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龙啸大明> 第373节

第373节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一七三章 战局的变化(五)
  淸顺治七年(1650年)四月十七日,清廷的前皇叔父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在府中病故。
  自从中原大战失败之后,多尔衮回到北京就病倒了,卧床不起,而且又被福临削去了王爵,本来福临对多尔衮憋着一肚子,打算来一次总清算,但现在的局势不对,福临一时也没顾得上,而且在福临亲政的时候,多尔衮也以前摄政王的名议,支持福临亲政,才使褔临能够顺利的亲政。
  而多尔衮的这一举动也是褔临对他的恶感稍减了一点,加上现在清廷上下都忙着和南京议和的事情,因此福临也就暂时没有动多尔衮,只是将他及家眷从人等都禁限在王府里,无事不得外出,然后也没有再做进一步的处置,但却将多尔衮的党羽何会洛,谭泰等人都一一罢除了官职,清除多尔衮在朝中的势力,再加上其他一直受多尔衮压制的官员们也纷纷群起而攻之,因此多尔衮的势力也迅速的被清除。
  虽然也有人到多尔衮府里来求见多尔衮,希望他能够出面重掌大权,但多尔衮虽然病着,心里却十分清楚,自己的大权一失,再想夺回己是不可能的,而且自己也病成这个样子,估计己是好不了,也看开了,对上门求见的人一概不见,过一天算一天,因此没过多久,多尔衮的府里就变得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府里的一些家丁、从人、食客见多尔衮大势己去,也都纷纷给寻出路,而多尔衮病重,不能理事,家里也没有人能够管得住人心涣散,结果大树尚未倒,猢狲巳自散,没几个月的时间,府里的人口就走了一大半,并且还卷走了不少财产。
  虽然多尔衮把权势看开了,但从万人之上,一下子变成无人问津,心里多少也有些郁闷,而现在府里己呈现一片衰败的景像,更是窝火憋气,病势也是一天比一天重了下去,在四月初的时候,多尔衮的一个姬妾在多尔衮养病期间,与家里的马夫私通,被人发觉之后,索性卷了一大笔钱财,两人双双私奔。
  多尔衮闻迅之后,气得当场吐血昏迷,虽然家里人极力的抢救,但也无济于事,又熬了几天之后,终于熬不过去,一命呜呼了,不过在临死之前,给福临上了一份遗疏。
  福临收到了多尔衮的死迅之后,心里也不禁百感交集,他也知道,如果没有多尔衮,自己是根本也不可能坐上皇位,就是坐上了,也坐不安稳;但这几年来,多尔衮也确实越来越飞扬拨扈,一度还曾想废己自立,如果不是庄太后牺牲身体取悦多尔衮,如果不是因为清廷的南征屡屡受挫,恐怕自己现在早己被他废除了帝位,而自古以来,被废的皇帝,是没有一个能够得到好下场的。
  想到这里,福临闭上眼睛,摇了摇头,不管怎么说,这场较量最终的结果还是自己胜了,但福临马上又想到了现在清廷所面临的局面,也不禁苦笑了一声,自己赢了又能怎样,现在多尔衮这一死,反到是彻底解脱了,却把这个大烂摊子留给这些还活着的人。
  因此福临也不禁叹了一口气,打开了多尔衮的遗疏观看,在遗疏的前半部份,多尔衮为自巳以前的所做所为,再三向福临请罪,并恳救福临,看在自己当年曾拥立他为君的功劳上,不要罪及家人,甚致表示将自己的尸身怎么处置都行,但请饶恕自己的家人。
  看到这里时,福临知道,这是多尔衮自知将死,才为自己的妻妾子女救情,希望福临能够放她们一马,因为按满族的传统,一但宗室大臣获罪身死,那么家里的妻妾子女都会被其他宗室瓜分,当初肃亲王豪格死后,他的妻妾就被多尔衮、多铎、阿济格、济尔哈朗等亲王贝勒给分了,而现在轮到多尔衮头上。
  多尔衮现年才三十九岁,所娶的妻妾大多年轻貌美,当然知道一但自己死后被福临定罪,那么自己的这些妻妾恐怕都逃脱不了其他人的虎口,因此在临死前也尽全力向顺治救情。
