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六零年代好生活> 六零年代好生活_分卷阅读_30

六零年代好生活_分卷阅读_30

  赵红英也发现了这点,在心里长出了一口气,她就怕又出了大块头花生,到时候哪怕做些盐水花生的给孩子们当零嘴,只怕也得小心翼翼的。看到这一幕,她彻底放心了,也没管那些,打算先都拔出来,抖了抖泥土,搁到了筐子里。
  婆媳仨一人一垄,弯下腰拔起花生秧,麻溜的把泥巴全抖了,打算提回去慢慢摘。不多会儿,一小块没多久就拔干净了。
  王萍还有些舍不得:“这地里肯定有遗漏的。”
  “回头叫强子他们来捡。”赵红英招呼一声,赶紧往下一块地去。自留地就是这点不少,东一块西一块的。不过,动作快一些,一下午还是能都收走的。
  等回头两个筐子都装满了,张秀禾和王萍先回家一趟,都倒在堂屋里后,再拿着空筐子回来继续。一下午时间过得很快,所有的花生地都收获了,零星散落的就只能等几个小孩崽子放学来捡了,反正不干活也是疯玩。
  回家后,赵红英吩咐俩儿媳妇儿赶紧择一些出来,晚上煮咸水花生吃,又哄了喜宝待在家里,自己匆匆出门了。她还得给知青们做饭呢,想着回头收拾好了,给隔壁和队长家都送一些去,叫他们也尝尝鲜。
  家里的张秀禾和王萍边忙碌着边闲聊。
  “这花生可真多啊,瞧瞧,各个都鼓起来的,到现在我还没看到有瘪的呢。”尝了两颗,“味道好像比我以前吃的好,喜宝也尝一颗。”
  “咱们得快些摘好,明个儿一早就晒出来。干透了才能放得就。我看啊,这么多花生,紧着点儿吃,能吃到明年呢。”
  “那可不是,卫党他们也爱吃花生,今晚咱们多煮点,大丰收呢,可不得叫家里人高兴高兴。”
  两人越说越高兴,这年头谁还不盼着吃饱吃好?老宋家的粮食倒是够了,最近几年都是大丰收,看今年这情况,应该也差不离,不用担心挨饿了。像张秀禾和王萍,都不是本队的人,她们娘家比这儿苦多了,加上每家的兄弟姐妹都多,打小都是半饥半饱过来的,像这样每天每顿都吃饱的好日子,搁以前想都不敢想。
  正说着话呢,家里的孩子们就都回来了,张秀禾就叫他们提上个篮子,去地里捡花生。
  春丽几个女孩儿高高兴兴的挽着篮子出门了,强子和大伟则是垂头丧气的答应了,他们不敢不答应,只能爽了小伙伴的约,蔫巴巴的跟着妹妹们干活去了,不过一想到晚上有好吃的,这俩又乐呵了,高呼一声就冲到了最前头。
  喜宝也想去,张秀禾怕那几个玩起来顾不上她,索性也给了她一株花生秧子,教她摘花生,边教边抱怨着:“毛头又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我看啊,全家里头就数他最忙活,见天的往外头跑,一刻都不得闲!”
  第031章
  正说着呢, 毛头回来了。
  两年的时间对于成年人来说还好,小孩子就不同了, 眨眼间就能窜上一大截。毛头打小吃好喝好, 身子骨比同龄人更好,而且他爱玩爱闹, 皮实得很, 虽然跟喜宝前后只差了半个月,可瞅着愣是比喜宝高出了大半个脑袋, 瞧着丁点儿不胖,就是结实。
  再然后就是, 更黑了。
  “你这小子又往哪儿跑了?手里拿着啥?”张秀禾一脸就瞄到自家臭儿子不知道打哪儿拿了个破盆子, 颠颠儿的跑进了院门, 就想往屋后窜,“你给我过来!”
  毛头赶忙停下脚步,把手里的破盆子往亲妈眼皮底下一送:“喏, 你看。”
  张秀禾冷不丁的就看到一大堆的蚯蚓并一些还在抽搐的小鱼虾米离自己的鼻尖最多只有一指的距离,顿时吓得没直接从板凳上摔下去, 气得她打骂:“瘌毛头!你赶紧给我滚蛋!”
  “不是你要看的。”毛头嘟囔了一声,正好看到喜宝停下了摘花生的动作,往自己这边望了过来, 忙冲着吐了吐舌头,“喜宝,等我喂了鸡就来帮你!”
  喜宝猛点头:“哥哥快来!”
