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叔万福_分卷阅读_98
李承钧得到了冲虚指点,立刻斩钉截铁说道:“原来是你对父皇有怨,父皇将你禁足,还解了你的职权,你因此怀恨在心,所以才杀父弑君,意图取而代之。此般乱臣贼子,怎堪当太子?来人,还不快将这个逆贼拿下!”
李承钧话落,立刻有几个道士朝李承璟和程瑜瑾冲来。程瑜瑾不由后退一步,正要反驳,忽的被李承璟揽住肩膀,以绝对的保护姿势将她送到自己身后。
此刻冲上来的几个道士,还没来得及靠近李承璟和程瑜瑾就被东宫的太监拦住,一脚踹到在地。李承钧看到挑眉:“你疯了,居然赶在御前动武?果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太子,你的狼子野心再也藏不住了吧。”
说完,李承钧对着几位阁老和众多宫人们大喝:“太子杀父弑君,意欲谋反,被发现后恼羞成怒,铤而走险。尔等还不快将此等逆贼降服!”
对于任何一个太子,谋反几乎是致命伤,李承钧本来预料他喊完后李承璟会人人喊打,再不济场面也会陷入混战。然而他说完很久,回音都消散了,也不见众人有反应。
李承钧不可置信,目光从首辅、阁老、太监、侍卫身上一一扫过:“你们包容反贼,想造反吗?”
被李承钧看到的人或低下头,或错开眼,但是除了倒在地上的那几个道士,无一人有动作。
李承璟轻轻笑了一声,缓慢走向李承钧:“二弟,难为你设了这样一个局,为了栽赃于我,还将内阁拉过来。可惜,你忘了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人心向背,就是如今你看到的局面。”
李承钧皱眉,十分不服气,正要说些什么反驳,而李承璟已经失去了耐心,不想再听他废话,猛然高声道:“来人,将妖道和寿王拿下。”
他护着程瑜瑾时细致谨慎,和李承钧说话时理智从容,直到此刻突然沉下声音,明明神色没怎么变,可是身周的杀伐之气顿时横扫全场。
李承璟话音刚落,方才一直不见踪影的御林军铿锵而入。为首的将军对着李承璟下跪,抱拳道:“卑职参见太子殿下。”
“妖道冲虚散人向圣上进献有毒的丹药,致圣上毒发,寿王为虎作伥,罪同合谋。将这两人一齐押入天牢,等候发落。”
李承钧吓了一跳,对着一众披挂整齐、真刀实剑的御林军,大喝道:“荒谬,你们胆敢以下犯上?分明他才是害死父皇的真凶,你们认贼作主,要造反不成?”
李承璟神色不变,道:“二弟,你为何一口咬定是我?你进殿掀开帘子时,都没有走近,为何便敢断言陛下宾天了?而且,你怎么知道陛下并非自然死亡,而是被人害死的?”
李承钧声音一顿,明显接不上话来。而旁边几个老臣都微微点头,没错,二皇子进殿后,只是掀开最外面一道帘子,就开始跪地哭泣。而首辅是冒着大不韪试了鼻息,才敢宣布皇上宾天。相较于首辅的反应,二皇子哭的太急切了。
“我……我那是关心则乱,惊慌之下失去了主见。”李承钧辩道。
“还不肯认罪?”李承钧挥袖,朗声道,“将冲虚散人和寿王进献的长生丹呈上来。”
一听这句话李承钧脸就白了,阁老们看到这里,心里已经有了决断。给帝王进献的东西,为了吉利,一般都是双数,长生丹也正好有两枚。李承钧眼睁睁看到另一颗本该已经销毁了的长生丹送到李承璟手上,李承璟随便刮了一点,喂给从英华殿拉来的一只鹤,果然鹤扑扇翅膀哀鸣了一会,便垂颈死去。
李承璟看到鹤失去动静,冷冷道:“这只鹤只服用了刮下来的些许粉末便气绝身亡,陛下用了整整一粒丹药,可想而知该如何剧痛。陛下意外身亡,俱是被你们二人所毒害!冲虚散人欺世盗名,祸乱朝纲,如今竟还毒害圣上;寿王身为人子,帮着妖道将丹药进献于陛下,亦是帮凶。陛下宾天,你二人万死难辞其咎!”