  多尔衮没有儿子,因此把多铎的第五子多尔博过继到自己名下,继存香火,另外多尓衮还有一个亲生女儿,叫东莪,是多尔衮所娶得的朝廷宗室女李氏所生,今年十二岁,另外多尔衮的妻妾众多,仅有福晋称号的就有六个人,其中己故的正福晋就是庄太后的堂妹,而没有福晋称号的姬妾更是多达十余人,其中大部份都是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是庄太后的同族,有几个人和庄太后都还有远房亲戚关系,因为当时清廷的宗室多与蒙古联姻,科尔沁部是清廷重点拉陇的对像。
  而这时福临想到的却是,现在多尔衮还可以像自己救情,保全自己的妻妾子女,而如果中华军攻入北京,自己沦为阶下囚,那么自己又向谁救情宽恕呢,现在福临的年纪虽然不大,但己经娶了庄太后的侄女,也是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并还纳了两名侧妃,也算是有家有口的人了。
  想到这些,福临只觉一阵心烦,喝了一杯茶,接着又看去,但马上就被后面的内容吸引住了。
  原来在遗疏的后半部份,是多尔衮向福临建议,虽然是在重病中,但多尔衮对朝中发生的事情还是都知道的,由于他现在完全是从傍观的立场来看待这些事情,因此思考的方式也和其他人有所不同。
  在遗疏中,多尔衮建议福临不可轻易放弃北京,也不可与南方联合,出兵进攻中华军,虽然从现在的情况来说,清廷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放弃北京,但必须要考虑大多数满族中下层官员和小贵族的利益,如果强行下令撤回关外,有可能会激起他们反叛,或者有人会利用这一点,挑动事非,动摇福临的皇位。
  而现在南方的力量并不能相信,清廷与南方联合,也不可能与中华军抗衡,反而会提前遭来中华军的进攻,虽然中华军现在只是在对南方用军,但他们有足够的实力支持双线作战,因此现在的清廷决不能有任何触恼中华军后举动,只有这样,才能给清廷多留出一些喘息的时间。
  当然清廷也不能就这么不和不战不联不降的坐以待毙,多尔衮给出的办法是,清廷现在可以拒绝和南京议和,不撤出关外,但从现在开始,也要为撤出关外做准备,可以将武器、钱账、粮食、物资、人口等等逐步向关外,辽东地区转移,这样一但中华军打到了北京,清廷也就能够从容撤退,那些中小贵族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另外也给那些中小贵族腾出一些时间来,让他们可以从容的转移自己的财产。
  同时多尔衮也提醒福临,从现在开始,就要加强对宁锦防线的修筑,因为一但清廷撤出了关外,宁锦一线也就成为清廷的主要防线,只有守住了宁锦防线,才能够保住辽东,而在辽东沿海地区,也要加修炮台工事,将北京剩余的火炮都布置在海边,严守海防,谨防中华军绕过宁锦防纵,从海上袭击辽东。
  看完了这遗疏之后,福临才算是满意的点了点头,总算是找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其实多尔衮的建议有许多地方和洪承畴都非常相似,都是认为北京不可守,南方不可助,应该退回关外去,而且还应把钱粮、物资、武器等物都带来,一来是充实自已,二来也是给中华军制造困难。
  但洪承畴是主张和南京方面议和,然后马上撤走,而多尓衮则主张不与中华军议和,先作准备,等中华军打来了再撤,这样一来至少清廷没有被逼得割地求和,福临在面子上也好说一些,对那些反对撤走的中小贵族也能有一个交待,而且也给清廷转移人口物资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因为想要把陕西、山西、北直隶这些地方的全部,或者是大部份人口,都撤出关外去,可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工作。