  毛头飞窜到了屋后头,把破盆子里蚯蚓啥的一股脑的全倒进了鸡食盆里, 瞅着母鸡们扑腾着翅膀吃开了,他才跑了回去。
  “去洗手!洗干净点儿!”张秀禾到现在还有些惊魂未定,以前不觉得蚯蚓啥的吓人,冷不丁的送到自己眼前,着实吓到了她。盯着毛头把手洗干净了,她才把人唤到自己跟前,叫他跟着一道儿摘花生。
  花生大丰收啊,个头是没咋变化,顶多也就是没发现瘪的,可数量却是多了三倍以上。张秀禾摘了半天,瞅着还有一大堆呢,好在地里的都收上来了,他们家也极少有人来窜门子,堆在堂屋里应该不会叫外人知道的。
  不是她自私,而是记得一句老话,肉要埋在饭里吃。尤其花生还不算粮食,万一这个来借点儿种,那个来借一碗吃,为了一丁点儿东西闹翻不值得,可真给了能不心疼死?她是没赵红英那么豁得出去,不过她可以把这事儿牢牢瞒住。
  想到这儿,她还特地叮嘱了一句:“毛头,家里吃花生的事儿,不准跟外头的人说。对了,弟妹你回头也跟孩子们说一声,免得这个那个都挤到家里来瞧热闹。”
  “成。”王萍一口答应。
  说话间,袁弟来也回来了,身后背着臭蛋。
  “臭蛋来摘花生玩啊!”毛头高声的招呼他。
  很快,被亲妈放到地上的臭蛋,立马朝着毛头的奔了过来。当然,袁弟来也过来帮忙了,她今个儿上的是全天的工,不像两个嫂子下午请了假帮家里干活。搁在两年前,她一准会嘀咕,毕竟在自留地干活肯定比上工轻松点儿,可现在她却啥话都不敢提了,只忙不迭的端了板凳,跟两个嫂子一起埋头摘花生。
  张秀禾和王萍对视了一眼,都没说啥话。
  其实,宋家妯娌三人里,王萍是作为调和的那个,她跟张秀禾敢情好,可跟袁弟来也没啥意见。反倒是张秀禾因为几年前毛头差点儿叫袁弟来摔死,记恨了好久。
  当然,这事儿搁在现在已经彻底过去了,用张秀禾的话来说,本以为袁弟来是心狠,结果她却是真傻,连亲儿子发高烧都不知道,那事儿真不是故意的。
  话虽如此,当初心里生了疙瘩,再想挽回也难了,更别提两人都没打算挽回啥。张秀禾是觉得,甭管坏还是傻,她都不想打交道。袁弟来则一门心思带孩子,不管干啥都盯得死死的,生怕一个眼错不错,叫磕了碰了。
  三个大人快速的摘着花生,三小只也在帮忙,不过除了毛头还算能帮上忙外,喜宝和臭蛋都很磨叽,摘一颗花生的工夫,毛头能扒拉下七八颗了,更别说大人了。
  毛头边摘花生还边看喜宝,时不时的指点她一下:“你得用点力气摘,别怕弄坏,反正等下都是要烧锅的。对,摘完了就往这儿一丢,不会摔坏的,你力气小。”
  喜宝对待花生一直都是轻拿轻放,能快才怪了,按着毛头说的话去做后,倒是略快了点儿:“哥哥你真厉害。”
  一旁的臭蛋也有样学样:“……害!”
  袁弟来手上的动作微微一顿,瞅了臭蛋一眼,又看了看毛头,问张秀禾:“大嫂,男孩儿说话都那么慢吗?”虽然记得不大清楚,可她依稀记得当初喜宝说话要比毛头早了很多,那会儿她还以为是自己生的孩子聪明,现在一瞧……
  张秀禾随口应道:“女孩儿比男孩儿说话早,男孩儿比女孩儿走路早。”
  “对啊,一般都是这样的。”王萍也点头附和道。
  听两个嫂子都这么说,袁弟来稍稍放下了点儿心。先前,臭蛋差不多是到两岁了,才终于学会了叫爸妈,就这还费了她好大的工夫。现在两岁半了,臭蛋会跟着学,可每次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外蹦,弄得她心急不已。唯一叫她庆幸的是,臭蛋学走路非常早,差不多刚一岁,就已经能扶着墙走了,到现在无论走还是跑跳都很稳当,就是本性使然,不怎么爱动弹。
  王萍性子软,见袁弟来面上忧心忡忡的,她赶忙又说:“臭蛋这孩子多乖啊,不像我家那个淘气包,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长得也好看,多俊的娃儿。”
  袁弟来还没开口,张秀禾就瞪她,没好气的说:“听出来了,你这是在埋汰我家毛头呢!”
  “我可没说。”王萍笑着回道,“毛头咋了?瞧瞧,长得多结实,还能帮家里干活了,求都求不来的好孩子呢。”
  毛头笑嘻嘻的看过来:“我妈嫌我长得不好看。”
  “瞎说!你可是你妈的心头肉。再说了,男孩儿要好看干嘛?”说完这句话,王萍自个儿也觉出不对味儿了。男孩儿是不需要好看,所以她刚才为啥要夸臭蛋长得俊儿呢?