“我,我……”李承钧张口无言,再说不出辩驳的话来。冲虚散人见势不妙,想悄悄溜出去,结果被守在外面的御林军捉了个正着。宫外响起冲虚散人铺天盖地的求饶声,李承钧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连连后退,嘴里还在不住喃喃:“不是我,不是我……”
然而御林军可不管二皇子在进行什么样的挣扎,已经有人将李承钧押着跪倒在地,首辅眼睛扫过周围的御林军,上前毕恭毕敬给李承璟叩首:“先帝宾天,实乃天下大悲。然国不可一日无君,老臣恳请太子殿下顺应民心,早日登基,以主持大局!”
殿内殿下顿时一片下跪的声音,程瑜瑾看到,也后退一步行礼:“请太子殿下登基。”
乾清宫此刻的衣服非常杂乱,有绣着飞禽的内阁文官,有全幅铠甲的御林军武官,有红衣太监,有青衣宫女,也有一身流光的程瑜瑾。然而此刻,这些五花八门的衣服都恭恭敬敬贴着地面,身份各异、尊卑各异的人齐齐跪拜在李承璟脚下,齐声道:“请太子殿下登基。”
众人皆跪,唯独李承璟一人站着,越发显得他长身玉立,挺拔如松。李承璟目光扫过众多跪伏着的头颅,最后弯腰,亲手将程瑜瑾扶起来。
程瑜瑾在李承璟的搀扶下站直,等程瑜瑾站好后,李承璟一手拉着她,同自己比肩而立,另一手缓慢抬起:“免礼,平身。”
众人却更深地拜倒下去:“恭喜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千岁。”
·
“明帝,孝宗嫡长子,少流落民间,建武二十三年回归。帝五岁封太子,同年因病去清玄观静养,为时首辅杨甫成所害,重伤失踪,幸得民妇薛氏所救。帝少而聪慧,虽寄养民间,仍敏而好学,于建武十九年高中进士,为官期间功绩斐然。后被孝宗认回,重居皇太子之位。
帝一生勤政明德,广开言路,创元熹盛世,万国来朝。帝仅娶后一人,帝于登基大典言,高祖遗命男子四十无子方可纳妾,朕二十二而有长子,故日后不再纳妃,众臣不得再提后宫选秀诸事。终帝一生,始终未立嫔妃,与后举案齐眉,感情和美,乃传世佳话。”
——《齐书·明帝本纪》
而历代正史,无论主编者为何人,都在不遗余力地打压一种小道谣言,那就是英明神武、一生未有污点的齐明帝,居然娶了在民间的侄女。甚至还有野史称,帝后二人于闺房无人之处时,明嘉皇后会笑称帝为九叔。
谣言,都是谣言。
后来,在元熹十三年,已经到了怀春年纪的大公主李明月问母亲如何找到如意郎君。美丽端方、姿容宛如皓月的皇后想了想,笑着说:“你要先找一个叔叔,然后,让他帮你介绍身边的青年才俊。”
清俊完美、气度雍容,让所有史官都拼了命为皇帝陛下的清名作斗争的李承璟,此刻,唯有无奈地看了自己的皇后一眼。
他们如此相似,以至于他们的人生轨迹也本该是相似而不相交的。要怪只能怪建武二十二年早春的那场雪,乱雪迷人眼,李承璟隔着风雪看到一个漂亮的少女毫不犹豫打了前未婚夫一巴掌,突然心生好奇。
她是谁?
紧接着李承璟就觉得奇怪,他并非程家人,这个少女是谁,眼前这对年轻男女有什么恩怨,与他何干?
