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穿到明朝考科举> 穿到明朝考科举_分卷阅读_345

穿到明朝考科举_分卷阅读_345

  崔燮温声安慰他们:“就算读者们票数不相上下,不还有评审官的专业票么?你们不信外头游客,也得信我这五位年兄与伯安贤弟点评文章的水准吧?何况不光我们要给你们评分,我还问如今的锦衣卫作者们求了点评来,到时候当众念给你们听。”
  几位评委眼前一亮,追着他索要点评,争相保证不叫这几位新作者看见。李兆先却震惊地瞪圆了眼,喃喃道:“难道我真猜错了?”
  崔燮拍了拍胸口,挑眉笑道:“点评书我藏了几天了,就等今日给各位一个惊喜。”
  点评是不能提前给他们看的,但是能请他们吃顿好的,正好趁这工夫叫老师们大大方方逛园子、看电影。
  崔燮叫人下去备饭,顺便通知李老师他们可以游园了,自己回来陪人吃东西。
  白天因能给作者和评委们吃些酒,送的都炒果仁、水煮花生、茱萸辣油调果仁这样的下酒菜,到晚上就只上嘎饭的肉菜和清炒的各类芽苗菜。虽不上酒,新鲜的菜色配上热热的花生乳,也让众人吃得心满意足。
  作者和评审们用餐时,王守仁却悄悄把崔燮叫到了外头,眼中闪动着睿智的光彩,低声问他:“方才吾兄出去,不只是看外头客人如何评价新文,更是去见家父与李学士众人了吧?”
  崔燮打了个激灵,险些绷不住脸色。
  王守仁笑道:“和衷兄不必紧张,我就是猜到此事,才替你把人都留下了。其实我早就知道家父就是写锦衣卫的龙泉隐士,既知家父身份,再猜别人也自不难了,左右都是翰林院里那些人……”
  王圣人不愧是王圣人!
  崔燮听到他的推理时,竟不十分意外,反而有种“终于来了”的感觉。他也不怪王状元没捂好马甲——毕竟王守仁是个圣人,文能治国武能平叛,创出的心学差点把程朱理学搞下去,五百年后不只上了中学课本,还有一堆人给他写传记……
  他的状元爹搞不过儿子,那简直是理所当然的。
  崔燮索性也光棍儿地说:“守仁贤弟猜得不错。方才我正是去接恩师与前辈们,路上撞见李师弟,便顺手把他带回来了。”
  他既然早知道这事,又瞒了这么长时间,今日突然说出口,必定有什么心思。崔燮也不烦多猜,直接问道:“贤弟早知道老师与诸们前辈的身份,却隐忍不发,今日特地与我说起,定非偶然,是有什么事用我做么?”
  “的确有件事,要请和衷兄帮忙……”王守仁眼中流露出一丝愧色,不去看他,却十分坚定地说:“我观朝中风向,似乎有意收复河套,依仗高墙厚壁反击鞑靼、瓦刺、女直诸边蛮。我想外放都察院,到九边做一任御史,见识见识真正的边战。”
  他朝崔燮深深施了一礼:“家父只怕不会答应,请和衷兄代我向李阁老讨个情,让我到边关去吧。”
  他才拜下去,双臂便被人托住,再也弯不下身了。王守仁心中一冷,抬眼看向对面的人,却撞进了一双炽热的眼中。
  崔燮比他还要热情、还要积极地说:“我怎能耽误守仁贤弟这份爱国之心!此事我定会尽力说服恩师,便是说不成,单我自己也要一力支持你!”
