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当女博士重生到民国守旧家庭> 当女博士重生到民国守旧家庭_分卷阅读_34

当女博士重生到民国守旧家庭_分卷阅读_34

  “这位妾室本家姓周,说是出身不好,但好歹祖上是前朝遗老。周家没落了,也还算个有名有姓的望族。送她去日本念了一年书,家当给几位要么吞云吐雾,要么打六零六的哥哥们坐吃山空,没钱供她念书,便叫她回来。她另辟蹊径,在日本寻到一位林俞肯替她出资完成学业,在日本领证结婚,回国时已怀上头一胎,林家却不认。当时林家正是需要钱的时候,你祖父母认为你父亲将来必然能堪大用,定是要为他娶一位妆奁丰厚的新娘的,周氏这种落魄家族哪里看得上?林家断不肯答应将她娶进门。那时孩子都有了,总不肯做个外室。她倒也会委曲求全,甘愿给你父亲作妾室,换来的结果是给周家逐出家谱。”
  葛太太沉默着吸了两口烟,淡漠无比的说道,“后来林俞在政界小有名气,便有人将你母亲说给了他——这事她本做不了主。嫁过来后,处处不如意,她倒也不在意这些。十多年前不像如今,被逐出家谱的妾室,污名在外,对膝下子女名声不好。林俞倒是会打主意,先是以她膝下无子为由,将大儿子养在她膝下。说是给她一个好名声,实则是为给他儿子一个好名声——这事,你母亲倒也默许了,没则声。没两年,你母亲肚子里依旧没动静,那妾室却怀上第二个。林俞便又来替第二个孩子讨好处了。”
  “你母亲自然不肯。只说,若要个个孩子都记在她名下,那便让外人知道,林家只有一位正房妻子,这些子女自然也当属嫡出。有妾室在一日,这两个孩子便永没有再见天日一日。若肯答应,那便请江南几位名人来林家作证,在妾室第二位孩子出生后废妾。你父亲知道你母亲家中手段,便也允了。你那位二姐出生次日,便请了法政学堂校长及南京参议院副秘书长佐证,林家也再没有周氏此人。过后,你母亲将她送去越南。周林两家都不肯认的无名无姓之人,她自然不愿回来玷污了自己儿子女儿的好名好姓。这些年没人提起她,她远在越南也没生出什么风浪。”
  “只是你母亲死后,你父亲为了两个孩子,虽不能接她回国,却也辗转托人,将她从越南送去法国。现如今,你二姐的生母,林俞心爱的周氏,正在巴黎。”那双媚而长的琥珀色瞳仁,在缭绕的烟雾后头静静的看着楚望,缓缓说道,“他们一家三口好好在巴黎团聚,你肯去么?这是其三。”
  楚望也沉默了。
  对于是否与林俞同去欧洲,她自有一番盘算。
  天真一点说,她有许多偶像人物想要见,有许多人物她不想他们带着遗憾死去;认真一点说,以她的语言水平完全能在欧洲生存下去,更何况如今欧洲理科学术氛围是中国远不能及的。
  即使她没有依傍:没有文化归属,异国他乡,孤孤单单,踽踽独行,没有港湾……但她自然能寻到谋生的法子,虽然会分外艰辛一些,但不至于活不下去。
  在这个时代,道德伦理并未进行过认真讨论:精神病人以铁钉穿破头颅治疗,同性恋被注射激素治疗……在缺少科学家的中国,她小心翼翼的尚且能躲藏一些时日。她也试想过,若是现在在欧洲出了什么纰漏,她很可能要么被当精神病人捉去穿刺治疗,要么糟糕一些,也许就被抓上试验台解剖分析了——当然,这也只是个概率问题。
  最担心的一点,却只来自于她对原本的林楚望那一点点的了解。书上对她独自前往欧洲只寥寥提了几句:1929,辞别姑母,坐上了前往法国马赛的邮轮。
  她不知历史哪一段发生了变化,使得1929这一天在1927提早到来了,或是1927这一年被原本的历史略去了。
  她亦不知这个姑母指的是哪一位姑母,也不知从前的林楚望离开之前,小姑妈是否也曾劝阻过她。只是从前那个林楚望,依旧去了欧洲,最后却在巴黎孤单过世。
  隔了阵,葛太太说道:“姑妈话是带到了。你是林俞的女儿,若你仍执意要去,我也拦不住你。但若你不肯同去,我自然高兴。你大姑妈不肯收留你在香港,便来住在我这里。也别怕对你名声不好什么的,姑妈这两年公馆里不入流的下级官来的也少了,再不济,为了你,将那一竿子场面上的人都打发了就是。姑妈供你这些年好吃好玩,好好在香港大学念毕业,到时候你要去留学也罢,要留在姑妈身边也罢——你自己好好考虑罢!”
