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扶乱唐> 第570章 上半场结束

第570章 上半场结束

  梦想,有的时候可能在你努力的过程中就已经完成了,而回过头来,除了感激自己曾经的付出之外,当然还有未曾到达过的遗憾。
  李倓依旧是李倓,依旧是大唐的皇帝,不少年轻的官吏都并不知道他在当了皇帝之前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往事罢了。
  但是李倓对于这些已经并不在乎了,之前攻打倭国的时候所谓的情结也随着倭国的灰飞烟灭而慢慢消亡了。
  他慢慢明白了,不管你是像李隆基那样的皇帝,还是像大唐一个普普通通百姓那样的人,的确是要有着一些个目标,没了目标,一个人就好似行尸走肉。
  但要是一味的只知道向前奔跑的话,李倓知道这个人士一定会累死在路上的。
  大唐如今的发展,其实不知不觉已经全面赶超了开元盛世的时候,什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也早就已经再次达到了。
  先不说现在大唐的情况,其实开元盛世在不少经历过的大唐人回忆起来就已经是十分的震撼了。
  那个时候大唐的国力达到了空前的鼎盛,形成了“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盛世局面。李隆基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得天下大治。大诗人杜甫曾经也为开元盛世写出了千年之后仍旧被广为传唱的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在那个时候,大唐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天宝年间唐朝人口达到八千万人。
  除此之外,商业也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繁华,对外贸易十分活跃,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贾云集。可以说是只要是一个大一些的集市上,都是十分热闹的场面。
  在开元盛世鼎盛时时期,中亚的绿洲地带亦受大唐支配,一度建立了南至罗伏州、北括玄阙州、西及安息州、东临哥勿州的辽阔疆域,其实这个领土就算是跟华夏后世的哪一个朝代相比也是最大的了。
  就算是现在大唐都已经强悍到了这个程度了,单单在领土这一块上面,李豫也没有让它达到自己的祖父的这个程度。
  其实还有一点李倓之前也没有发现的是,其实李隆基并非是到了晚年就昏庸了,只不过是对于自己之前所取得的成绩稍微有点太过自信了而已,说白了就是有点飘起来了。
  在李隆基刚刚登基的时候,其实他就已经是主张以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治国之道。
  只不过在刚刚开始的时候,道家的这种思维导致的结果就是提倡文教,政治上任用贤能,改革官职,整顿吏治,使得唐中期朝政稳定。
  经济上,制订新的经济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大力发展农业。打击豪门士族,解放劳动力,减轻人民负担;文化上,打击佛教势力,淘汰僧尼;军事上,改革兵制,在边境地区发展屯田,提高军队战斗力,扩张疆域。外交上,实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这么一来,那当然是不管是什么领域都一片向好的发展了。
  而且在前期,李隆基虽说在思想上的确是主张无为而治的,但是他心里面想着的是只有方方面面的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才能无为。
  所以在吏治上,李隆基丝毫没有手软。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
  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把武则天以来的许多无用的官员一律裁撤,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以减少冗官的出现,提高官吏整体的素质。
  这不但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政府支出。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纠举违法官吏,严惩不怠。
  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这本是唐太宗时期的一种制度,让谏官和史官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监督朝政。到了武则天主政之后,提拔了许敬宗和李义府等人做宰相,有的事不敢再公开,因此将这种制度也就废除了。
  重视县令的任免。唐玄宗认为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国家形象。所以,玄宗经常对县官亲自出题考核他们,确切地了解这些县官是不是真正地称职。如果考试优秀,可以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实,也会马上遭到罢黜。
  不仅仅是制度,就算是在开元前期的选人用人上面,李隆基的眼光那也算是相当的独到的。
  他在那个时候深知用人乃治国根本,而且其也很善于发现人才。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通晓治国方略,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玄宗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而最终之所以落得个那样的结果,其实不过就是因为当李隆基以为大唐的方方面面终于算是达到了自己的要求了,终于可以达到真正的无为了的时候,他恰恰就信错了人了,这个人自然就是把大唐给折腾的够呛的李林甫。
  要是李隆基没把李林甫当成是一个治世之能臣的话,大唐是绝对不可能会变成这么个样子的。
  一个李林甫,再加上李隆基的放手,直接就导致了一个开元盛世在瞬间崩塌。
  李倓这些年虽然从来就没有跟朝堂上的人提到过这个事儿,但是他一直都在潜移默化的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他们,而这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让他用正确的人,执行正确的政策。
  而到了现在,李倓基本上已经能够达到让自己的朝堂自动化运转的程度了,他知道,自己的影响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
  这样一来,李倓在大唐的上半场基本上也就结束了,而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在大唐的后半生其实才刚刚开始,毕竟自己的年纪在这放着呢。
  在大唐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之后,李倓也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只缘身在此山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