  因此福临也认为,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而看完了这份遗疏之后,福临对多尔衮的恶感又少了几分,毕竟他给自己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而且人都死了,过去的事情也就没有必要再追究了,再说处罚他的家人,也没多大意思,另外多尔衮的福晋、姬妾大多都是庄太后的族人,就在看在母亲的份上,对多尔衮的遗孤也该照顾一些。
  于是就在第二天,福临下旨,念在多尔衮多年的功劳,恢复多尔衮的王爵,并由多尔博袭睿亲王爵,加封东莪为格格,赐封号东果,这样多尔衮的事情,也就盖棺论定,那亗窥视多尔衮妻妾的亲王贝勒,也都死了心。
  同时福临又正式下旨,拒绝与南京政府议和,并信誓旦旦,如果中华军打到北京,就要与中华军决一死战。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一七四章 劝降吴三桂(上)
  清廷的动向,通过北京的谍报人员都反应到了南京,虽然谍报人员还不知道清廷实质上己经准备放北京了,但这一点并不难推断。
  不过商毅决定暂缓进攻北京,就是不想只以北京为进攻目标,一但开始北伐,就要连辽东一块打下来,否则仅仅只是为了收复北京,根本就不用这么费事,在中原大战结束之后,再向北稍微多走一步也就行了,而现在有了朝鲜这块跳板,实现这一作战计划,就更有成功的把握了。
  在崔哲皋面见了商毅之后的几天时间里,南京的各级主要官员也都和崔哲皋进行了会谈,几轮交锋下来,也基本把崔哲皋的底给摸清楚了,知道朝鲜国王李淏跟本就没有邀请中华军出兵,进驻朝鲜的打算,这是崔哲皋为了个人目地,假传李淏的话。
  而崔哲皋见忽悠不过去了,也索性就实话实说,承认自己是假传圣旨,但仍然邀请中华军出兵朝鲜,并且说明,朝鲜全国上下,其奌都希望重新归复于中华,因此只要中华军出兵朝鲜,一定会马上倒向中华军这一边来,而且现在清廷在朝鲜的驻兵很少,只有不到两千人,全部都驻扎在平壤,只要中华军从海上出兵,在平壌附近的海巷登陆,就可以直插平壤,消灭这支清军,而朝鲜朝廷上下,都会欢迎中华军的到来。
  其实商毅根本就不在乎崔哲皋所说的朝鲜国王的命令是真还是假,反正根据自己的需要,说它是真的就真,不真也是,反正朝鲜总是要打的,不仅仅是为了进攻辽东,同时在日后进攻日本,朝鲜也同样是一个绝佳的跳板,在朝鲜东南沿海地区和日本仅仅隔着一道对马海峡,离日本的九州岛岛只有不到二百公里的距离。
  不过现在南京政府对朝鲜基本一无所知,商毅当然也不会冒然出兵,因此首先是要弄清楚朝鲜内部的情况,清军的兵力、朝鲜军的兵力,清军在朝鲜到底有多少支持率,而朝鲜的民心是否真的不喜欢清军等等,这一切当然不能只听崔哲皋的一面之词,不过有了崔哲皋这个内线,当然是好事情,也要加以利用。
  因此商毅首先下令情报外,立刻安排人员、潜入朝鲜去打探情况,先把朝鲜的俱体情况弄清楚,另外目前中华军的目标还是南方,朝鲜也还可以放一放,并请崔哲皋帮助掩护。
  崔哲皋当然也是满口答应,因为既然是像朝鲜派遣情报人员,也就表示商毅有像朝鲜用兵的意图,虽然并没有完全达到自己的目地,但这样的结果也很不错。
  当然为了加强崔哲皋对中华军的信心,商毅也让人安排崔哲皋,参观了两场陆军的操练,一场炮兵射击训练、一场是火枪兵的突击训练,和一场水军的水上炮击训练。
  这三场实弹训练也让崔哲皋大开了眼界,中华军使用的火器,他别说见过,连听都没听说过,怪不得中华军能够大败清军的,以这样的实力,打败驻守朝鲜的清兵简直就是易如反掌啊,而因此这也让崔哲皋信心更足,看来自己这一宝是押对了。
  随后商毅又赏给崔哲皋二百两黄金,让他和选出的第一批情报人员一共是五个人,返回朝鲜,开始收集各种情抜。
