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其他>支点> 第十六章再出奇招

第十六章再出奇招

  红四军给军团的电报一发出,立刻在红军高级领导人当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大家对在湘粤赣边一带给粤系军阀以沉重打击这一点都无可争议,但在对于敌情的判断和对敌实施打击的顺序上却各持所见、相距甚大。
  熟知四军领导人能力与性格的毛泽东,从四军的来电中看到了谢昌云的影子,他和一军团的林彪、聂荣臻一起力挺四军的建议。而刚更换了负责人的五军团则谨慎的表示一切按上级的指示办。持反对意见的主要是三军团的彭德怀,他坚持认为大余之敌溃逃在即,以三军团之力难以全歼六个团的敌人,希望一军团和五军团中至少有一个军团能立刻向西北运动,以便在大余附近将逃敌堵截住。
  在电报往来的争论之间,红军兼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一军团和五军团的一个军由林彪统一指挥,在粤赣交界处的乌径、水口一带隐蔽待命;以五军团一个军插向南雄以南,逼近韶关,另一个军和两个独立师向大余靠拢,听从三军团的指挥。这样,能和一军团一同作战的只有五军团所属的一个不足四千人的第三军了。而一军团此时也只有一万出头的兵力,以一万三千余众既要阻击南雄方面可能会来的援敌,同时又要想一口吞下战斗力强悍的粤军第四师一个整师,在兵力上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在此情况下,绝不愿意放弃在运动中打歼灭战的林彪走了一招险棋。他指名兵精粮足的三十二团配属一部电台,打着红四军主力的旗号即刻由梅岭关向南雄方向逼近,声势造的越大越好,以达到迫使南面之敌不敢妄动、并调动信封之敌回援南雄的目的。但是,如果信封的敌第四师出动后被围、而南面的敌人同时又奋力增援的话,阻击敌人援敌的重任只有由三十二团来独自承担了。
  林彪还给三十二团带来了一句近乎是不讲理的话,“不管增援的敌人有多少,阻击任务你们必须完成,而且伤亡不准过半。”
  这就是说,哪怕援敌是一个甚至是两个师,九百余人的三十二团的伤亡不得超过四百多。与三军团赣州之战伤亡数千、一军团漳州之战伤亡近千相比,这个条件无疑是够严苛了。
  但军令如山,在梅岭关休整了两天三夜的三十二团,很快就按照军团的命令拉起长长的队伍,一路旌旗招展、歌声连天、数名骑兵通信员往来奔驰,浩浩荡荡的向南雄方向进发了。
  三十一团和三十三团开始时也跟在三十二团的后面一起出发,可是到了夜黑时分,两个团仅留下了百余堆篝火,而大队却转头回奔了三十里,第二天天亮又装模作样的再次向南行进十余里,而到了夜晚则又消失不见了。
  如果简单的从人数上分析,红军至少有几个团的兵力向南雄方向运动。
  三十二团向南雄进发两天之后,赣南战局的变化开始出现了。大余守敌的抵抗越来越激烈,丝毫没有撤退的迹象,而驻信封的粤军第四师却倾巢向南出动了,而且动作十分迅速,仅第一天就前进了五十余里,预计第二天傍晚前就可绕过梅岭关到达水口一带。
  由于余汉谋判断回援的红军主力已经被成功的分散调开,几个方向上的任何一个红军集团也不可能轻易吃下自己的一个师,所以余汉谋调第四师南下的目的已经不是单纯的增援南雄了,而是想对梅岭关以南、南雄以北的红四军实行夹击,一举消灭这支赣南红军的起家部队。
  可余汉谋却不知自己反倒正在被红军所调动。
  四军的建议灵验了!红军总部有些追悔莫及,逐令五军团奔往大余的那个军停止前进,立刻返回到水口一线。可是这个军已经强行军了三天,部队正处于极度疲劳的状况,要想返回到水口至少需要四天以上的时间。
  而红一军团绝不可能因兵力不足让敌第四师再向南雄靠拢了,最迟一天之后就必须与敌接火,否则敌人一旦察觉了我军意图,第四师即可退回信封固守,也可转道从龙南进入广东。红军失去了这个野外歼敌的机会,要再想给粤军以沉重打击,只有面对几座坚城,打最不愿意打的攻坚战了。
  因此,红一军团向总部转达了决心:以一个军团零一个军的兵力,至少也要将敌第四师大部歼灭于野外。
  由于配属了电台,所以使三十二团对战场的动态也能及时的了解。杨成武等对谢昌云的战略预见性由衷的佩服,不但及时向谢昌云转达了敌我动态,在团里开会研究作战计划时,也特意通知了刚被任命为教导队副队长、还是光杆司令一个的谢昌云前来参加。
  根据军团命令,三十二团在水口战斗打响之前还要继续向南雄运动,在水口打响之后立即转为防御态势。
  在部队继续缓慢向前开进的同时,三十二团大部分指挥员则留了在后面,观看防御地形和选择阻击阵地。由于事先就估计到了要打阻击战,一些险要地段在先前路过时已被指挥员们留了心,所以对作战部署的意见很快就趋于了一致。
