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嫡次子> 嫡次子_分卷阅读_50

嫡次子_分卷阅读_50

  方之平平时在朝上的存在感不强,虽然谁都知道他是建业帝信重和提拔的臣子,但一来不爱出风头,在朝会上都没说过几次话,二来,不爱争权夺利,连户部的权利都没摸到几分,三来,自从调回京城,除了官职升了一级以外,皇上对方之平也没什么特别优待。
  所以大家自然慢慢就不把目光放到方之平身上了,但谁也没想这样的大事儿上,皇上居然会问方之平的意见,往日还真是小瞧了这个人。
  第111章
  方之平紧张的咽了咽口水,腰部挺的板直, 想安静的当个吃瓜群众怎么就这么难, 不过既然皇上问了, 那就不能不会回答。
  “大皇子稳重沉着,二皇子英明果敢,二位皇子若是能同去,也能显示出朝廷对百姓的看重。”方之平两不得罪, 干脆把两个人都推出了。
  这个滑头!
  建业帝继续追问道,“那他们二人谁为主,谁为次?”
  “无须分主次, 受灾的地方有四郡, 不如一人两郡, 相信以二位皇子之能,必能稳定人心, 帮助百姓度过旱灾。”
  建业帝这才算是满意, 圆滑不要紧,但重要是心不能歪了,老大、老二同去,半个朝廷都得跟着上心,这两边肯定得卯足了劲儿比比, 不说旁的, 就是赈灾的银子都不准有官员敢贪污,到时候受益的还是四郡的百姓。
  当然,两个人都去话, 也就不存在哪个人势力独大的问题了,相互制衡才是长久之道。
  “那就依爱卿所言,大皇子负责粱郡和渝郡,二皇子负责抿郡和阳郡,赈灾期间方爱卿代朕巡查四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直接报给两个皇子,当然办的好了,你也可以为他们表功。”建业帝突然扔出个‘大雷’来。
  好在百官这几年来也算是‘身经百战’了,面不改色的跪下领旨谢恩。
  得,代皇上巡查四郡,还能给大皇子和二皇子表功,低调了两年的方之平又成了百官讨论的对象,到底人家也是半个皇家人,这份信重比不得,比不得呀。
  方之平除了惶恐和惊讶以外,倒是还多了几分心安,这事儿毕竟是他提出来,虽然本意有为四郡百姓好的地方,但若是中间出了什么差错,最受罪的还是这些百姓,他能亲自去看着,旁的不说,赈灾过程中若是有问题的话,他肯定会指出来,尽量让人解决。
  下了朝,方之平跟着人群往宫外走,不知道两位皇子什么时候启程,他手头的事情得跟人交接了才行,两位皇子出发的时候他就得跟着出发。
  “大人,您看我手头的事交给谁比较合适?”没想过培养心腹的方之平,老老实实把这事儿交代给上司。
  钱珍现在内心复杂,虽然是他的下属,当然人家的身份到底不一样,如今都可以代皇上巡查了,等这趟差事办完回来,他还怎么管,怕是都要把这尊大佛供起来了。
  不过好在方之平不是个抓权的,不然才麻烦呢。
  “先放我这儿吧,待会儿我来安排人,你先回去准备准备,皇上的差事要紧。”
  这有什么好准备的,府里收拾好行李直接走人就是了,不过上司的好意,方之平得领,“谢过大人,那下官就先告退了。”
  把手头的事情交出去以后,方之平倒是也没急着回家,按部就班的在官衙待了一天,等放衙(下班)的时间到了才走。
  ****
  四郡都在北边,而且紧紧挨着,离京城也算不上太远,起码比江南近多了,骑马去的来回一个月的时间也就够了。
  收拾行李这事儿靖嘉已经算是有经验了,被褥、换洗的衣服、洗漱用品、还有方便随身携带的吃食,以及惯用的笔墨,这些都得带着,虽然只是去几个月,但要带过去的行李却有两马车,当然两位皇子那边只会更多。
  “你这趟准备带谁过去?”靖嘉问道,这个谁当然不是指丫鬟,景文没有用丫鬟的习惯,她也不会上赶着给,要带过去的是谋士和侍从,刘时是用惯的,每次出门都会跟着,其他人就不一定了,可能带着,也可能留下。
  “侍从让咱们从江南带过来的那几个跟着,他们都跟着禁军训练过,身手比一般人要好,至于谋士,不准备科举的都带过去吧。”方之平毫不犹豫的道,人手的安排他都考虑半天了,早就定下来了。
  所谓‘谋士’,其实就是当初从王家村带出来的学子,他在江南的任期结束以后,一部分人选择留在江南,还有一部分人则带着家人跟他来了京城,当然满打满算拢共也就只有五个人,其中还有两个在准备下一年的会试。