  虽然说现在情报处并没有专门针对朝鲜训练过的情报人员,但情报处成立至今,也有六七年时间,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并且也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情报人员,而竿朝鲜虽是异国,但中文可以通行,语言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对朝鲜人的特点不清楚,那么就可以先装扮成清廷的汉旗人,也不会让人怀疑,加上又有崔哲皋等人作内应,因此这一次任务乃然还是有很大的成功机会。
  就在处理朝鲜的事情的时候,商毅的注意力也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西南,首先是向吴三桂劝降的工作,在崔哲皋等一行人离开南京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了。
  责付给吴三桂送信,劝降的人选也从川军的投降人页中选出来,这人叫马斌,原来的官职是千总,他本来是吴三桂还在山海关时候的旧部,随吴三桂一起降清,一直混到现在,而且居他自己说,和吴三桂还有几面之识,现在在中华军里,担任一个排长的职位,军衔是中尉,听说中华军在招募到四川去给吴三桂送信的人,立刻自告奋勇的请令。
  而商毅了解了他的情况之后,也认为这确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因此也鼓励了他几句,承诺等他回来之后,就给他晋级到上尉。
  这封信是以商毅的名议写给吴三桂的,在信中劝告吴三桂,现在天下大势,南京政府己经占居了绝对的优势,虽然四川地势凶要,易守难攻,但自古以来,四川都不是可以立足建国,或割据称霸的地方,一但中华军大举入川,必然直捣成都,川军绝不是对手,而这时百万清军都己被中华军消更殆尽,清廷已经奄奄一息,躲在北京苟延残喘;南方的三个南明朝廷,也己被中华军消灭了二个,剩下一个永历朝廷逃到贵州,也是名存实亡,因此四川已无援可求,只是自己不想看来川中百姓受刀兵之苦,同时也希望吴三桂能够念及百姓疾苦,放弃抵抗,拱手归降,保全川中百姓,则是功德无量,也不枉吴三桂在川中过了三年时间。
  同时商毅也给吴三桂开出了十分优厚的条件,只要吴三桂开城纳降,那么以前投降清廷,献出山海关,后又帮助清廷,南征北战这些等等所做所为,都可以一笔勾消,既往不咎,并且保证吴三桂以及家人亲人、部下的生命财产安全,人人都有妥善的安排。
  商毅甚致还允诺,如果吴三桂投降之后,还想带兵,可以给他一个军长的职位,军衔可以定为中将,所辖部可以有三个师的编制,士兵、军官、军部成员,全部由吴三桂自己选定,推荐,统战部决不干涉,只派教官对士兵进行训练,并且保证军饷、粮草、物资、武器、弹药供应,而且成军之后,暂归湖广军区管辖,等全国统一之后,重新设立军区,除南北直隶地区之外,其他军区可以甴吴三桂自选希望驻扎的军区。
  应该说商毅给吴三桂开出的条件确实很不错,因为军长在中华军的里面,己经高级官员,至少也相当于明朝的总兵街,而且在中华军里,军长一般都是少将衔,只有极少数资历深的,才会是中将衔,而商毅直接就给了吴三桂一个中将衔,如果换成传统的品级,按元帅正一品,大将从一品,上将正二品,中将就是从二品,虽然总兵在明朝已经算一品大员了,但实际上,四品、五品的地方知府、知州都比总兵的地位高,而中华军不兴什么文官节制武将的那一套,是什么级别,就是什么地位,因此军长的实际地位也远比明朝的总兵高得多。
  另外一个军的正常编制,最多也就两个师一个旅,而吴三桂从管辖的军可以编制三个师,人数超过三万人,军官也由吴三桂自己挑,实际就等于是把这个军算成是吴三桂的私军了,在目前南京政府占据马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这样的条件确实是相当丰厚了,如果吴三桂还不知好歹,不愿投降,那么商毅也不打算再和他多客气了,直接就开打。
  南明的绍武、永安两个朝廷被中华军灭亡,当年投降清廷的三顺军中,唯一的幸存者尚可喜也死于非命,永历朝廷也被赶出了广西,逃到了贵州,这些消息对吴三桂的打击也相当大,他当然清楚,中华军的下一步一定就是进攻四川,因为四川就在南京的上游,现在是对南京政府威胁最大的势方。