  但这是谢昌云却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想法,他道:“根据沿途的地形,敌人不管来多少援军,但能够投入的进攻兵力最多也就只能摆下两个团,而我们的武器弹药充足,因此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敌人挡住两天。但反观水口方面,我军的兵力却略显不足。因此我们的阻击战应该分为滞敌和阻敌两个阶段,滞敌的区段要向前延伸,而布防的重点也应向后撤五十到六十里,向水口靠近。这样就等于加大了防御纵深,而且三十二团还可以在阻击敌人的同时,无形中担任了军团的战役预备队,只要急行军半天就可到达水口投入战斗。所以,我建议以一个营在主阵地以南梯次设立防御阵地,至少滞敌一天,而且时间越长越好。其余两个营则一方面在后面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一方面坐视前后战况,特别要做好随时投入水口战场的准备。”
  谢昌云这番话极有见地,不仅在战术上切实可行,而且还做到了全局上的兼顾,所以立刻赢得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但是也有人马上提出道:“我们阻击敌人两天是没有问题。可是万一水口方面迟迟不能结束战斗,而我们的阻击阵地又离水口太近,会不会出现问题?”
  这次不用谢昌云说话了,杨成武直接回道:“敌人知道第四师被围后,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才能和我们遭遇,我们再阻敌人两天,这样实际上就有了三天的时间。不说是三天,就是两天两夜如果还消灭不了第四师,那这个仗就不用打了。我们红军还从来没有在野外打过这么长时间的歼灭战。”
  杨成武并非虚言,红军打不起长时间的消耗仗,以前的一些歼灭战都是速战速决,如果一击不中就只有转移了。况且打仗能够审时度势,对战局和损耗精于计算,也是林彪的特长。
  三十二团的阻击作战计划被迅速的制定出来了。一营被放在了前面负责梯次滞敌,而一直还住在二连的谢昌云则提出要随一营一起行动。见他的态度十分坚决,团首长们不得已就同意了,不过也附带了一个要求,就是谢昌云只能在后一道防线协助指挥,而不得上一线的阻击阵地。
  见谢昌云答应了条件欢天喜地的走了,团领导们顿觉不妙,等回头到了一营了解其防御部署,才发现在谢昌云的力主下,一营的所谓第一道防线却是由十余个战斗小组组成的、长达二十里的对敌骚扰战斗群,而正在修筑防御工事的第一道连级阵地,则成了谢昌云口中的第二道防线。
  团首长也懒得和谢昌云计较了,只得暗中的作了些安排。否则还不知谢昌云又会变出什么花样来应对呢!
  水口战斗于7月7号晚上打响了,红三军先期接敌,与敌第四师厮杀了半夜,双方才暂时罢兵。而敌第四师弄清了对面红军番号后,则认为在此处出现“共匪”五军团的一个军是意料之中的事,其目的不外是为了保护向南雄运动的一军团的侧翼,于是便决定于第二天集中兵力突破红军防线。
  可是第二天早上,当敌第四师动用了两个团的兵力向红军阵地刚发起进攻不久,其左右两侧却爆发了激烈的枪声和爆炸声,一个小时以后,各部就传来了四周都是红军,其兵力至少上万、后卫一个团和辎重部队已被红军分割出去的消息。
  敌人这时才醒悟过来原来此处预伏着红军主力,自己已经落入了红军的包围,敌师长于是立刻命令部下抢占有利地形进行固守,同时将被围的情况电告了上峰。
  余汉谋部迅速判明了既然红军已分兵几处,而水口现在出现了万余红军,那么在南雄南北两侧的红军必是疑兵,人数不过数千。于是即命第四师坚守待援,而在南雄以南二十里的第六师越过南雄北进,会同南雄先期出动的一个团火速前往水口,以解第四师之围。
  粤军第六师师长廖广泽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六期,曾参加过北伐,在粤军将领中素以稳健著称,此次接到前去解围的命令后不免有些疑虑,遂电告上峰道:“百里解围只恐为远水近火,我应以围魏救赵之策在南雄一带速围敌一部,以引敌分兵来救,水口压力必将顿减,四师即可凭自身之力解脱。”
  可是第四师的告急电报一封接一封,还不到半天就已则损了近三分之一的兵力,余汉谋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围魏救赵”,连续几道的电报严令第六师立刻北上,如再迟疑就军法从事。
  廖广泽不得已便下令全师倾巢出动,于后天中午之前必须到达水口。
  不足千人的三十二团终于迎来了十倍于己的敌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