  思索之间,船靠岸了。她千万谢过小姑妈,只说,她会认真忖度这一件事。
  作者有话要说:  *当然要征求一下徐教授意见啦。
  *关于这文中的女博士,就是一个普通人而已,而不是往常小说电视剧演烂了的走位浮夸的女博士。如今女博士不是什么小众人群了,只是一群女士,认为比起工作,继续念书是更为好的选择,只是一种选择。
  而在民国那个年代,“归国博士”身上有巨大的殊荣,甚至是要登报广而告之的:“某某在某国某校学成归来”,还要被学校请去讲课。所以那时候许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为了这层光环,在没有政府公派资金、家中又不宽裕的情况下,也要节衣缩食去留学。比如著名的巴金,其实我非常不齿他当时为了留学不体谅兄嫂的行为。
  所以这文里的女博士——21世纪来说并不小众的普通人群之一的高学历女性——对应20世纪初页带有绝对至高无上光环的“博士”二字,会有格外的意思。我觉得如今大众对于女博士有种误解和不解。要我总结,也就是略有点头脑、略有些耐性、不浮躁的一群人。
  ☆、〇四五 徐少谦的信
  葛太太提出要送她回乔公馆被楚望拒绝后, 倒也不坚持。与葛太太与谢择益码头作别, 楚望在路边电话亭先往徐宅打了个电话过去,正是徐少谦接的电话。她将父亲也许要携带她去欧洲一事三两句阐明, 并表示想要登门拜访, 请教一下徐教授的意见。
  徐少谦听完,嗯了一声, 只说了句“有空的话, 现在来荃湾一趟”便挂断电话。
  怎的这通电话里往日风度斯文竟全无?
  楚望抓着嘟嘟作响的电话楞了两秒,转身过街踏上了前往荃湾区的巴士。
  等到了莲花路的徐宅,文妈扶着徐太太来开了门, 将她引进屋,却说徐少谦接了电话, 只留下一封信便匆匆出门了。
  她将昆布分了一半出来给文妈, 算是旅行礼物。文妈走后,徐太太便拉着她在床边坐下来,问道:“听说将要去欧洲, 是不是?”
  楚望笑道:“正因为不大确定,所以来请徐教授指点一二。”
  “从前的人,说起留学,总当外面都是些吃人的妖魔鬼怪。虽说这两年也都明白大都是些文明人, 但终究不是自己熟悉的环境。不过,倘使有慈爱的父亲一路带着,总好过自己一人独行,”太太叹了口气, “说起来,当年我那第一个孩子,就是在前去欧洲的邮轮上掉的……”
  楚望不愿触及她的伤心事,便只说“等身体养好了,以后想生多少个生多少个,跟徐教授抱着玩儿”或是“即便没有,徐文钧将来也能如徐教授一般大有出息”等等来宽慰着。
  却哪知徐太太认定了她必是要去欧洲的,开闸放水一般,絮絮叨叨的给予她临别赠言:
  “我大字不识几个,英文更是不会讲,成婚之后的六月,便冒冒失失的跟着你徐教授上了去欧洲的船。那时大抵年纪尚浅,也都没什么经验,哪知已有孕在身?这船一坐就是一月,船上风浪又大,又是初孕,胎相不好,晕了几日船这孩子就在船上流掉了……”
  “幸得船上有几位医学生,我这命才算勉强保住了。当时也伤心难受了几日,只觉得往后再生就好了,只可怜了你徐教授,那时他还不到十六岁,以为将要一下子失去两位亲人,绝望的满船里寻求旁人救救我的命。后来命是保住了,但船上前后不靠岸,他便几日几日的不睡觉,守在我旁边照料着。这事也逼得他经历生死剧变,一夜之间就要顶天立地起来。
  “但终究旅途颠簸,待到了英国,英国医生又不兴小月将养,在医院里又是开窗吹风又是喝凉水的,要是有些抱怨,便说‘英国女人生完孩子便能下床回家了’甚至还能直接去海里游泳的都有,”徐太太叹了口气,“中国女人总要娇弱一些,中国与国外终究风俗不一样。后来怎么都怀不上了,再去问医生,才知道身体上也出了大问题,以后也都不能再有了。”
  看楚望神情肃穆,又兀自安慰她道:“后来看到文钧这孩子,聪慧、执拗也是恪守信义之人,倒颇有些许你徐教授当年的模样。他虽傲慢偏激一些,但在人后,亦难得常常夸赞你。他很少能喜欢什么人,若你决意要去欧洲了,临别之前,请万万同他道个别。”
