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耽美>[明朝]科学发展观> [明朝]科学发展观_分卷阅读_131

[明朝]科学发展观_分卷阅读_131

  “那他们都有各自的新身份了?”
  “正是如此。”虞鹤笑道说:“我给他们许诺了种种好处,但凡做了一样,就实打实的给出来,别说良田了,弄几千匹牛羊给他们放牧着玩儿都无所谓。”
  “倒是相当敢花朕的钱啊,”虞璁用指节敲了敲他的脑袋瓜:“怎么感觉你学精了?”
  “嘿,可不敢这么说。”虞鹤也没有躲他,笑眯眯道:“陛下一高兴,臣心里就舒坦了。”
  第69章
  其实没有规划意识, 确实是古代人的通病。
  现代人真正突出的地方,不一定是编程、工程、医学等等方面的先进。
  而是规划、整理和创新意识。
  当然这和古代的实际生产力是脱不开关系的——毕竟修个书都得兴师动众, 现在的教授带着几个学生都能编出一本教材出来。
  无论是唐宋元明清, 对实用技术的整理一直是被动的, 而且民间多于宫廷,不过就算宫廷有短期高频的梳理更新, 也不一定推送的到全国。
  再比如说,对大型工程的规划和成本控制。
  虞璁在这方面, 有足够清晰的认知,也正是因此,才执意建立最低薪资线,并且要求工匠们也能十天一休沐。
  所谓的成本, 不是把那些百姓当牲畜一样疯狂压价, 恨不得让他们跟奴隶一样日夜不休的劳作。
  隐形成本之高昂,可以参考隋炀帝修运河。
  不是运河不能修,而是隋炀帝让他自己成为利益最大化的主体, 而让百姓们去承担所有的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直接把整个国家都玩完了。
  之所以自己接手了朱厚熜的中兴改革, 不断调整制度和官僚机构的同时,还兴建所谓的知声堂、皇家医科大学、皇家会议厅, 就是因为他需要带动人均收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温爷爷当年在北川中学写过四个字,叫‘多难兴邦’。
  这句话出自《左传》, 但其实有经济意义的。
  皇帝换了便装,带着随从们去巡视已经完成一半的大学,在被规划好路径的庭院里缓缓散步。
  陆炳暂时离开了军营,陪伴着他安静的往前走。
  “从前,我问杨首辅,什么是还富于民。”
  虞璁看着远处正坐在一起擦汗休憩的工匠,不知不觉地扬起了笑容:“直接把国库里的那么多银子散出去,一点意义都没有。”
  人们只会把它匆匆花掉,然后陷入新的等待和无助中。
  与其如此,不如把这些资金拿去扩大就业,从京城这个心脏开始,进一步的辐射各地。
  等京城的秩序稳定,战事进入更加有利的状态之后,大型的国家工程也应该展开了。
  皇上低头采了一株小白花,旁边陪着的赵尚书想了半天,还是开口道:“陛下,微臣有一个不情之请。”
  虞璁低头看着那朵小白花,眼皮都没抬:“缺钱啦?”
  赵璜一懵,心想皇上是越发厉害了,只硬着头皮点了点头,却忘记自己站在了他的身后,人家压根看不到。
  虞璁想了想道:“今天过来散步,也是想问问你这件事。”
  他清晰地记得,明朝的铸造工艺,在当时其实是领先于世界的。
  ——而且还是在无人关心,野草般随意成长的情况下。
  赵璜又想了想,开口道:“那个,微臣和部下从显微镜中,观测出了许多的东西,已经都交给太医院继续研究了。”
  “现在还是主力于火炮和战车的开发中。”
  嗯,确实是现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在全面更新和发展,商业自然会被带动,毕竟人均收入和温饱情况都已经有明显提升了。
  自己的小本本上也记着,要充分利用煤炭,并且提升铸造的工艺。
  在中国古代,真正优秀的刀剑,都是铸造出来,而不是像舌尖上的中国敲锅那样一下下敲出来的。
  铸造工艺可以为国家提供更加轻便、威力强大的火炮,也可以改善刀剑质量——如果后期工艺成熟的话,甚至可以把蒸汽机的原型零件都做出来。
  可是重点就在于,铸造不仅仅是有好的图纸,或者来几个牛逼的工匠,就可以轻松搞定的事情。
  “赵尚书,你们工部现在,不要急着去做新的东西。”
  皇帝把那朵花递给了一旁的陆炳,深呼吸道:“朕需要你们……总结和研究一些东西。”
  虞鹤站在他的身侧,已经准备好了纸笔,准备帮忙记录。
  赵璜略有些意外的看了眼书记员虞鹤,嗯了一声,久违的再次洗耳恭听。
  从材料、温度、工序到燃料混杂比例,铸造这件事情,就和化学一样有无数的组合成果,正因如此,得到结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去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决定性因素,才能得的到这个结果。
  对于中国古代的科技,人们众说纷纭。
  有的鼓吹明代科技如何天秀地秀陈独秀,有的则抬出日本和欧洲的种种成果,并且拿现代的情况来‘打脸’。