  “要不要多带几个侍从,也稳妥些。”靖嘉提议道,保不齐有没有拦路劫道的,人饿急眼了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
  “没事,去的时候跟在两位皇子后面,侍卫肯定少不了,安全的很,三五个月我就回来了。”方之平安抚道。
  两个人自从成婚以后,基本上就没怎么分开过,靖嘉也早就习惯了景文在身边,突然要三五个月见不着面,心里头空落落的,鼻子也酸酸的,忍不住抱住景文的腰,埋头在他胸间。
  “好好照顾自己,别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苦的累的都让下边人去,别那么为难你自己……”靖嘉絮絮叨叨的嘱咐道,依着景文的性子,就非得跟下边人同甘共苦才行,人家吃什么他就吃什么,人家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虽然容易收服人心,但身体不是这么糟蹋的,想想就让人不放心。
  方之平也不言语,一遍一遍撸着靖嘉垂下来的长发,明白妻子是在关心他,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做事的方法,他没觉得自己比那些下属高贵在哪里,别人能吃的苦他也一样能吃,别人能做的事情他也一样能做,更何况有些事情必须是你做了,才会明白它到底难在哪。
  因为两位皇子打发人过来说明天就要走,方之平特意带着妻子和孩子去状元府陪娘亲用晚膳,又是一阵叮咛,宋氏虽然连京城都没出去过,但她素来爱看书,很多事情都或多或少知道一点,特意嘱咐让儿子去的时候带着郎中,万一出现什么事儿,身边有郎中总是方便的。
  方之平自然答应,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临睡前,唠叨的人就从靖嘉变成了方之平,妻子不放心他在外面,他又何尝放心家里的妻女,“我走了以后,还是让长乐去她自己的房间睡,还有抱她的时候不要忘了把耳坠拿下来,小家伙现在力气越来越大,猛不丁一拽还是很疼的……”
  第一次分开,两个人心里都有点怅然和不适,约定好了七日就要写一封信给对方,这才闭上眼睛睡下,但两只手还是交握着,长了只能从中间的位置移到了里边儿。
  去北边儿赈灾本来就是要轻车简行,但饶是如此,皇子也都是十几车的行李,比起方之平那可怜的两马车来,可以说是相当壮观了。
  大皇子不动声色的看了看方之平简陋的行李,这做派不像勋贵出身,倒像是那些寒门出身的官员,不重权不重欲,生活还清贫,父皇是欣赏这一类的臣子?
  “劳姑父久等了,家里人不放心,临走的时候哭哭啼啼,耽误了些时辰。”大皇子解释道,态度很是亲近的样子。
  方之平忙拱手,“不敢不敢,是臣怕赶不上时辰,来早了。”为了不招惹麻烦事儿,他哪敢让这二位皇子等啊,特意提前出发了半个时辰,说起来大皇子还比他们预定的时间早到了半刻钟呢。
  二皇子是踩点到的,见大皇子和方之平已经在这儿等着了,并没有什么表示,毕竟他是按时到了。
  “姑母怎么才给姑父准备了这点东西,若是不够用的话,姑父可以来找本皇子。”二皇子朗声道,又不缺那点东西,姑母对方大人也太不上心了,不过这位方大人倒是好性子。
  这位二皇子说话还真是率直,跟传说中的一样,方之平既不拒绝也没接受,干脆把话含糊了过去。
  跟率直的人相处,还不如跟内敛的人相处来得自在。
  第112章
  干旱的地方又何止是北地四郡而已,整个北方六月七月的雨水都不多, 收成也或多或少的都受到了影响, 不过这四个郡的情况已经严重到了需要朝廷赈灾的程度。
  方之平本来都已经做好了去催促两位皇子的准备, 毕竟据他所知这还是两位皇子第一次出远门,又是在宫里娇养大的,应该吃不了什么苦,沿途或许会多停顿几次。
  不过这次方之平还真是小瞧了他们, 虽然人多行李多,但是行车的速度却丝毫不慢,碰上路途平坦, 天气又适宜的时候, 车队甚至会连夜赶路。
  不出半个月的功夫, 已经到达了梁郡,方之平随大皇子留下, 二皇子都没有留宿一晚便直接赶路, 一副心急灾民的模样,甭管这份心急是不是为了灾民,但有心为灾民着想的人都松了一口气,上边儿的人紧一分,下边的人就能紧十分, 灾民的日子也就能好过一点。