  刘瑾差不多叫他搞下去了,他正愁王守仁没地方锻炼打仗、安民的能力呢。往九边发一趟,不也就跟发配贵州龙场差不多?叫他见识见识边关离乱、百姓艰苦,肯定对思考人生有好处。
  哪怕差多点儿也不要紧,好歹是能发挥他的将才,比干呆在京里做几十年讲官强。
  王守仁没想到能得到他这么肯定的支持,飘飘忽忽地回到房里,魂不守舍地吃了饭,几乎不知道自己吃的什么。
  不过晚饭过后,诸位作者、评审官们就要上场了,再不容他们走神。崔燮叫人来给他们换上一式的垫肩收腰青袍和高高的方巾,脚下踏了隐形高跟鞋,从身材上先给他们做足了伪装。众人都收拾好了,练习过压着嗓子说话,而后浩浩荡荡地走向舞台。
  黄家花园这些年接办了不少场大会,主院的布置倒和从前一样,丝毫未变。
  那座大戏台高踞院子里侧,飞檐下与两侧廊柱上排满了剔透明亮的羊角灯,戏台正中央布置了一面与外头画影棚一样的黑色纸框,框后有一面与框子等大的纸屏。屏后挑着两盏灯,摆上一张座椅,每位作者都要上去介绍一遍自己与锦衣卫连环画结缘的故事,以及写新文稿的思路。
  亏得作者们都是凭文名引致不少追随者,常与人谈诗论文的人,若是不爱说话的,坐上去就不知该说什么了。
  饶是如此,几位才子还是偷偷打了小抄装在袖子里,准备上台后的不时之需。
  至于评审们,却是要在六才子全数上台申明己意、念罢文章后才一同上台,逐个给他们作点评、打分数。评审们评完后,再由主持人崔老师念前辈作者们对新人的点评和期许,最后才是观众投票时间。
  专业评审给的分与观众投票的成绩权重各占百分之五十,现场计分,评出《锦衣卫之塞上风云》的主笔。
  ==================
  天色初暗,园中各院上灯之际,一道道钟鼓笛箫也从正院响起,锁了一天的大门被人从内推开,院中已不见天空,顶上支起了巨大的油纸棚顶,四面亦糊着纸、挂着布帘,将初春寒气尽隔在棚外。
  棚中摆着一排排长条竹椅,椅上衬有轻软暖和的羽毛垫。满院游客在管事引导下分了六区坐进,有羽绒在臀下生暖,又有支持中意作者的意志在心中燃烧,竟都觉不出初春的寒意,只剩一片激情在场中暗暗沸腾。
  院中那座戏台上渐次亮起一盏盏明灯,照出他们看了一下午的画框,引得游客们越发期待。
  但那框后并无彩图,只有一名青袍纱巾的男子站在白屏前,挥笔题下了一串台阁体的端正大字,写的正是他们下午反复听过,颇觉熟悉的配画文。
  “是白镜生!白镜生写的那段开头,写海天之色,两句话便令人如临其境,我记得清清楚楚的!”
  台下游人高呼着白镜生之名,还有几位坐得靠近戏台的,竟站起来要往前走,看看作者的真面目。台下的管事连忙拦着他们,苦苦劝说,甚至威胁他们再这样下去就要把作者吓跑了。
  正在这乱象将起之际,院内丝弦一转,台上有幽幽的歌声响起,唱的却是支满院游人与台上作者都极为熟悉的曲子——
  是《锦衣卫之风起云涌》里,安千户男扮女装踏入倭寇老巢,金妆玉饰、高髻华服、手执一把荷花扇半掩容颜,把汉奸倭寇迷得团团转时配的曲子。
  游人们霎时被勾起了旧日回忆,顿时不再执着新作者,都和着熟悉的笙箫弦管,唱起了深印心底的旧戏:
  “花容艳,月色娇,谢嫦娥影出天然俏。枝头翠翘,波间步摇,风前舞腰。虽是在掌中擎,恨不展眉头笑。”
  作者有话要说: 这首曲子是杨廷和的,【双调·庆东原】秋夜见扇上荷花影时有悼亡之戚
  第287章
  一支北曲唱罢,台上那名青袍书生也题了满画屏墨宝,正是游客们看过多少遍的,白镜生画影中配的文字。
  晴空无半点云翳,海浪碎万里江涛,倚船舷长望玉京遥。
  没有了与之相配的彩图,台下识字的、懂书的人就能专心品鉴文字的好处了。便是那些完全不识字的,台下也有伙计举着喇叭一遍遍地念,叫他们知道台上的人在写什么。
  题词的白镜生也转到屏风后,说起了自己年轻时与锦衣卫连环画结缘的经历。
  当他讲到自己是某书店老顾客,去书坊买新刊诗作,却叫掌柜的背人带到后堂,偷偷告诉他有“崔美人新作”,塞给他第一册 《锦衣卫之风起云涌》的时候,台下不少外地来的官员客商都想起自己的经历,拍掌叫起好来。
  台上的祝枝山也露出怀念的微笑,心中最后一丝紧张尽都散去,缓缓讲起了自己看完锦衣卫第三部 手稿后的感受,又对众人详诉了自己将来打算如何编排扩写此文。
  寻常百姓们哪里听过读书人这样讲自己作文章思路的?哪怕听不懂,也得想法儿多记几句,回头与亲友说话时也有个谈资。
  台前的客人们与祝枝山激动共鸣,台后的崔燮也给各位外地作者紧急培训——上台时不要再提崔美人!崔美人已是过去了,现在掌握着写实肖像画法和彩图印制法的是他们居安斋!
  请大家想想自己正写的是谁家的书,上台后多提居安斋,不提崔美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