  可是他们没有考虑到的,是中国和日本的实际情况。
  从汉代甚至更早开始,中国人就要面对少数民族的入侵,虽然确实跟云南还有苗疆那边有争乱,但更多的是去应对游牧民族的骑兵。
  在这种情况下,用日本人的那种长刀、武士刀,是没有任何抵抗能力的。
  日本精钢炼制的武士刀,更多的是平原上两股部队的对拼——明朝时期日本人有多少,少到几千人互怼都是超大型战役了,根本不能跟中国几万人对垒厮杀的惨烈程度相比。
  而在这个时代,虞璁自己还专门去军械库和兵工厂视察了几圈,他能明显的感觉到,这些刀剑骨朵,核心要义不在于杀伤敌人,而是掠马和穿甲。
  所谓骨朵,类似于拉长了手柄的流星锤,但更多的在于一个杠杆上的猛击和控制。
  俞大猷所提议和改进的龙刀、大槊,都是为了尽快的把骑兵从马上给刮下来,谁能占据主场,不在地上乱滚,谁就赢了。
  之所以前头在草原上屡战屡胜,就在于战略视角的提升,提前的演练和危机情况的准备,包括信号的传递等等,都远远高于对手。
  值得一提的是,武士刀这种东西不适合中国式的战争,但是在锤炼上还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当年大学毕业旅行的时候,虞璁跟他姐专门去了一次日本,在姐姐到处逛药妆店和手办店的时候,他去专门看了一圈和武士刀有关的场馆。
  日本刀用钢的出产率和产粮都非常低,而且技法原始、消耗庞大。
  正因如此,武士刀长期是贵族才佩拥有的东西。
  中国在西汉之后,主要采用的是炒钢法来获得钢铁的原材料。
  但是日本本身没有理想的高温燃料——比如煤炭,他们只能用更加廉价的木炭,让炉火不能达到一千五百度以上的熔点。
  在这种低温下,根本没办法让铁矿石完全融化,所以这种低温冶炼只能造出来不规则的孔状海绵铁,但是这个材料在再次淬炼之后,却会展现更为惊人的,杂质极少的好钢。
  虞璁不是什么过目不忘的神人,手头也没有百度来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比例和工序。
  但是他能够做到的,就是鼓励工部加大投入对这个东西的研究。
  赵璜听得一愣一愣的,旁边的虞鹤则是运笔如飞,写的相当熟练。
  赵璜咽了口口水,纳闷道:“陛下的意思是,不急着要成果?”
  这还真是闻所未闻了。
  “对,你们的重点,不要是每年又给朕造出多少多少厉害的东西出来。”虞璁抬手拍了拍他的胸膛,加重语气道:“把心沉下来,去搞清楚,到底是木炭,还是过程,如何做才能得到更好的钢。”
  真正的好钢,比生铁要轻,但是稳定性要更强。
  钢好,炮才会更加容易携带,而且喷出去的时候,路径可以准确而爆发性强。
  他敛财奴一般连着几年把钱收回来,只是为了能从今日开始,一点点的再把这些钱用正确的方式,给散出去。
  “赵庭实,你听好了,这只是朕要你五年内,专心做的两件事之一。”
  “第二件事,是开始全国的探脉工作。”
  一说到探脉,就有几分鬼吹灯的意思。
  就连赵尚书的脸上,都露出微妙的神情。
  “不是那个探帝陵位置的脉,”虞璁马上反应过来他想歪了,瞪了他一眼道:“是矿!脉!”
  崇祯十二年,大明国快亡之前,来自西方的天主教传教士毕方济曾经跟崇祯皇帝上奏过四大策。
  这四大策,在他的眼中,就是富国强兵的神策。
  改历法·辨矿脉·通西商·购西铳。
  历法这种东西,虞璁对农历不觉得失望,这是用来针对百姓农耕的天然指导书,而且传播范围极广,是个好东西。
  改成西历还不是为了方便那帮毛子传教,毕竟礼拜二字可不是假的。
  西商可开,西铳不必买,中国制造可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何况有他在,这个国家已经开始从沉睡中醒来了。
  那么剩下一点,就是辨矿脉了。
  也就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对于这一点,小皇帝有一种迷之自信。
  因为玄学这种东西,有时候还是很管用的啊。
  第70章
  玄学这个东西, 又听着缥缈虚无,又好像确实有那么点意义。
  虞璁小时候高烧不退, 家里人带去医院看也没有用, 结果外婆在厨房放了一碗水, 把筷子放在水中,四家祖宗一个一个的问过去, 在念叨到某一个姓氏的时候,这筷子就突然立住了。
  老太太就专门拿了一沓黄纸, 在孙子的身上从头到脚扫过去,再把那黄纸烧给那家祖宗,第二天就活蹦乱跳了。
  这种牛鬼蛇神的事情,虽然现在广电也不怎么让播, 但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也正应如此, 虞璁才一直有动这方面的念头。
  一方面,自己宫里西苑养的那几个道士,确实是吃干饭的, 存在的意义就是政治宣传辅助。
  另一方面,这唐代和明朝,确实在历史上出过两件大事。
  第一, 是李淳风的推背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