  她深知徐太太这番话是在向她讲自己从前的悲惨事,拿话吓唬她,让她知道畏难,其实是想要挽留她。
  楚望便又莞尔,点头说:“一定。”
  徐太太讲完,这才命仆妇将书案上用镇纸搁着的信取来给楚望。统共三四页崭新素笺,遒劲字体一挥而就、一气呵成,正应了徐太太那句“匆匆写就出门而去”的话。
  辞别徐太太出门上车,楚望在巴士上读起了信。
  林致谨启,
  我时常多建议香港学生出洋留学:在如今香港这殖民土地,家国尚且说不清楚,自然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发展无前后,以达者为先。
  先有先驱,后有来者,伏涌绵延,越代相师。西方列强东征西讨,国家积弱,便有了西风东渐。向西方取经,最大的桥梁自然是留学生。归国后,常听说留日学生诸多苦处。自打前清起,中国人因“异族治下”,而在日本人口中成为“亡国奴”。中国学生去了军国主义教育下的日本,于街头尝被日本孩童以“支那猪”“亡国奴”辱骂。诸多留日学生因故不堪其辱,辗转归国。欧洲要文明许多,虽不似日本,但也常思及:“我究竟为何要来英国留学?”
  “为甚么你们不在国内读书,要远涉重洋来我们的大学,到底你们的教育是怎么一回事?”这实在是个使人颜面无存的问题,幸而从未有人问及。我始终认为,留学是一件不得已之事,尤其不是一件体面之事。想深切一点,这何尝不是一种国家之耻。
  国是日非,战乱频仍,教育不兴。求学之路难关千百,读学尚且畏难,留学更费踌躇。这是一条孤独狭窄之路,如若你是我的子女,我必会向你保证:中|国|未来有一日终将会有几个真正能求学问的学校,使你不再受晕船思乡之苦。但你终究不是。名义上你我是师生,但实则,你是思想自由独立的,甚至更为超前自由、需要更多尊敬的个人。
  若我不曾留学,便不能讲出此番肺腑之言,更无资格作此批评。我深知无法左右你的意志,只将诸多感想讲与你听,万望于你选择之时,且略能有三分助益。
  决意之前,我亦有一个困扰多年的问题,希望你也能稍加思虑。如今,西化与中化,革新与守旧之间论战愈烈,中国此刻急需有识之士,不卑不亢为国家指出前途。若此去欧洲,我深信你定不会虚度光阴,碌碌无为。那么最后请允许我以老师的身份请你明白这唯一一个问题:一位物理学家,当如何为国效力?
  徐少谦字
  于五月十五日
  此外,如你决意前去欧洲,倘若遇到吹毛求疵的科学怪人,请像最初防备我一样防备着他们,千万保护好自己。
  切记切记。
  ——
  三页信纸,最后一页附着一封用钢笔写就的牛津大学推荐信。虽然推荐信是写给英国的教授看的,但每一封信上都写着一行话:若林致于香港完成大学学业,仅需两年时光而已。若她辗转携信前往英国您的足下读完大学,非得四年有余不可。
  推荐信上的内容,她心中也早已权衡过了,自不必提。但是徐少谦那封信的内容却如醒世警钟一般,在她脑中嗡嗡作响。
  她承认,她从未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在从前的二十一世纪,她读博的唯一理由就是——逃避工作。那个和平年代里,国仇家恨、救亡图存只是虚无缥缈的字眼。在生存选择时,个人利益于个人看来,自然要优于国家利益。这也是为什么在百年以后,国家科研经费短缺、实验设备器材落后的情形下,大批量优秀科研人员被国外研究室挖走。
  这无非是一个择优的过程。只是在择优的思辨过程中,或许少了“家国”这一选项。
  在来到这个世界至今,她也只以小市民的思维方式,想着攒够立足资本,从林家那个龙潭虎穴中脱身出去。也许某一天靠着一点点未卜先知,做一个整日游手好闲的包租婆。但却从未有人问过她:你认为,一位科学家,该如何为国效力?