  吴三桂也算是这个时代比较出色的名将,当然知道,仅靠四川一省,绝对无法与南京政府对抗,四川的地势虽然险要,但也无法抵挡中华军的进攻,当然,吴三桂也不是死强到底的人,也不是没有想过,向南京投降,利用自己手里现有的筹码,再搏一搏,就好像当年引清军入关一样,但现在不同于当年,清廷想要入主中原,就必须占领山海关,而且清廷是异族,入关之后,还必须依仗自已这样的汉族将领,因此自已也有和清廷讨价还价的本钱,但这些条仵都不能用在商毅身上,因此吴三桂也十分杯具的发现,自己根本拿出不少筹码来和商毅对博。
  但吴三桂又不愿在川中束手待毙,因此下令在川中征集百姓,训练从军,以加强自己的兵力,同时又派人去北京和清廷联络,请求和清廷联盟,等中华军来进攻四川,清廷就从关中出兵,夹击中华军,并且又派人到贵州,朝见朱甴榔,看一看现在永历朝廷还有多少力量,是否可靠,反正现在也是病急乱投医,抓住啥是啥。
  而就在这时,马斌带着商毅的信,来到了成都。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一七五章 劝降吴三桂(下)
  这是商毅第二次给吴三桂写信,上一次是清军第二次南征期间,当时清军刚刚占领了南京,准备调吴三桂部去和商毅火并,但商毅的一封信让吴三桂改变的主意,才有了后来吴三桂引兵入川,割据一方,当了几年的土皇帝瘾,在几年前吴三桂回想起来,还为当时自己当机立断赞叹不己。
  而现在回头再看,原来商毅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人家都快统一天下了,而自己也收到了商毅的第二封信。
  吴三桂到是很认真的将商毅的信反复看了三遍,差不多都能背下来了,现在各方势力对中华军的编制、官职、官级都十分清楚,因此吴三桂也能弄得眀白,商毅给自已开出的什么条件,换算到眀朝或清朝,是爫么位置。
  凭心里说,吴三桂也认为这样的条件确实很不错了,毕竟以双方的实力对比来说,能有这样的条件,己经很不错了,如果自己和商毅异位相处,自己肯定不会开出这样优越的条件来,还允许有三个师的编制,能有一个师就不错了,因此如果是在几天以前,吴三桂也许就一口答应下来了。
  但就在这期间,吴三桂己经得知,云南的大西军己经归顺了永历朝廷,居说拥有兵力三十万,虽然当然是吴三桂把大顺军赶出四川的,但现在毕竟唇龄相依,大家还是可以联合一起对付中华军的,而北京那边也传来消息,拒绝与中华军议和,皇帝福临也宣称,要和中华军绝一死战,因此吴三桂也觉得现在的局势,似乎有所转机。
  其实从心里来说,吴三桂并不想投降,毕竟在四川当了三年多的土皇帝,我的地盘我作主的感觉,当然比当初在山海关当一个总兵要强得多,现在又要他回去受制于他人,当然有一些抵触情绪,而且吴三桂心里也清楚,尽管商毅开出的条件确实很优厚,但等自己真的投降过去之后,那可就是完全受制于人,全看商毅的良心了,虽然说有三个师的编制,但区区这三万多人,又能有多大作用,而且粮饷、武器、弹药全部都不甴自己控制,用不了几年,自己部下的土兵就都会被拉陇过去,当然从商毅的立场来说,既然开出了这样的条件,不会一点反制的能力不保留。
  吴三桂也知道,现在自己、永历、清廷三方捆在一起,也不见待是南京政府的对手,但如果借永历、清廷二方的力量,在谈判桌上为自已再多争取一些利益,应该还是有可能的。
  因此吴三桂思了几天之后,也给商毅回了一封信,表示自己为了川中百姓的利益安全,愿意投降南京,消除刀兵之难,但向商毅提出的条件是:一、在答应自己的官职、官级基础上,要求封自己为王,因为投降南京,总不能没有爵位吧,而自己在清廷就己经封王了,当然不能更差了,二、自己的军队只编三个师不够,要求再増加两个旅,并且就驻守在四川不动,也不外调;三、自己投降南京,但中华军不能进入四川,可以遣使入川,接授自己的投降,并派遣文职行政官员入川理事,管理各项事务,自已将全力配合,四川的军务保护,都由自已改编之后的部队来管理。