  “外面不安全, 姑父不如随本皇子住在官衙。”大皇子诚意邀请道,同住在官衙,一来是可以亲近亲近, 二来也更有利于方之平注意到他接下来这段时间的努力。
  方之平倒是没有推辞,很是爽快的应下了,左右他的目的也不是要得罪这二位,自己无功无过也就可以了,只要别弄巧成拙,反倒害了四郡的百姓就可以了。
  不得不说身为皇上的长子,年仅二十岁的大皇子很多方面已经超出了同龄人,无论是御下的手段,还是各方面的才识,不容人小觑,整个梁郡很快就动起来了,无论是郡守、都尉,还是衙役、士兵,全部都听从大皇子的调派,更不用说他从京城带回来的那些人了。
  方之平也没闲着,半日跟在大皇子身边,半日带人出去巡视,而且随身带着一本册子,用它来记录大皇子的‘功劳’,最后这都是要呈给皇上的,当然若是遇到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方之平会在无人时禀告给大皇子,对方把不足的地方补正以后,这册子上也就又多了一笔‘功劳’。
  方之平这本册子并没有避着人,大皇子自然也能很轻易的探知到里面的内容,便是让对方指出了不足,都没有什么不高兴的,毕竟方之平给他找出来的不足越多,册子上的‘功劳’也就越多,于父皇来看,他做事就越完善,巴不得方之平多给他找几点不足呢。
  方之平只在梁郡呆了十天,便又匆匆忙忙策马去了岷郡。
  这次出行,不管是大皇子还是二皇子,带出来的人基本上没有哪个人是酒囊饭袋,办事效率和方法都不错,两边的人用一心铆足了劲儿相互较量,所以二皇子这边的进度还没真没差多少。
  不过二皇子这边儿,方之平的策略就得改改了,毕竟率直的人不一定能容得下别人率直的给他指出不足来,他还是悠着点比较好。
  不过作为这次代皇上巡查甚至能为两位皇子表功的大臣,方之平身边自然是少不了探子,当然他本人也放任了这件事情,所以册子的内容不止大皇子知道,二皇子也是知道的,查缺补漏起来是相当的熟练。
  方之平在四郡之间来回转,三个月的时间写出来六本册子,赈灾的事情也进入了收尾阶段,虽然还有很多灾民即使领了救济的粮食,也没有办法吃饱,但方之平的确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毕竟仓库能拿出来的粮食只有那么多,就算加上大家捐出来的,不能让人人都吃饱,但好在可以不让人饿死。
  这三个多月,从京城出来赈灾的这些人就没闲着过,不管是两位皇子,还是方之平,还是其他的下属,每个人都起码得瘦了三、四斤的样子,当然也都不可避免的黑了一些。
  方之平进京之前颇为忧伤的摸了摸自己的脸,出去一趟就成了糙汉子,不过不管脸有没有变糙,女儿都应该不认识他了。
  到了长公主府门口,方之平还没翻身下马呢,府里的大门已经是开着的了,靖嘉抱着女儿迎了出来。
  比之前瘦多了,方之平都怕胖嘟嘟的女儿把靖嘉给累到了,赶紧往前走了两步,把孩子接过来,刚准备伸手牵靖嘉呢,怀里的小祖宗就哭起来了。
  果然不出所料,女儿已经把他给忘了,方之平心里酸酸的,又是晃又是哄,但小祖宗一直哭,没法子只能把她递给奶娘。
  好,奶娘也没办法把小祖宗哄好,长乐占有欲十足的搂住靖嘉的脖子,被娘亲亲了又亲,哄了又哄,这才算是安静下来。
  方之平就心酸了,女儿不认识他了不说,还跟他抢老婆。
  不过就算有‘捣乱’的,也没止住夫妻二人互诉衷肠,都觉得对方瘦了、憔悴了,这段时间过得辛苦。
  方之平洗漱完又换了衣服,带着妻女去娘亲那边用午膳,他娘亲那边怕是早就惦记着了。
  宋氏早就知道儿子今天要回来,早早的就让厨房备下了膳食,基本上都是方之平爱吃的,自己的儿子自己了解,灾民吃不饱饭的情况下,之平怕是也不会好好的用膳。
  次日,方之平便带着六本册子进宫面圣,为两位皇子表功,不过,递上去的册子建业帝连翻都没有翻,便直接下旨赏了大皇子一个皇庄,二皇子一个园子,倒是不偏不倚的很。
  知道对方跟自己差不多,大皇子和二皇子虽然不是很高兴,但总体上还是满意的,这一趟出去不止收了人心、锻炼了能力,也得到了父皇的认可,这都是政治资本,要知道父皇可不止两个儿子,下边还有一串儿呢。