然后,他就看到那个少女回头,看到他似是评估了一下,然后施施然行礼:“九叔万福。”
最终李承璟还是知道了,她是宜春侯府大小姐,勉强也算是他的侄女。
亦是他此生之妻,程瑜瑾。
——《九叔万福》,正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
《九叔》完结了,心情复杂,十分自闭,并且隐隐连作话都不想写。
《九叔》从8月份连载,到12月月底才结束,为期四个多月,基本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突然间要和他们说再见了,好感伤。
程瑜瑾和李承璟(程元璟)这两个人物,最开始做人设的时候我就很忐忑,程瑜瑾的性格是很……没那么伟光正的。她自我,虚伪,极端的利己主义,同样,她也聪明,美丽,野心勃勃,为了目标坚定不移。她身上有一个成功者所需要的品质,但是,她也算不上一个世俗意义上的好人。
希望大家像程瑜瑾一样,永远主动永远坚定,而不会如她般对感情武断决绝,为了避免结束,就断绝所有的开始。
而李承璟呢,就是一个理想的太子形象。他这个包袱背负了太久,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原本是什么性格了。只有在后期面对程瑜瑾的时候,他才会露出老干部的反差。
其实最开始设定九叔和程瑜瑾感情戏模式的时候,我一直秃头,甚至在愁这样两个被动的人要怎么谈恋爱。后来写到他们俩婚后,发现也还可以,两个老干部谈恋爱,表面上谁都不动声色,实际心里都是老房子着火,真好磕。
因为《太子》已经写过宫斗了,《九叔》的婚后我死都不想再写宫斗,所以弱化了宫廷斗争,而是以程瑜瑾和李承璟的感情变化映射宫廷和朝堂斗争。所以婚后有大篇幅的两人生活日常,虽然看起来平平淡淡,实际每一次他们闲聊,都对应时间线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在他们的谈话中侧面表现出来。
我一直坚信爱是温柔,爱是尊重,爱是平等,和霍长渊&程瑜墨这对cp比较的时候我也尤其侧重这一点。关于剩下几个角色最后的交代,我会在番外补齐。因为我猛肝了半个月,当大家看到《九叔》的完结章时,其实我已经写完半个月了(我好骄傲)(不经意地提一提)(努力忍住)。
等大家看到这一章的时候,我已经开了新的连载文,没错又是名字很羞耻的《我给男主当嫂嫂》,大概会秉承《继母》的风格,男主战斗力爆表,女主日天日地。
这本书有快乐也有辛苦,但是总体还是快乐多一点,希望带给大家的,也是温暖快乐多于其他。
建武二十五年,程瑜瑾生下龙凤胎,皇帝驾崩,李承璟登基,九叔和他的侄女的冒险到此结束。元熹年的故事,交由他们自己书写。
感谢所有支持《九叔》的读者,感谢每一个看到这里的读者,感谢为九叔和程瑜瑾投雷、灌营养液的小仙女们,尤其感谢订阅正版的小天使们。
我们下个故事见。
——九月流火,2019.12.15
《九叔万福》
第145章 番外之盛世
“皇后娘娘,这是蔡国公府进献的绿菊,请您过目。”
程瑜瑾只是淡淡扫了一眼,点头道“本宫知道了,放到花园吧。”
“诺。”
陛下八月初九登基,现在已经快一个月了。先帝因丹药中毒去世后,陛下十分悲痛,然国不可一日无君,在众多臣子的劝说下,陛下才强打精神,登基为帝,改年号为元熹。现在,已经是元熹元年九月了。
太子顺应天命登基为帝,程瑜瑾也顺理成章成为皇后。因为先帝是暴毙而亡,凶丧,李承璟和程瑜瑾作为儿子儿媳,理应守孝三年。但是国家大事不能没人主持,所以内阁主张以日代年,皇帝皇后为先帝守孝二十七日,即可脱下孝服,恢复正常行动。
程瑜瑾在月初除服,很快,重阳节就到了。这是李承璟登基后第一个大典,所有人都主张大办,万象更新,以显示新朝的喜气。李承璟却觉得没有必有,前段时间因为妖道祸乱朝纲,以炼丹之名搜刮了许多民脂民膏,百姓本就叫苦不迭。虽然李承璟一上台立刻废除了白鹿台修建事宜,但是为此散出去的银两却收不回来了。李承璟体谅民生不易,国库空虚,不欲再大肆铺张,所以新朝一切庆祝,全部从简。
皇帝陛下这样说,下面人自然无有不应。眼看重阳将近,程瑜瑾作为皇后,将会亲自出面主持重阳庆典。这可是程瑜瑾成为皇后后第一次公开露面,阖京人家哪一个不想趁这个机会讨好皇后。然而陛下却不让送贵重的礼,京城众人为此挖空了心思,想尽了办法送不贵可是奇巧的礼,以讨皇后一笑。
蔡国公府送上来的东西就非常独特,因为是重阳节,他们送花进宫,应景又讨巧。而普通的菊花未免泯然众人,他们特意找来了绿色的菊,精心栽培,在重阳时当做投名状送到宫里。
可惜蔡国公府的人花了那么多心思,绿菊抬到程瑜瑾跟前时,她不过淡淡扫了一眼,就让宫人抬到花园了。这和翟老夫人预想的皇后见了花十分喜欢,大加赞赏殊为不同。淑太妃陪坐在侧,瞧见后旁敲侧击地问“绿色的花难得一见,赶巧赶上了重阳,这几盆绿菊送的讨巧。皇后娘娘直接让人送到花园里去,可是不喜欢绿色的花?”
