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北游> 北游_第175章

北游_第175章

  在祁晏意识的最后一刻,只看到一只从白色衣袖中伸出来的手,出现在他的眼前。
  “啧,人类真是太脆弱了。”
  洺祁看着因为骤然倒地引动了尚还深埋在体内没有取出的箭头而流血的祁晏,暗金的眼瞳中是全然的冷漠。
  纤长的指尖轻动,祁晏已经被翻了个身。冰雪化刃,割开了他背部的衣袍,然后毫不犹豫地划开血肉,取出了那个几乎已经和肉长在了一起的箭头。
  疼痛让祁晏身体下意识的抽搐,精神却因为某种力量的存在而无法在短时间内醒过来。
  解决了可能一不小心就弄死这一世阿时父亲的隐患,洺祁随意用力量托起昏迷在地的几人,朝着他们隐居的山谷走去。
  阿时说,他等他回家。
  一想到阿时的话语,洺祁完美冷漠的脸上就多了丝蠢意。暗金的眼眸如同冰雪消融般带上了柔情和轻愁,波澜乍起,仿佛一瞬间换了个人一般。
  一大早的就突然告白什么的,有点害羞(*/ω\*)
  洺祁转动着手上由阿时亲手戴上的戒指,然后摸了摸胸口另一枚阿时暂时交由他保管的、本该戴在阿时手上的戒指,不过,下一次该轮到自己求婚了。
  洺祁瞥了一眼刚刚被他暴力弄晕的岳父,禁不住反思了一下这一行为会不会降低自己的印象分,然后愉快地决定,没有看到的事就死不承认好了。
  ※※※
  当祁晏再次醒来时,他几乎第一时间就发现自己身上的伤势被很好的处理过了。
  他打量着自己目前身处的环境,竹楼精致清雅,半阖的窗子外传来浅淡的花香,还带着似有若无的鸟鸣。
  而他身上也只盖了一床丝衾,虽然不知内里被胎是用何物填充的,但明显只能算是单薄,可他却偏生没有感受到一点寒冷。仿佛此时的他身处之所并非冬至时节的瘴疬之地,而是阳春三月的江南。
  “祁帅,你醒了。”
  端着一碗汤药推门而入的吕能看到坐起身的祁晏先是一惊,然后赶忙将手中的药碗放到桌上,避免一不小心撒漏了出来。
  “能子,正阳、小二他们呢?”
  祁晏揉了揉因为躺久了而有些发晕的脑袋,开口问道。虽然身上的伤势已经近乎痊愈,但元气大伤的身体却不可能短时间内恢复过来,因此此时祁晏的声音里还带了几分虚弱。
  “都没事。”
  吕能依旧是面无表情的模样,但极为了解他的祁晏自然能看出吕能此时的放松。
  “祁帅,药我放着了,您趁热喝,我去叫潘言过来。”
  他们三人当中,若论观察力和敏锐程度,当属潘言为第一。他知道刚醒过来的祁帅一定想要尽快了解此时他们的处境和情况,而这几日来虽然鲜少说话,但对环境了解最深的也是最能满足祁帅此时需要的必然是潘言。
  祁晏没有反驳他的提议,点了下头,便看着吕能推门出去了。
  行动自由。
  伸手拿过被吕能放在桌上的药碗,一口灌下。
  药物充足。
  然后掀开被子,走到窗前,推开原本只是半开着的窗户,望着外面如茵的绿草。
  “藏之,你怎么看?”
  “……神仙之地。”
  被吕能唤来的潘言并没有打扰陷入沉思中的祁晏,直到他开口问道后才答了四个字。
  不论是那日突然出现将他们带到此地的男子,还是山谷外一线之隔的严寒,亦或是这骤然而起的竹楼,似乎都预示了这个答案。
  孤注一掷地进入茫山,并非全然置之死地而后生。在贮于文溯阁的《永清大典》上,有一段关于茫山的记载,语焉不详,却意味深长。而这本旁人难能一见的旷世大典,却偏偏祁晏读过,潘言也读过。
  众所周知,本朝□□高皇帝出身布衣,为抗乾而兴义举兵,历十五载,方得以平定天下,于江宁称帝,定国号“雍”,年号建武。
  然而,若要论及□□生平,很多人却会发现,有关其二十五岁加入义军之前的经历,几乎无人知晓。便是当年一路追随□□四处征战的将士们或是后来□□的那些心腹谋士,也只是偶尔听□□提起过几句早年因为饥荒、瘟疫而少失怙恃、孑然一身、无所凭赖、零落江湖的往事,却也不曾得知从当初那个无名无姓的放牛郎,到后来弱冠之龄便展现出不世才华,文韬武略无所不精,只是稍经沙场磨砺便展露出无可比拟的光华的祁豫祁主公,这中间到底发生过什么。
  不过,虽然言语不曾提及,但到底不是半点蛛丝马迹都没有的。
  那几场固执己见的胜战,还有恍若天意般的骤雨狂风惊雷,以及临终前仓促又凌乱的手记,还有,数十年不曾放弃的,对茫山的探究。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以为神鬼莫测,只是一个形容。可是仿佛是一夕间天地变换,又好像经历过漫长时光的滋生,到如今,人们已经习惯于鬼怪的纠缠。青云山的仙师们在大雍行走,救民于鬼,超度亡魂。
  这不是没有益处的,知死而畏。形容可怖的鬼怪,远比虚无缥缈的果报要让人敬畏的多。
  但这也不是没有坏处的。人心之恶,有时,竟能将鬼怪也玩弄于鼓掌之间。
  既然有鬼,那么仙神的存在似乎也不是那么值得震惊。高皇帝也好,高祖也好,他们的帝位背后,似乎都有一些不属于尘世的力量。
  舅舅对此知道的大抵同他差不多,但自简王之乱后避居紫泽观的母亲,却曾在他幼年时无意中提起过自茫山而来的仙客。
  祁晏想起少时在母亲书房不慎看到的那首诗,心下怅然。
  茫岳韬藏云雾里,不闻仙羽唳风生。
  幽州别去十三载,惘效神君步太清。
  他看到时,笔墨未干,字迹与后来见得更多的簪花小楷不同,是更酣畅淋漓的行草。然而,本该张狂的字体里却带了难言的凄凉。他那时还不懂,只是下意识地记下了词句。然后敏锐的,不曾在母亲面前提过此事。
  后来,等他年岁渐长,才慢慢疑心起了过往。
  “茫岳韬藏云雾里,不闻仙羽唳风生”,这两句并不难理解,仙踪难觅,古往今来,无数人写过这样的句子。唯一值得稀奇的,也不过是母亲未用蓬莱海上这样惯常的意象,而特指了茫山。
  “太清”指天道、自然,“惘”字虽与寻道觅真该有的超脱不同,然而母亲避居道观,本就是迫于世事,也是心灰意冷,用“惘”自倒也是恰到好处。
  可是,“幽州别去十三载”……他不知是他多想还是旁的。既然高祖称帝曾与仙神有关,那么,母亲见过“神君”也并不为奇。只是这一句,总觉得太过刻意,像是隐藏了什么一言难尽的情思。
  在他还不够成熟的那段岁月里,他曾经也为一个问题反复踟蹰过。
  母亲爱过父亲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