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其他>汉天子> 第1243章 光武皇帝

第1243章 光武皇帝

  刘秀看着直勾勾盯着自己的陌鄢,笑了,说道:“我就是我,姓刘名秀,字文叔!”
  陌鄢凝视刘秀好半晌,突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摇了摇头,缓声说道:“我输了。”
  “不过……”陌鄢对上刘秀晶亮的双眸,一字一顿地说道:“我不是输给你刘秀,而是输给这该死的天道!”
  刘秀耸耸肩,说道:“输了就是输了,是输给人,还是输给天,又有何区别?非要较这个真,只是要让自己的颜面能好看点?”
  他一句话,把陌鄢说得没词了。
  刘秀这句话差点把陌鄢的心给怼个窟窿。他承认输给天道,而不是输给刘秀,就是想给自己保留一丝尊严。结果,这一丝尊严也被刘秀给无情的捅破了。
  陌鄢低垂下头,挥手说道:“道不同,不相与谋。多说无益,刘秀,你还是趁早杀了我吧,如果觉得直接杀我,心有不甘,也可以对我用刑。”
  说着话,他嘴角勾了勾,说道:“我自信还能扛得住。”
  刘秀语气淡淡地说道:“你不会杀你,也不会对你用刑。”
  陌鄢难以置信地看向刘秀。自己三番五次派出刺客,要置刘秀于死地,现在自己落入刘秀的手里,他竟然会不杀自己?
  刘秀说道:“陌鄢,你应该感谢悠然,是她劝我不要杀你。”
  陌鄢下意识地看向站在刘秀身后的郭悠然。
  后者的表情毫无变化,好像没事人一样。陌鄢心中费解,刘秀之所以能擒住自己,完全是因为郭悠然的相助。可郭悠然又为何要劝刘秀不杀自己呢?
  很快,刘秀便为他解了惑,他说道:“悠然劝我不杀你的理由也很简单,上苍有好生之德。”
  陌鄢等了一会,没有等到刘秀的下文,他皱着眉头问道:“就这么简单?”
  “不然呢?”刘秀笑问道:“陌鄢,你现在已沦为阶下囚,你认为你的身上还有什么价值能保住你的性命?”
  陌鄢默然。
  是啊,他已经是阶下之囚,人为刀俎,他为鱼肉,只剩下任人宰割的份,刘秀真的没有理由不杀他,如果非要找个理由,或许就如同刘秀所言,上苍有好生之德。
  他脸色变换不定,抬起头来,问道:“你们是在怜悯我?”说着,他目光落在郭悠然的身上。郭悠然根本在看他,背着手,环顾四周,打量这座牢房的环境。
  见状,陌鄢牙根痒痒,转目又怒冲冲地看向刘秀。后者反问道:“在你身上,有需要我怜悯的地方吗?凭你的所作所为,我需要怜悯你吗?”
  陌鄢又再次说不出来话了。
  刘秀缓缓站起身形,抚了抚有些褶皱的衣襟,而后将手向后一背,说道:“陌鄢,我虽不会杀你,不会对你用刑,但也不会放你走,你就待在这里,好好思过,如何回归正道。对了,你也可以借此机会,好好修炼你的精、气、神。”
  道家的修炼,归根结底就在修气、修精、修神。
  “有朝一日,你我或许还可以比一比各自的修行。”刘秀笑吟吟地说道。
  见刘秀要走,陌鄢抬起头来,说道:“等下!”
  刘秀停下脚步,回头看着他。陌鄢问道:“你要修真?”
  “初窥门径,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刘秀轻描淡写又模棱两可地说道。
  陌鄢看看刘秀,又瞧瞧郭悠然,说道:“你若有道侣,可以以精养神!”