  她想起上一世第一次去申请留学签证时的情形。签证官问了她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来英国留学?”她那时以为签证官是想从她对英国文化的了解、喜爱程度来发问,却并未往更深处去想。
  她又想起第一天去学校报到时的情形。报到处有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学生:非洲、拉美、中东和中国。对于第三世界的国家来说,留学|潮至今没有结束。在她那个年代,中国是输出留学生第一人口大国,每年留学人数比这个“留学|潮”年代输出留学生总人数还要多。从另一方面讲,留学|潮直到二十一世纪,都未完。原因也如徐少谦所说:发展无前后,以达者为先。故而,留学留学,国家积弱,必要急着输出学生,补己之短——留学与归国,又何尝不能称之为救国?
  巴士沿着山道缓缓行驶。从山上看到的香港风光是最为出众的:背靠着整个中国的山水,夜里灯光璀璨。美是美,可这里是殖民地。香港是中国的么?他们讲着粤语,中国内地学生来了香港要交流,必然是英文掺杂着混乱的手语——这令中国学生时常不自在,也常说:都是炎黄子孙,都学着汉字,怎么不是中国的?佃农为地主耕地,诗歌里却歌颂挥洒辛勤血汗的土地是农民的。可土地终究是农民的么?楚望大为可悲。
  伯爵路摇铃下了车,匆匆上了乔公馆前的山阶。正是晚餐时分,乔太太惊叹道:“怎回来的这么早?”
  允焉见她神色忧虑,便笑道:“怎的玩的不开心了?”
  真真抬抬眉:“大约是忘了带礼物,无颜面对了。”
  她随意应了一声,将外套脱下,昆布交给赵妈。正要上楼时,乔太太又道:“这两日也趁早将东西收拾一下。过两日去了上海,兴许就要直接去法国了——可有得收拾呢。”
  楚望心思全在别处,匆匆上楼将衬衫白裤换下,这才突然回味起乔太太的话来。换上晚餐服下楼来,她在阑干处立了一阵,说道,“那么,我的东西就不用收拾了。”
  “怎的?”乔太太一愣,“虽说东西不算得值钱,但也是出门在外,再去一应置办用度,既麻烦,这几日也不大来得及了。难不成你指望你父亲那个榆木脑袋,能想到你们这些女儿家的小玩意?还是说,跟着徐太太出门一趟,就不大看得上乔公馆里的东西了?”
  楚望向来觉得搭理无关紧要的事是一件十分掉价的事,因而乔太太的阴阳怪气,她倒也没往心里去。只开门见山的说:“我没打算去欧洲。”
  作者有话要说:  *信件略略参考了《严济慈:法兰西情书》、《沈怡自述》与《我两年来旅法的痛苦》。
  ——
  女主对未婚夫态度有些奇怪,缘由我不能讲,因为剧透会使你们失去看文乐趣。如果觉得等不了,可以攒上一些时候,养肥了再来看。
  在努力攒存稿中,最近在尽量为日更定点更作保证,存稿攒多一些,还会有加更。
  ——
  只想看事业线的,请从这章结束直接跳到57章。
  ☆、〇四六 公共租界之一
  过后三天允焉与乔太太都忙碌了起来。要将允焉的一应行李收拾入箱中, 竟劳动乔公馆一半以上的人力。允焉有自己的偏执——什么都想带走, 什么都舍不得留下、或者扔掉。楚望不由感慨,看来这种恋物癖也许是天生的, 再活多少年都拗不过来的。
  此去上海, 林俞邀请了诸多亲友于公共租界林公馆会面,也算是颇具规模的家宴。故而, 乔玛玲与黄先生自然也是要同去的。不过上月她与黄先生去了一趟英属新加坡, 便直接从新加坡乘船至上海,到那时再碰头。
  这次的子爵号是英国船,依旧还是头等舱, 不过比日本船要宽敞得多了。依旧乔太太带着允焉一间屋子,楚望与真真另一处, 另一间屋子住着仆妇。这一次海上风浪比上次要小很多了, 允焉仍旧吐了个稀里哗啦。一吐三日,连乔太太都看不下去了,“往后一气儿穿过印度洋和红海, 可是要耗上近一月的。那边风浪又不用说,到时可怎么办好?”
