就是四郎哥六郎哥用不到,难道将来侄儿们也用不到。”然后强调,“给别人我可舍不得!留着传家呢!”
  宋氏被郑青鸾说的心花怒放,似乎已经看到拿着书本摇头晃脑读书的孙子,马上应和,“那就不给!自己留着。”
  郑老四频频点头,能当传家宝的东西谁舍得送人?
  汪兴华刚安排好院里的人,在门外听了个大概。他笑着进门,“这值什么?镇上的铺子就有。挑些实用的,吃完午饭,让三郎五郎就去办。”
  见大家都点头,郑青鸾才放了心。不把她的宝贝胡乱送人就好。
  方嬷嬷看的好笑,这姑娘看见珠宝首饰还挺从容,虽也喜爱,但也仅仅是喜爱。但看见文房四宝,作画的颜料,那简直是欣喜若狂,爱不释手。
  钱氏看闺女难得露出这样的情绪,也不逼她。况且孩子说是好东西,那一定是好东西。她也舍不得!就和郑老三商量道,“要不再买上一头猪,族里一家分上一条肉。这来了好几辆大车的东西,今儿怕是传的沸沸扬扬------”未尽的话就是,你不送点东西,还不知道怎么编排你呢?
  郑青鸾敬佩的看向钱氏,要是往常,这点小事她娘早吩咐三郎五郎去办了。哪里还会征求郑老三的意见?不过是当着人家兄弟的面,给男人做脸罢了。这些还真是值得她学习!
  “那就让三郎五郎去办。”郑老三顿了顿,“再买上些精米细面,给村里的孤寡送些。就说是咱家二姑爷的礼。”他又冲汪兴华道,“平安啊!你跟萧家的情况不一样。”
  汪兴华与郑青桔定亲时,每家是一斤点心,半斤糖。当时已经是很体面了。有些日子过的不好的人家,都是送的‘喜粥’,一家一碗薄粥,粘粘喜气,礼数上不错就是了。情况稍好的人家,也就一家送上三两个糖块,一把花生。所以汪家的礼当时绝对是大方体面的。
  汪兴华笑道,“瞧您说的!我要多心这个,成什么人了?”又对郑青鸾道,“你再看看有什么东西,多少添一点,给族长的礼厚上两分。”
  大家就明白了汪兴华的意思。以后少不了用到人家,提前打好关系,族里不给添乱,就比什么都强。郑老二就赞道:“平安想的周到!”
  郑青鸾看向方嬷嬷,论起送礼,她真心不在行。
  “回姑娘,不如各位族老一家添上几两燕窝,一斤冰糖。又金贵又体面。给族长再另外添一支二三十年生的人参。”方嬷嬷笑着建议。关键是这些东西不老少,自己吃不了那么多,时间旧了成色自然就差了。人参更是失了药性。
  “还有这东西呢?我没注意呀?”郑青鸾很诧异。
  “因为都是吃食,姑娘说不用看了,奴婢就没提。”方嬷嬷低头。她也没觉得这东西有什么要紧。
  “我去看看。”郑青鸾说着就去了西屋,果然看见十多斤燕窝,一整匣子年份较浅的人参。
  “姑娘,这都是给姑娘送人用的。”方嬷嬷指着另一个匣子,“这是血燕。最是滋补,留给自家吃。人参五十年以上的都收起来了。救命的东西不会这么随意放着。”她低声悄悄的解释。
  郑青鸾了然的点点头,自家的婆婆那真是------她不由叹口气,或许只能用这样的方式亲近儿子,郑青鸾一一查看了一遍,“殿下不容易!可怜天下父母心。”
  方嬷嬷立马红了眼圈,感激的磕头,什么话也没说。郑青鸾扶起她,安慰的拍拍她的手,“来日方长!”
  方嬷嬷含泪笑笑,重重的点头。她心里明白,‘来日方长’这四个字的意思,似乎什么都说了,又似乎什么都没说。若没坏心,母子定能重聚。若起了坏心,------,呵呵------,来日方长嘛!
  郑青鸾便往外走边道,“还不少呢!给我爷我奶送上一斤。要是吃的好,以后买了送去。”她冲钱氏和宋氏眨眼。两人立马会意,连声道,“再艰难不会亏了老爷子老太太的嘴。”
  郑老二先出声拦了,“有现成的送去就得了,很不必特意吃这些东西。咱就是本本分分的庄稼人,别整那些幺蛾子。再说了,老太太是什么人,咱能不清楚吗?你前脚送去,她后脚能给你卖了,换成银钱,贴补老大和小妹。惯的她隔三差五的要些金贵的吃食,你说到时候是给还是不给?”