  刚入门的时候,修炼者自然都要练气,过了练气,再往后,路径就不一样了,可以选择散修,也可以选择双修。散修,可以以神养精,而双修则可以以精养神。
  无论选择哪一种修炼,都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捷径,但双修的以精养神的确可以比散修的以神养精能更快一些。当然了,最主要的还得看个人的悟性和道缘。
  想不到陌鄢还会指点自己修炼方式,他的说法,和郭悠然的说法倒是不谋而合。郭悠然也曾向他提过,二人双修之事。
  刘秀沉默片刻,说道:“陌鄢,你我……有缘再见!”说完话,他再不停留,迈步走了出去。
  随着咣当一声,沉重的铁门再次关闭,陌鄢缓缓收回目光,盘膝而坐,双手搭在双膝上,脸上的戾气消散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几抹飘然。
  这次刘秀前来与他相见,交谈的话并不多,但却无形之中打散了陌鄢的心魔,现在陌鄢倒是能放下一切,继续回归修真之路。
  道家把万灵分为四个境界,分别是天地境界、道德境界、功利境界、自然境界。
  普通人,为了生活,为了生活得更美好,努力劳作,赚钱获利,养家糊口,这是功利境界。
  而有些穷凶极恶之人,杀人、放火、抢劫、强奸等等,被人的兽性所驱使,这是处于自然境界。而道法自然,处于自然境界的人,一旦顿悟,又能更快的入道。
  这与佛家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异曲同工之处。
  道家讲究无为,只有无为,才会有无不为,才能看破,才能放下。
  陌鄢能打破心魔,继续修道,他的修行,要比处于功利境界的普通人顺利得多,也要快得多。
  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刘秀对道家的理解更进了一步,可以说他的一条腿已经迈进道家之门,而另一条腿还站在俗世当中。
  当然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刘秀不是普通人,不能随心所欲的想去修道就去修道,他是天子,这么大的国家还等待他去治理,他如果撂了挑子不干了,天下又得大乱,不知又要死伤多少苍生。
  刘秀光复汉室,接手的不是太平盛世,而是个土崩瓦解的大烂摊子。
  原本全国有接近六千万的人口,可到了刘秀时期,剩下还不到两千万人。
  百业荒废,千疮百孔,劳力严重不足,经济全线崩溃。
  刘秀在位三十三年,这三十三年间,全国人口增加到三千四百多万。
  从公元二十五年,刘秀称帝,到公元三十六年,汉军攻陷成都,刘秀足足用了十二年,完成统一大业。
  又用二十一年,休养生息,而就这二十一年的时间,刘秀让全国的人口翻了一倍。
  什么叫好皇帝,能让百姓们生活得下去,还能让百姓们丰衣足食,有足够的钱粮养儿育女,这就是个好皇帝。
  刘秀无疑是做到了这一点。
  对于很多人来说,用十二年才完成统一,时间长久,刘秀似乎不是个有能力的皇帝,但纵观刘秀的统一战争,又是何等之艰难。
  别的不说,光是被刘秀直接或者间接灭掉的皇帝,就有王莽、刘玄、王郎、刘盆子、刘永、公孙述,这还不是全部,另外还有一些起义军领袖的称帝,像青犊、铜马、尤来残部一同推立的孙登等等。
  要说‘屠龙’的能耐,刘秀在中国历史上也堪称数一数二了。不过这些倒台的皇帝,大多都不是刘秀亲手杀的。
  新朝皇帝王莽,是死在绿林军之手,而绿林军之所以能长驱直入,攻破长安,和昆阳之战有直接关系。
  昆阳之战,刘秀领导的绿林军,以不到两万人的兵马,几乎全歼了四十三万莽军,就这一战,便把王莽的帝王之气打没了。
  接下来,绿林军轻而易举的攻破长安,当时已被刘玄软禁的刘秀,绝对称得上是第一助攻手。
  绿林皇帝刘玄,是死在赤眉军之手,赤眉军之所以能长驱直入,攻到长安,这与刘秀在河北牵制了大量绿林军有直接关系。