程瑜瑾摇头,一语双关“万花都是一样的,本宫一视同仁,倒不至于刻意针对。只不过陛下说了,国库空虚,民力不继,京城众官邸不许铺张浪费。本宫作为后宫之主,更该以身作则。这些绿菊虽然只是寻常草木,可是要培育这样一株绿菊,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其背后的花销不比金银珠宝少。耗费这么多财力只为了一朵开十几天就要凋谢的花,委实浪费。此奢靡之风不可长,断不能给京城开这等风气。”
淑太妃本是前朝淑妃,昌国公府徐家的大小姐,如今先帝宾天,淑妃也跟着成了太妃。因为新帝体恤,免了妃嫔殉葬、守陵等仪制,淑太妃等人依然还能住在紫禁城里,安安稳稳过养老生活。
淑太妃本来猜测皇后对蔡国公府的投名状不假辞色,盖是因为记恨当年蔡国公府对皇后的冒犯。淑太妃娘家和宜春侯府走得近,隐约听闻过,当年先帝给太子和娘娘赐婚前,蔡国公府是想把娘娘娶回去当续弦的。最后这事自然没成,等赐婚圣旨公告天下后,差点没把蔡国公府的老夫人吓个半死。
在这之后,蔡国公府的人见了皇后就绕着走。当年皇后还在东宫做太子妃时,翟家人对娘娘就多有讨好,生怕娘娘追究老账。后来太子登基,太子妃也成了皇后,翟家人越发心惊胆战。这不是,皇后主持的第一个重阳节,他们就忙不迭跑出来讨好皇后。
淑太妃听完程瑜瑾的话,愣了一下,哂然一笑“是妾身目光太短浅了。皇后说得对,此风不可长。陛下说了不让铺张,可不是让他们变着法投机取巧的。皇后娘娘心有乾坤,妾身狭隘。”
淑太妃确实把程瑜瑾想的太狭隘了,程瑜瑾如今已成了皇后,独宠后宫,膝下儿女双全,怎么还会揪住未出阁时的那些小恩小怨不放手。蔡国公府此举,实在是太自作多情了。他们这样做不光是看不起皇后,也是看不起陛下。
陛下还是太子的时候,在公论公,就事论事,从来没有为难过蔡国公翟延霖。翟延霖还只是起了个心思,尚未来得及过明路呢,靖勇侯府霍家,那是确确实实和皇后订过亲,后来又退了。此事京城皆知,直到先帝赐婚后才没人敢提了。然而就算如此,陛下在东宫辅政之时,也没有因为私怨克扣过靖勇侯什么。
众人本来担心陛下掌权后会秋后算账,然而一个月过去,朝廷法度正常运转,皇帝没有因为任何私人恩怨迁怒过什么人。皇帝践行了他登基时的诺言,用人只看才能,不问来路。从元熹年起,过往一笔勾销,众人只需安心办差,除去触犯律法、作奸犯科之人,其余臣子不问过往,不翻旧账。即便曾是杨甫成的门生,只要有能力有实绩,愿意继续为元熹朝发光发热,皇帝都既往不咎。
皇帝这样的说法,无疑在朝廷中引起轩然大波。这才是为帝者的胸襟气度,曾经因为局势不得不投靠、交好杨甫成的臣子大感安心,从此对新皇越发心悦诚服,尽心尽力。
皇帝和杨家有血海深仇,尚且能放过杨家的门生,不拘一格降人才,何况是曾经有过那么一丝小纠葛的前情敌呢?甚至真正小心眼、记仇且锱铢必报的程瑜瑾,都不太记得翟延霖这号人了。
蔡国公府这样急急忙忙的讨好,程瑜瑾看着也觉得很尴尬。
淑太妃哂笑,自嘲自己果然是小人之心,比不得程瑜瑾和李承璟这种心性气度。所以怪不得,最后是人家二人赢得了最终胜利,成为新朝帝后。
程瑜瑾问“太妃近日搬迁,可有不适应的地方?”