  郑老三和郑老四都点点头,自家老娘是什么德行自己最清楚。连声应道,“听二哥的吧。”
  钱氏和宋氏对视一眼,完胜!
  郑青鸾又问汪兴华,“姐夫的几个义兄都是怎么个情况,该怎么走礼?”
  这时候的人都特别讲信义,烧过香,磕了头,就当正经的亲兄弟走。汪兴华没想到岳家这么给自己做脸,他踌躇了一会,“跟我的情况差不多。”
  大家就都明白,这意思是说身份不会很高,手里有些小权,家境相对殷实。郑青鸾看看方嬷嬷,方嬷嬷准备了四色礼,一斤贡茶,一斤宫里秘制的蜜饯。一斤陈酿,一根人参。郑青鸾点点头。
  汪兴华就有些无措,这也太厚重了。郑老三点点头,“你如今虽是官身,但许多事情都需要人帮衬。汪家人丁不旺,你难免少了帮手,这些结义的兄弟,你要好生相待,不可因为身份的关系疏远了去。一个好汉还要三个帮呢!”
  汪兴华躬身肃容领训。这是把方方面面都给自己考虑到了。不冲着媳妇,光冲着老丈人,将来不对人家闺女好,那都得良心不安。
  事情商量妥了,午饭也做好了。一家人匆匆吃了饭,就各自忙开了。郑老二和郑老三要打发阮三一行人走,难免要准备些特产做回礼。郑老四和宋氏回去看店铺,“换了四郎和六郎过来,陪着三郎五郎跑腿。”置办东西,挨家挨户送礼,都得小辈去,四郎六郎确实比郑老四两口子更得用些。钱氏忙喜滋滋的应好,“我正想跟你说呢!又怕你说我撵你!”她好心情的和妯娌调笑。
  “该占便宜的时候撵我我也不走。”宋氏边往外走边笑着回了一句。
  “那我和姐夫去县城看看,买了人就回来。”郑青鸾起身。
  “那回来不就晚上了?”钱氏不大放心。
  “我们骑马去。”郑青鸾解释,“要不了一个时辰就打个来回。买了人让人牙子送过来,他们坐马车慢慢走,没什么可担心的。晚饭前必回来。”她说着话,人已出了门,回头见小八巴着门框,可怜兮兮的一脸向往,无奈一笑,“姐回来给你买烤鸭,保证到家还是热乎的!”
  “姑娘!我跟你去!”撵出来的是叫揽弓的丫头。
  “今天就算了!”郑青鸾看看穿着长裙的姑娘,“我们骑马,你这样不方便。下次带你去!”说着突然跃起,扣着了她的脉门,见对方愕然,郑青鸾恶作剧的笑笑,“现在可放心了?”
  说完放开手,哈哈笑的去了马厩。这个丫头有些意思!她眼中精光一闪而过。
  官道上行人并不多,撒开马跑起来,扬起的灰尘能把人给埋了。妈蛋的,这根在现代的马场跑马感觉太不一样!
  等到了县城,她终于明白什么就做‘风尘仆仆’。
  汪兴华看出郑青鸾的窘迫,有些好笑,到底是娇滴滴的小姑娘,爱干净。“去茶馆!”
  郑青鸾赶紧应好,雅间能洗漱,再喝杯热茶,吃点点心,那就太舒服了。在马上一颠簸,晌午那点午饭早消化完了。
  两人一进茶楼,倒是意外的碰到正要结账出门的二郎和郑青蔓。
  这一照面,彼此都很惊讶。汪兴华不认识二郎,但是瞧见和三郎五郎有几分想像的面孔,再看看郑青鸾的反应,还有什么猜不出来的。
  “二郎哥,蔓儿姐。”郑青鸾有些惊喜,“回来怎的不提前捎个话?二伯也真是的!怎的也不说一声。”
  “小妹!”二郎也没想到能在这里巧遇,又看看旁边的汪兴华,“我们进去谈。”
  四人进了包厢,彼此见了礼,汪兴华和二郎年岁相当,但也心甘情愿的叫一声,“兄长。”
  郑青蔓忙叫人送热水来洗簌,再慢慢的叙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