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_分卷阅读_600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_分卷阅读_600

  户部尚书站在陆丞相身后,心想:这点说不通。
  此应试者只是在举例,试图在通过事实证明论点,将一些旁人不可知的数据写上。
  应试者要是不告知自己的履历,想必卷面还没有批完,这面就会给他抓起来审了。
  难怪。
  户部尚书大人瞄了一眼毛俊易。
  就在此时,皇上忽然开口:“放榜啦?”
  只这一句,对皇上性情极其了解的陆丞相,就急忙上前:“皇上,万万不可。”
  这是停滞多年的科举,全天下人都在看着。
  撕毁榜单,重新张贴金榜,科举的公信力会降低。
  皇上回眸。
  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陆丞相。
  你没有猜到这位落榜者是谁吗?曾记得,丞相还和朕提过他。
  陆丞相:是,他要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并且老臣也心知,皇上您一定是觉得,唯有最有才华之人当选才是科举精神真正的公信力。
  可是,老臣仍要劝您,不可。
  其他在御书房的大人们闻言,心里也是一抖。
  自从皇上登基后,一向说一不二,眼里更是容不得沙子。
  他们是真没想到,皇上竟然对这份卷面已经满意到动了要重新贴榜的程度。
  “皇上,请您三思。”
  “皇上,臣附议丞相之见。”
  “毛爱卿,你有何见解?”
  毛俊易说:“回皇上,依臣之见,维持原榜单。”
  哼。
  行。
  好。
  里面有些话,是不是也戳到了你们的肺管子。
  这就叫伴君如伴虎,很容易被迁怒。
  “宣孟景遇。”
  李德全急忙领了圣意去传话,让东阁大学士孟大人进宫。
  ……
  孟府。
  主考官孟学士从宫里被训话完回来,就独自一人喝着清酒。
  给自个灌多了。
  二品大员,消瘦的身影,眸中含泪。
  孟大人感觉很委屈。
  伤心于臣并没有私心,哪怕重来一次,依臣读圣贤书几十年,仍旧会判他落榜。
  更伤心于皇上的决定。
  因为,他当时问:“皇上,您之后做这样的决定,是在当着天下读书人的面前,在打老臣的脸?”
  而皇上说什么来着。
  皇上说:“怎么,你的脸,朕打不得?”
  打得,打的。
  圣贤书教导臣,为人臣不忠,当死。
  言而不当,亦当死。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故明主观人,不使人观己。
  这就是老臣为何会判那名考子落榜的原因。
  如若是那名考子答卷,皇上,您知晓他会怎么答吗?想必他就会诡辩皇上本身也有不对的地方,皇上要他死,他要知晓为何要死。
  皇上,这就是他思想危险的地方,是臣极其不认同的地方。
  即便没有这样的题,臣也从他的那些策论中看透了他的本质。
  臣以为,这样的人就不可掌控一方百姓。
  他危险,他很有可能不听您的话。
  第七百四十六章 进殿后,我就成了你(二更)
  可惜,孟大人的良苦用心,皇上不仅不理解,而且还认为这是愚见。
  只交给你办这点事竟做不好。
  让你选拔人才,你就选得了。
  皇上最忌讳下面官员自作主张。
  要是都自作主张,打着为他好的名义,可想而知,这个皇朝将会乱成什么样。
  是不是那些此次科举回避的官员也不用回避了?
  毕竟才能高于孟学士,能比孟学士更快的为他甄选出人才。
  那些在外征战的将军也不用听令了。
  毕竟他们比朕更了解战场瞬息万变的近况,会说为朕好,所有的私自决定都是为朕在尽快打下江山。
  一派胡言。
  ——
  陆家别院。
  汪举人、崔举人、杨明远凑在一起正在喝酒说话。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宋孝廉这次不过是倒霉,没遇上欣赏他的人,唉。”
  崔举人心想:
  有机会的,他不信宋孝廉会被埋没。
  大不了,三年后再来。
  不信三年后,阅卷官还会是原班人马,到那时,一定会有欣赏宋孝廉锦绣文章的官员。
  如若宋孝廉想在这三年里寻一官半职做做,他别的不敢许诺,但是等他殿试后要是能幸运的被授职,他一定会帮宋孝廉,举荐是没问题的。
  就是担心恐怕连这个机会也没有。
  宋孝廉是谁?
  那是需要他们要助力的人吗?
  不存在的。
  汪举人瞅了眼崔举人,俩人思想同步:
  “这还用说吗?我们这里有一个算一个,都会如此,就是怕没这个机会。
  所以先别说那没用的了。
  眼下,我倒是担心宋孝廉一家要收拾收拾离开京城了。
  我是以己度人,换成我,我就会走。
  先离了这里,回老家再说。
  那我们是不是要另寻住处了?不可以让宋孝廉为我们再为难。”
  毕竟是蹭住,借光。
  不想让宋孝廉连回老家都要因他们有顾虑。
  怕宋孝廉为难,他们一家要是走,他们该如何之类的。
  说的对。
  经汪举人提醒,崔举人和杨明远刚要起身,去组织大家谈谈这事,有人敲门。
  小厮将门打开,宋福生手里拿着十几张纸边笑边走了进来。
  “明远啊明远,你这啰里啰嗦,写的是几个意思。”
  这小子,应该是担心他上火。
  大榜下来后,回府啥也不干。
  听说关进书房里查了不少史书,将历朝历代科举失意的重臣进行了一个汇总,写成了一封信,交给了铁头,让铁头转交给他。
  大概是想劝他,暂时的失意不算什么,明天会更好。
  杨明远耳朵微红,没想到叔直接将他的心思说破。
  “你们啊,安心准备殿试,这殿试接踵而来。
  尤其你,明远,将心思用在这方面。
  正是最关键的时候,不要分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