“并无,妾身一切都好,多谢皇后挂心。”淑太妃说。淑太妃从宫妃升级为太妃,住所自然也要搬到清净的西三宫,将东西六所给新帝嫔妃让出来。虽然新帝也用不上这些宫殿,但是身为前朝嫔妃,淑太妃必须要将姿态做出来。
程瑜瑾听到淑太妃说一切都好,笑着点头。她毫无异状,又自然地接着问“那杨太妃呢?近来神志恢复了吗?”
杨太妃……淑太妃的笑容不知不觉收敛,这个姓氏,这个辈分,后宫中几乎不做其他人想。
杨太妃,便是曾经的皇后,杨妙。皇次子李承钧被妖道蒙蔽,私自向先帝上贡有毒的丹药,致使先帝暴毙。妖道冲虚散人被打入天牢,没为奴籍,全部家产充公,流放三千里。李承钧也被剥夺寿王封号,贬为平民,终身监禁。
至于李承钧指责太子谋反一事,也被治了一个污蔑的罪名。道理很简单,长生丹是冲虚散人炼好的,献给皇帝是李承钧亲手拿上去的,服用丹药也是皇帝自己决定的,李承璟怎么能提前得知长生丹里有毒?他又怎么能知道皇帝还真吃了。
之后的事情,全是李承璟机变快,人手埋的深。他得知皇帝出事后,立刻让太监换下要销毁的另一颗长生丹,还在乾清宫外布好御林军。至于内阁阁老等人,李承璟从来没有担心过。正如他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他在众臣眼皮子底下做了那么多事,而二皇子却先是依仗杨家不问世事,后面又和道士勾结作乱,人心向背,已成定局。
说来世事真是难料,窦希音在杨家失势时,被先帝褫夺王妃封号,不妻不妾地住在寿王府。当时本来还有人笑言寿王大度,收留前妻,然而没过多久,李承钧因为谋害先帝之罪被削为平民,竟然和窦希音头衔齐平了。
如今这两人被圈禁在一方小院子里,倒也成了患难夫妻。李承钧犯下的祸事被揭露后,杨皇后当即便晕了。等醒来后,二皇子已经被圈禁,她自己也被废除了皇后称号。从此杨妙的神志就不太正常,不和外人交流,只管抱着膝盖和空气自言自语。
李承璟虽然废了杨妙皇后之位,却留了她一条命在。李承璟褫夺杨妙后位后,没说将她贬为什么品级,大家只好不清不楚地以“杨妃”代指。杨妙既然还是先帝的妃子,那这次先帝嫔妃迁宫,她也必然在列。
淑太妃不太想提这个人,只好含糊道“妾身和杨太妃并不亲近,并不清楚她的现状。想来陛下与皇后恩恤,皇恩浩荡,杨氏的病应该好些了吧。”
程瑜瑾点头,清浅道“那就有劳淑太妃照看一二,本宫先行谢过淑太妃。”
淑太妃连忙称不敢。她心里明白了,皇后并不想要杨妙的命,但是也不希望杨妙再惹出什么乱子来。安安静静在冷宫了此残生,大概便是杨妙最好的结局了。
建武年间风光无两、权倾一时的杨家,至此彻底坍塌。杨甫成被剥夺功名,三代以内不得入仕,杨孝钰横死,二皇子圈禁,杨皇后被废,就连仅剩的杨太后,也没有得以善终。
在李承璟登基之后,当即便下令重审建武八年清玄观灭门一案。最后查出,山洪并非偶然,而是上游有人炸毁堤坝放水;清玄观无一人生还也并非天灾,而是被人灭口。
这从一开始,就是一场针对皇太子的阴谋。背后主使,正是当时的杨太后和首辅杨甫成。
谋杀皇太子,还涉嫌谋害前皇后钟氏,杨甫成被重新追加罪责,可惜在毒酒到来之前他就因贫寒交迫,染病而死。杨太后也被剥夺尊位,不准合葬帝陵,不配安享太庙。
并不是死了,曾经的罪孽就可以一笔勾销,杨太后死后,依然为自己年轻时的暴行付出了代价,身名俱裂。杨甫成把持朝政二十多年,敛财无度,然而临死时,身边连抓药的铜板都不够。
康王妃兼原配皇后钟氏,被李承璟尊为太后。然后钟太后已经逝去多年,如今后宫之中,依然只有皇后一人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