  薛真真看了一阵允焉,转头来对楚望进行连珠炮似的轰炸——“国外那么多好吃好玩的,还有法兰西帅哥, 你为什么不去?你不去留在这里做什么?享受香港一年二季分明么?”
  楚望叹了口气,先说:“我留在这里陪你啊。”
  随后,“到了英国也没什么显著的四季。”
  最后淡淡道,“法兰西帅哥就算了, 不还有未婚夫在旁边么?”
  少了允焉在一旁腻腻歪歪,这三日在邮轮上的日子还是过得颇为舒坦,只不过是不是要承受一番薛真真发自灵魂的拷问。
  最后到港时,真真才终于吐露心声,“你是特意留下来陪我,怕我在乔公馆孤单一人么?”
  楚望颇遗憾道:“不是专诚为了你。”
  真真叹了口气,“那我也挺开心的。”
  港口请的帮工来将一应行李搬下船,仆妇扶着允焉走在乔太太身边,楚望则和真真慢悠悠溜达到最后。船上的人往码头上卸货下人,码头上接驳的人与车也都不疾不徐的驶进来——交通一度陷入混乱。薛真真一眼就看到了薛老爷,在楼梯上一蹦老高:“薛老爹!”
  楚望往那边望去:薛老爷竟是与林俞结伴而来的。林俞清瘦而高,神情肃穆,戴一副眼镜,穿着一身驼色中山装——俨然老学究的模样,反衬得他身旁的薛老爷生动活泼得别具一格——西装革履大礼帽的洋派作风,油光满面的大脸,微秃的脑袋,圆滚滚的大肚皮几乎撑开马甲纽扣。
  两人身边停着福特和别克,另还有两辆接驳车。虽然与乔太太事先沟通过了,两位父亲亲眼见到允焉别具规模的行李们还是吓了一跳。薛真真非要和楚望坐同一辆车,但林家的车里要坐乔太太、允焉与楚望,几位仆妇跟着接驳车在后头,自然是坐不下真真的。薛老爷好劝歹劝,终于劝得她先坐自家车回家,答应晚点再携她上林公馆拜访。
  几个人坐在一部车里,车从怡和码头过了大桥,从一条宽广马路缓缓驶入公共租界。楚望留神看了一眼,之前那条大道写着“kiukiang road”。林俞难得格外注意了一下她的目光,解释道:“这条是二马路。”
  这时林允焉不知怎的问了句:“那四马路呢?”
  林俞突然的看了乔太太一眼:“从谁那里听来的?”
  乔太太面上也不好看:“我那外甥女上海长大,从小就鬼精灵,大约是刚去香港时从她那里听来的……”
  楚望自然也不知道四马路是条什么马路,却又不能问,只惊叹于允焉惊人的记忆力——三年前晕船时薛真真一句戏谑之言,她竟记到了今天。
  林俞这才又转移话题道:“楚望,你不打算同我去欧洲,能跟爹爹说说你的想法吗?”
  楚望微笑道:“没什么的,只是不想徒然多耽搁两年学业。去欧洲,以后机会还很多。”
  林俞听闻嗯了一声,赞赏道,“有自己的主意与想法是不错的。”
  楚望听完便不再说话了,转头从车窗外看去——林立的大楼消失了,车已渐渐开入住宅区的一条马路。因下着细雨,她看不太清楚路牌。一栋一栋的小洋楼整齐的排列着,突然中间凹进去一块空地——是一片宽广草坪,草坪后有一栋灰黑色洋房,洋房上嵌着淡绿的百叶窗。仿佛这里不是在中国,而是国外,维也纳大剧院外面约莫也是这样的。
  恍惚之间,车在灰黑小洋房下一间普普通通乳白色小楼外停了。两位佣人出门来指挥着驳车卸行李,乔太太将允焉扶下车来。她也盯着那灰黑洋房看了一阵,问道:“爹爹,那里是斯公馆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