  一方面,吴三桂是和南京政府讨价还价,多争取一点利益,另外也是想拖延一点时间,也看看永历、清廷那边有什么动静,因为先前的消息,只是听说,自己派出的人都还没有回来,而自已的信送到南京,商毅再给自己回复,这一去一来,少说也要一个月的时间,那样自己也能够得到想要的信息,然后再决定下一步的打箅。
  但出乎吴三桂的意料,就在七天之后,就收到了商毅的回复,而且这一次商毅对吴三桂提出的三个条件逐一回答,第一条,现在南京政府并未定制爵位,因此不可能马上封吴三桂为王,等以后制定了爵位,再酌情加封;第二条,吴三桂部的军队只能编制三个师,多一兵都不可能,而且只要是中华军,都必须听从调令,无论分在那个军区,都有出兵、调任、换防的义务,绝不可能孤守一地;第三条,一但吴三桂投降,中华军必须开进四川,接管四川的防务,而吴三桂部的人马,是否驻守四川,需要听湖广军区分派,不得违抗。
  而在信的最后,商毅以极为严厉的措词,警告吴三桂,南京政府统一国家的决心,决不动摇,四川是注定要收复的,派人劝降,并不是中华军不敢来打四川,而是希望能够和吴三桂一起和平解决四川的问题,让川中的百姓少受一些苦难,因此不容易吴三桂讨价还价,并责诚吴三桂限期回复,否则中华军就视吴三桂拒绝了和平,选择战争。
  看完了信之后,吴三桂也不禁有些上火,毕竟现在吴三桂的身份不同了,是一方的霸主,在四川这一亩三地上,他就是土皇带,这几年以来,还从来没有人用这样的口气对他说话,就是清廷也是客客气气,而商毅完全就是一付,不是我打不过你,而是懒得动手打你的口气,当然令吴三桂有些接受不了,既然商毅以为可以硬吃自己,那么不妨就打一仗看看。
  虽然说吴三桂也知道,自已的整体实力不如中华军,但并不是不能打一仗,这时中华军已经攻占了夔州府,但那是趁着川军屯兵于东南,东北空虚,才被中华军袭击得手了,现在吴三桂已将通向夔州府的各个要路都派下了重兵,据险把守,虽然说中华军的火器,但想要突破这些险隘,也要付出重大的伤亡代价,等中华军在四川久攻不下,或者伤亡重大的时候,再说动清廷和永历朝廷,分别从南北出兵夹击,说不定还能挫一挫中华军的锐气。
  当然吴三桂还不敢奢望到就此一举就击败南京政府,或令南京元气大伤,毕竟现在南京政府的基础雄厚,一二次败仗,还是扛得起来的。
  因此吴三桂也下令众将,加强夔州府一带地区的防守,严守阵地,皆共存亡,凡是有不战而退,弃守阵地者,必斩不赦。
  只不过令吴三桂没有想到的是,中华军并没有从夔州府发动进攻,而是从湖北湖南两省交界的石牙关出击,首先攻占了黔江县,然后又进取彭水、武陵两县,沿涪陵江一路西进,直逼涪州。
  吴三桂接到涪州的告急之后,也不禁大吃一惊,万万也没有想到,中华军并没有从自已布下了重兵防守的夔州府一带进攻,而是从四川中部的黔江开始。
  这并不能说吴三桂的判断有误,因为现在中华军基本已经占领了夔州府全境,四川湖北边境的险要地段,都己被中华中突破,而且中华军在夔州府境内己集中了湖广军区的三个军,总兵力八万有余,在军中还有原来的大顺军、忠贞营余部,熟悉这一带的路途地区,沿官道向西可以直逼成都,沿长江逆游而上,可以进取重庆,正是用兵之地,因此换了是谁,都会把重兵布置在这一线上。
  而在四川湖南交界一带的地区虽然留守的兵力不多,但这一带地区的山势险峻、道路崎岖、关隘林立、汢河纵横,交通极不方便,只能携带少量轻小火炮,而中重型火炮根本无法携带,而且后勤困难,因此中华军决不会从这里发动进攻,但吴三桂却没有想到,中华军偏偏没有从夔州府这一线,而是从防守薄弱的四川中部发动进攻。
  现在川军在四川东北一带的防线布置是,由夏国相领六万人马,驻守渠县、挡住中华军西进,王绪领三万人马驻守渠县以北的东乡且,保护夏国相部的侧翼;胡国柱领六万人马,驻守忠州,遏断长江,防止中华军沿江而上,在这一线上,共计布置了十五万大军,分别从北、西、南三个方面,堵住夔州府的中华军,也算是防守严密。