  光是在洛阳,绿林军就驻扎了二十多万兵马盯防着刘秀,如此大规模的分散兵力,哪里还有余力去抵抗赤眉军?所以刘玄之死,刘秀也是最大的助攻手。
  河北称帝的王郎,他是被刘秀直接打败的第一个皇帝。赤眉皇帝刘盆子,是被刘秀活捉的一个皇帝,刘秀倒是没有杀他,对刘盆子还挺不错的,让他给自己的叔叔看宅子。
  豫州称帝的刘永,益州称帝的公孙述,以及那些称帝的起义军,都是败在刘秀之手。
  说刘秀是把‘屠龙刀’,并不为过,从中也不难看出,刘秀这一路走来有多么的不容易。
  皇宫里的巫蛊之术,并没有让刘秀立刻罢免郭圣通的后位,只是把她禁足在长秋宫。
  至于在郭圣通身边没少出鬼主意的陈志,刘秀也未杀他,只是将他逐出了皇宫。
  刘秀学的是《尚书》,多以儒家思想治国,但就骨子里而言,刘秀还是尊崇道家的,他不喜杀人,但凡能给对方活路,他就不会把对方推上死路。
  陈志入狱之后,明显有悔过之心,刘秀也念及自己与陈志多年的主仆之情,便免去他的罪责,将他放了。
  本以为没有陈志在郭圣通身边,她又受了禁足的惩处,以后会有所收敛,不过,郭圣通并没有像刘秀期望的那样。
  即便身边没有陈志这个左膀右臂,郭圣通还是处处针对阴丽华,甚至还代太子,拉拢朝中大臣,结党营私,为太子铺路。
  她的种种行径,终于再次踩到刘秀的底线。
  建武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四十一年,刘秀罢黜了郭圣通的后位,将郭圣通移居北宫。
  而做了十六年贵人的阴丽华,也终于趁着这股东风,得到转正,做了大汉的皇后,也就是名垂青史的光烈皇后。
  当时,刘秀只是废了郭圣通的后位,但没有废除刘强的太子之位。
  不过,因为母后被废,刘强也是惴惴不安,连忙向刘秀上疏,自愿请辞让贤,欲让出太子之位。
  刘强是郭圣通所生的长子,不过刘强的性子与其母郭圣通完全不同,刘强的为人很和善,性子也偏向随遇而安,不是很看重权势。
  他感觉如果自己的四弟很想要皇位,他让给刘阳也无所谓。当然了,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因为郭圣通被废。母后都被废了,儿子还怎么可能继续做太子?
  刘强是刘秀的长子,对刘强这个儿子,刘秀是打心眼里喜爱和重视。看到刘强禅让太子之位的奏疏,刘秀当场就驳了回去,不准。
  要知道刘强一出生就是储君,还在襁褓之中,就得到太子头衔。
  刘强公元二十五年出生,到现在公元四十一年,足足十六年间,刘秀就是按照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刘强的,这太子你想不做就不做了?这不是坑爹吗?
  看到父亲把自己让位的奏疏驳回来,刘强可慌了,爹这是啥意思?不让自己让出太子之位,这是想杀自己?
  刘强没敢耽搁,再次上疏,请求退位。刘秀还是不准,又把他的奏疏给驳了回去。
  接下来,刘强屡次上疏,向刘秀请求退位,刘秀都未允。
  培养一个接班人,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刘强要撂挑子,刘秀也很为难。
  不过有件事情,让刘秀心中又燃起了希望。
  刘秀下诏,度量全国的田亩和审计全国人口,有地方官员(陈留吏)上疏刘秀,别的州郡县都没问题,只有两个地方,一定会有问题,一个是河南,一个是南阳。
  当时和刘秀在一起的还有邓禹等大臣,四皇子刘阳也在场。
  刘秀拿起这封奏疏,询问在场大臣,这是何意?为何偏偏说河南和南阳一定会有问题?
  大臣们面面相觑,谁都没有说话,或者说,谁都不敢说其中的原因。
  在邓禹眼神的暗示下,刘阳挺身而出,直截了当地说道:“父皇,河南是帝都所在,南阳是帝乡所在,地方上本就有特权,何况两郡都是权贵遍地,测量和审计的官员,又岂敢认真核查?”