  不同于两位皇子的风光无限,代皇上巡查的方之平则是被口头表扬了两句,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奖励,继续不紧不慢的窝在户部当他的右侍郎。
  只不过从北边儿回来以后,有些东西到底是不一样了,往日方之平不争,拿到手里的就只有一些闲散、不重要的差事,但是现在,哪怕他的态度还跟以前一样,分到手的差事却明显有分量了,相对应的过年收到的孝敬也比往年多出来好几倍。
  态度变了的不止是户部的同僚,回来的第一个月方之平已经收到了二十几份请帖了,有请他一起去参加文会的,也有去打猎的,当然更多的是吃酒的请帖,而这些给他下帖子的人,大部分都只是面子情而已。
  方之平很是认真的写信解释了原因,但不管谁的邀请都没有去,还跟以前一样,不是带着妻子孩子出去玩儿,就是窝在府里不出来,一副富贵闲人的样子,惬意的很。
  刚进腊月,长生的亲事总算定下来了,在换了八字以后,方之平作为男方的长辈,陪着在定安候府招待女方的父母、亲族,还有媒人。
  女方的哥哥是上一届的二甲进士,父亲则是举人,家族的底蕴算不上深,但有好几代都是读书人,只不过以前一直没有发迹罢了,一直到这一辈才出了一个进士。
  能跟这样的人家结亲,算得上不错了,勋贵要想不烂在泥里,就得慢慢的改路子,跟文臣联姻是最好的途径。
  不过,有道是好事多磨,定亲还没多久,腊月二十一,定安侯府的老祖宗崔氏去了。
  没有突发的疾病,没有儿孙守候,老崔氏死的悄声无息,白天还兴致勃勃的听了好几出戏,睡前也没什么不适,但第二天一早,丫鬟过来服侍她起床的时候,身子就已经凉了。
  老崔氏是见证过定安侯府兴盛和衰败的人,更是在定安侯府掌了几十年的权,哪怕这两年存在感不高了,但府里很多人都把她当成高山一样的存在,敬着、怕着,没想到人就这么无声无息的去了,临死的时候连儿孙的面儿都没见着。
  方道如作为儿子必须要报请解官,丁忧三年,不过方道如身上的官位本来也只是捐出来的闲职,停不停职的倒是也无所谓。
  剩下的孙子、重孙子倒是无需丁忧,但是必须要守孝一年。
  但是于长生来说又不一样,他是嫡长孙,老崔氏去世,定安侯府三年都不能举行婚嫁和吉庆之事,他的婚事三年之内自然也不能办,只能往后拖。
  第113章
  虽然对老崔氏没什么感情,但人已经去了, 方之平守孝期间还是拿出了诚意的, 除了去官衙当差的时候以外, 平日里都是素衣素服,也穿了一整年的白鞋,百日之内都没有吃荤,也没有出去串门。
  靖嘉基本上也是如此, 不为老崔氏,只是想陪着景文罢了,至于那些禁忌之说, 她是不信的, 皇家向来很少有人能把守孝做完全, 却也没见天降什么灾难,可见那些说辞不过是拿来糊弄人的罢了。
  长乐还是小孩子, 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平日里不给她穿红戴绿也就够了,至于吃食上的禁忌就没必要了,真要一丝不苟的执行,她的身体也受不了。
  总的来说,老崔氏的去世对方之平和靖嘉的影响不大, 以前除了逢年过节的时候以外, 很少能跟她见面,便是厌烦也没有很多,除了一些避讳的地方以外, 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老崔氏的去世影响最大的还是宋氏和长生,前者明显松快多了,哪怕守着孝,气色也比以往更好,后者则是要把婚事往后推迟,因为身上带孝,也不好出门去别人家请教问题,所以这耽误的就不止是婚事了,还有学业。
  好在他还有一个状元郎出身的叔叔,亲事上方之平不愿多管,但读书还是可以的,也不拘是不是休沐日,侄子来请教,他也不吝指点,没了老崔氏,感觉跟兄长那边儿的接触都自在多了,起码不用担心被烂泥也是一样的勋贵们趁机拖下水。
  毕竟跟勋贵交际最多的还是老崔氏,哪怕她已经中风瘫痪在床,至于小崔氏,不过是占着长嫂的名头,还没有资格和能力借着他的名义做事。
  不过这让众人觉得震惊的还是方道如,作为老崔氏唯一的儿子,他能继承侯府,能活的那么自在,其中都有老崔氏的一份功劳,可以说老崔氏最疼的就是这个儿子了,生前分配自己的私房,都有五成是方道如的,三成给方之铭,两成给方之平,至于方之青和方之业,老崔氏向来当他们不存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