  涪州位于涪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口处,向西离重庆只有二百余里,向东北离忠州只有一百六十余里,因此中华军由黔江突入四川之后,直逼涪州,驻守在忠州的胡国柱就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中,如果中华军再攻占了涪州,那么连重庆都危险了。
  重庆是四川仅次于成都的重要城市,重庆失守,四川也就等于丢了一半,因此重庆决不容有失,吴三桂也紧急下令,命部下的大将马宝、郭壮图两人领五万人马,夜星赶到重庆去驻守,同时下令驻守忠州的胡国柱,立刻向西北撤到垫江县,向驻守在渠县的夏国相靠陇,这样也将防线甴全力堵住夔州府的中华军进攻,变成了由顺庆府到重庆府,由北向南的一字防线。
  而完成这条防线的关建,就在于胡国柱部能否顺利的退守到垫江县,但中华军怎么可能错过这样的战机呢。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一七六章 入川之战(一)
  率领中华军由黔江县攻入四川的,是段鹏率领的南京军区的第七军、第二十军。
  因为跟据前线的回报,川军在夔州府一线聚集了重兵防守,在各个险要地段都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虽然中华军在火力上占了优势,但发动强攻,还是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商毅才决定,从川军防守薄弱的黔江地区入手,一举从四川中部插入,直捣重庆府。
  不过川湘边境一带的交通不便,因此段鹏决定,以第七军的特种师为先锋,首先发动对黔江的进攻,主将段鹏本来就是特种兵出身,对这种山地行军作战的方式有足够的经验,当年就是他率军攻克了天险仙霞关,而且这一次出战,特种师为了轻装上阵,把全师所有的火炮全都放弃,毎名士兵只带了足够的火枪弹药和手榴弹,和一些单简单的工具,以保障部队的行军速度。
  同时为了隐藏自己的行踪,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中华军并没从湖北西南部的施南地区直接进攻黥江,而是选择从湖南西北的石牙关进入四川,石牙关位于黔江东南一百多里的地方,正好是在黔江地区以外,中华军从这里进军,而且基本选择的是山路,经过了两个昼夜的行军,行程一百六十余里,迂回到黥江县的南侧,而行踪丝毫也没有被川军发觉。
  而中华军白天躲在深山里休息,等到天色晚下来之后,段鹏才下令,向黔江县发动进攻。
  这时川军的主力都集中在夔州府一线,但在黔江县还是驻守了五千人马,毕竟这里也里双方的边境接壤地区,吴三桂不可能不留一些兵力驻守,但黥江的守军刘洪认为黥江一带地势险要,道络崎驱,而且中华军从这里进攻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十分大意,没有严加守卫,再加上中华军迂回到了黥江县的南侧进攻,而且又是在晚上才发起进攻,更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结果等中华军杀到黥江县城前,城上也没有几个守夜的川军士兵,大部份人都己经进入睡梦中了。
  而中华军的突击队立刻抛出了飞爪,向城墙上攀爬,守夜的士兵虽然还想阻拦中华军登城,但人数太少,中华军的突破点有二十余个,根本就防不胜防,而且中华军的士兵平时都是训练有素,整个爬墙的过程只用了十几秒的时间,第一批士兵就登上了黥江县的城头。
  守城的士兵见中华军的士兵已经蹬上城墙,也在继续抵抗,纷纷向城内退去,呼叫援军,而中华军的士兵趁机占领了城墙,打开城门,放大队人马进城。
  中华军的部队突入城中,立刻长驱直入,杀向县衙,虽然在中途遭到了川军的拦击,等双方交战了不到二十分钟,就被中华军打得狼狈退逃,中华军一直杀到了县衙门前,这时黥江的守将刘洪才刚刚穿带好了盔甲。
  “轰!”