  听了刘阳这番话,在场的大臣们纷纷吸气。事,就是这么个事,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谁都不敢说出口。
  倒是被刘阳给说破了。要知道,这时候刘阳才十二岁,十二岁的半大孩子能懂这么多弯弯绕绕,也是很惊人的。
  过后,刘秀给上疏的陈留官吏回信,询问之下,正如刘阳所言,因为河南有洛阳这个帝都、南阳有舂陵这个帝乡,两地的核查,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刘阳的分析得到证实,刘秀很是高兴,对刘阳的看重又增加几分。
  要说在郭圣通被废后,刘秀有没有让刘阳取代刘强,做太子的心思,那还真没有。
  刘强屡次上疏刘秀,请辞太子,刘秀都没答应,甚至为了安刘强的心,刘秀还特意把刘阳册封为东海王。
  这就是在明确的告诉刘强,刘阳已经被封王,已经要离京去封地,你就安安心心地做你的太子,不用担心你的四弟会和你争太子之位。
  刘秀已经做得如此直白,刘强还是终日提心吊胆。
  他不是怕自己的太子之位不保,他是怕自己的性命不保。
  一想到自己的母亲都被废了,自己还霸占着太子之位,这不是找死吗?只要想到这儿,刘强就寝食难安。
  刘阳被封王后,刘强非但没有安心,反而因为吃不香,睡不好,时时难安,日渐消瘦。
  看到刘强这副样子,刘秀的心里才真正生出要换太子,因为再不换太子,自己的这个大儿子,非得自己把自己吓死不可。
  足足在郭圣通被废的两年之后,刘强才终于如愿以偿的让出太子之位,他去接了他四弟的班,做了东海王,而原本的东海王刘阳,则接任了大哥的太子之位。兄弟俩来了个对调。
  别看郭圣通和阴丽华之间的关系不好,但两人的儿子,刘强和刘阳,关系非常好。
  即便后来刘阳顺利登基,做了天子,对于自己的这位大哥,也十分的敬重,刘强在封地里生了病,刘阳都会派出身边的内侍,去往东海,探望大哥。
  与刘强这个同父异母的大哥相比,与刘阳同父同母的兄弟刘荆,可是没少折腾他,屡次谋反,虽然都没有成功,也没闹出太大的动静,倒着实把刘阳气得不轻。
  刘秀执政的后勤,已将政务逐渐交给太子刘阳处理,而他自己,则开始潜心修道。
  公元五十七年,刘秀召见刘阳。此时的刘秀,已经六十开外,不过看上去,像是四十多岁的样子,之所以会如此年轻,与他这些年的修道有关。
  看到刘阳,刘秀开门见山地说道:“再过几日,便是为父殡天之日,庄儿现在当着手做登基之准备!”
  在刘阳被册封为太子的那一日,刘秀便下诏让他改了名字,把‘阳’换成了‘庄’,刘阳改叫刘庄。
  刘秀让刘阳改名的原因,前文已经提过,在此不多加赘述。
  听了刘秀的话,刘阳大吃一惊,脸色都变了,噗通一声跪了下来,结结巴巴道:“父皇……父皇身体一向康健,怎会……怎还会……”殡天?
  刘秀含笑看着刘阳,说道:“父皇与道法有缘,出世入道后,世间将再无刘秀其人,这不是和殡天一样吗?”
  刘阳脸上的惊骇渐渐变成了惊讶,他眼巴巴地看着父亲,琢磨了一会,下意识地惊呼道:“父皇要……要要要……”出世!
  刘秀摆摆手,含笑说道:“庄儿不必声张,此事只庄儿一人知晓就好!”
  “那……那母后她……”
  “有庄儿照顾母亲,为父很放心。”说着话,刘秀站起身形,走到刘阳近前,看着面前这位自己最喜爱的孩儿,心中亦是感慨万千。
  他这一走,很可能就是永远,世间的凡尘俗世,他都要放下。
  “为父之丧事,一切从简即可。为父不在,庄儿要挑起重任,治理好国家,善待百姓。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为父能光复汉业,皆靠仁政,以得天下百姓之心,以安天下百姓之心。”
  刘阳再次跪地在地,听着父亲的教导,他禁不住呜呜地哭了起来,抽泣着说道:“父皇……”
  “庄儿登基之后,也要善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他们与你为手足至亲,即便有错,你亦当宽宏大度。如有危难之时,他们是你最可信之人,享富贵之时,你也要福泽兄弟姐妹!”
  “孩儿铭记父皇教诲!”刘阳一边哭着,一边向前叩首。
  “好了,想说的,为父说也说得差不多了。以后,好好做你的天子,莫要去寻为父。”说着话,刘秀从袖口内掏出一卷帛召,递给刘阳。
  刘阳颤巍巍地伸出手来,他心里清楚,这是父皇留下的遗诏。
  展开诏书,上面只寥寥两句话: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刺史、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无遣吏及因邮奏。
  用白话讲就是: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
  刘秀留下的遗诏,就只有这么两句话。
  看了父亲遗诏,刘阳跪伏在地,哭得泣不成声。
  不日,刘秀殡天,棺椁葬于原陵,上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