  县衙的大门被中华军用手榴弹炸开,中华军杀入县衙中,而刘洪见势不妙,只好弃械投降,到天明的时候,中华军己完全控制了黔江县城。
  天亮之后,段鹏只留了两个营在黔江城里驻守,并且派人催促驻扎在施南地区的大队人马尽快入川,自己带领着其他的部队,立刻出发,去抢占彭水县。
  彭水县位于涪陵江的上游,在黔江县西部约八十余里的地方,中华军一路急行,虽然是在山路中行军,但进行的迅速仍然极快,到晚上四更左右的时候,大军到达到了彭水县,随后立刻就像彭水县发动的进攻。
  因为彭水县的位置相对靠内,因此无论是驻军还是警备力量,都远远不及黔江,而且这时也没有收到黔江失守的消息,当然也就更没有想到中华军会如神兵天降一般,杀到彭水县来,结果中华军爬上城墙,打开城墙,冲入城中等过程中,彭水县里居然连一点反应都没有,有些夜间活动的人见了,还以为是川军在夜间行动。
  等中华军杀进县衙的时候,彭水县的知县孙诚正搂着自己的小妾,还在呼呼大睡着,从中华军攻城,一直到控制彭水县,只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
  而攻占了彭水县之后,段鹏仍然没有停留,继续沿涪陵江向前挺进,又于当天傍晚间,赶到了武隆县,再次袭击得手,又占领了武隆。
  就这样中华军在不到三天的时间里,从四川中部挺进,连继攻占黔江、彭水、武隆三县,深入四川境内二百余里的距离,一共歼灭川军二千余人,俘虏四千五百余人,自身仅仅只阵亡了十六个人,另外有三十三名士兵受伤。
  尽管中华军的伤亡几乎可以不计,但因为连续的急行军,担任先锋的特种兵师的官兵也都十分疲备,毕竟在这三天的时间里,几乎是日夜不停,爬山涉水的赶路,再不就是抢关夺城,都己经到达极限了,另外在黔江、彭水二县的留守兵力也用去了一个团,因此段鹏只能在武隆县暂时驻扎休息,同时也派人催促大军尽快赶来支援。
  其实率领大军随后赶进的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何冲也知道,段鹏带领看特种兵师是孤军深入,虽然打得顺手,但也存在着非常大的风险,因此在接到了段鹏的战报,得知中华军己经占领了黥江之后,何冲也下令部队,加紧行军,尽快进入四川,和段鹏的部队汇合。
  但大队人马的辎重众多,不可能向特种兵师那样轻装上阵,结屎等何冲率领大军到达黔江之后,段鹏己经攻下了武隆,离黔江还有一百四十多里的路程。
  而何冲也担心段鹏率欦特种兵孤军深入,师老兵疲,而且弹药消耗,恐怕有危险,但他又怕段鹏还向前进攻,大军的行进速度肯定没有特种兵快,因此立刻下令第七军的三旅,也轻装出行,尽快赶去和段鹏部汇合,以増强段鹏部的兵力,为了让三旅尽快赶上特种兵师,士兵们将铁索背心都脱掉,也不带手榴弹,毎人就一支火枪,六十发弹药和三天的口粮,就这样上路了。
  好在是段鹏并不是有勇无谋,只知一头猛冲的人,攻下了武隆之后,就在原地驻扎,等待后援兵力,结果三旅经过了一天一夜的急行军之后,终于到达了武隆县,和段鹏汇合,同时也把特种兵师的另一个团也带来了。
  得到了第三旅的増援之后,段鹏也十分高兴,留下第三旅在武隆驻守,自己带领着集合了全部兵力的特种系师,向涪州又发动了进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