  眼见王萍开始陷入怀疑人生中了,张秀禾笑了一声,问她:“不是又快放假了,来,咱们比比,孩子里头有几个能及格的。”
  “你咋不比不及格的?”王萍说着自己也无奈了,“强子和大伟真不是念书的料,倒是丽丽芳芳她们姐妹几个还成,要是能考上初中该有多好啊!我不求别的,就希望闺女能嫁个好人家,像她们姑那样。”
  “生女儿像姑,生儿子像舅,你自个儿盘算盘算。”
  这么一盘算,王萍倒是放心了。她也不担心儿子不好,因为她娘家那头穷归穷,上进心还是有的。再说了,庄稼把式有时候是看年景过活的,要是摊上年景不好的,你就是再努力又有啥用?这两三年里,年景都不错,反正她娘家那头,欠的粮食都还清了,她兄弟也都讨上媳妇儿生了孩子,日子虽不及老宋家,倒也不用再挨饿了。
  张秀禾娘家的情况跟王萍娘家差不多,看天吃饭嘛,都这样。
  然而,同样的话听在袁弟来耳朵里,却如同炸雷一般。
  这两年里,第七生产队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红红火火,可就算这样,也有穷的和富的。别看都是一个队上干活的,因为每家的人口不同,壮劳力个数不同,肯定是会有差异的。老宋家是个例外,除了壮劳力多外,宋卫军每个月都会寄钱过来,这就是一笔很大的数目了。队上其他人家没这个外快,大部分都是属于吃饱喝足还有存粮的,差距是有却并不算大。
  只除了老袁家。
  甭管队上其他人家咋样,老袁家精穷依旧。哦不,应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家更穷了。
  原因很简单,两年前袁母就犯了腰病,哪怕咬牙坚持上工,很多活儿也是真的吃不消了。所以她现在干的活儿跟其他妇女一样,拿的都是一半的工分。袁父倒是拿了整工分,可就算这样,也不足以养活全家上下十二口人。
  没错,这两年里老袁家又添了人口。袁家大弟再度得了个闺女,算上之前的,一共有四个闺女。袁家小弟则又得了个儿子,现在共有两个儿子。
  上头有二老,中间有两对夫妻,下头则是六个孩子,按说这个负担也不算很大,队上很多人家都是类似的情况。可谁叫老袁家只有二老下地赚工分呢?原本,袁家小儿媳妇儿也是能下地的,她就俩孩子,大的四岁小的两岁,不像她大嫂要管四个孩子,最大的才六岁,最小的还不到一岁,真的脱不开身。可袁家小儿媳妇儿不干啊,她是生了儿子的,凭啥要叫她下地赚工分伺候生了四个闺女的大嫂呢?
  反正就是一笔乱账,在全队上下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之际,唯独老袁家年年拖后腿,尤其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总是要向队上借粮度过难关。不借不行啊,总不能真叫他们饿死,再有就是,老俩口要下地干活至少也得吃个半饱,两个儿子和两个孙子绝不能饿着,而能生儿子的小儿媳儿也不会吃亏,剩下的……
  何止一个惨字了得。
  尽管袁弟来已经有两年光景没跟娘家人联系了,可架不住在一个队上住着,哪怕不联系,那消息也会主动进了耳朵里。更别提,老袁家闹腾啊,是队上所有社员茶余饭后的谈资。说白了,日子多无聊啊,就指着他们家那点笑料了。
  袁弟来又开始绝望了。
  ……
  晚饭桌上的盐水花生被全家人一扫而空,赵红英吃着觉得真不错,特地给喜宝装了半缸子,好叫她明个儿端着吃。又因为收上来的花生太多了,干脆全家人的饭后消食活动就变成了摘花生,早点儿弄完,明个儿就能晒出来,晒得干干的透透的,能存上好久。
  当然,赵红英也没忘了留种,本想挑里头最好的留着当种子,结果一挑才发现,每一颗花生都粒粒饱满,哪怕个头跟寻常的差不多,可品相就是好。
  回头她就盯上了宋卫国:“咋不出去吹牛啊?接着去啊,咱们公社的牛啊,那都是被你给吹大的!”
  宋卫国缩着脖子手速极快的摘花生,愣是不敢吭一声。见他一副怂样儿,赵红英才停止了怼他,只对全家说,要把大丰收的事儿瞒下来。也不是不叫人知道他们种了花生,毕竟地里头又没盖子,花生地跟红薯地区别大了去了,老庄稼把式一眼就能看出来,不过因为是埋在地里的,谁知道是丰收还是歉收。回头,她准备给隔壁家和赵满仓家各送一篮子花生去,再有就是城里菊花他们家,其他人就得了吧!
  因为花生太多了,全家上阵也只是收拾出了大半,毕竟不单只是摘花生,还得把泥土给弄干净了。瞅着天都黑了,赵红英让大家赶紧洗洗睡了,明个儿再继续。
  第二天一早,赵红英一手牵着喜宝,一手端着装了盐水花生的搪瓷缸子,往知青点去了。
  生火做饭这种事儿,赵红英都干了大半辈子了,当然难不倒她。叫她觉得纳闷的是,今天居然有人来主动帮她干活。不是知青,这个点儿知青还在睡大觉呢,他们都是不到点绝不起来,跟晚饭抢着第一趟不同,早饭都是抢第二趟的。
  来帮忙的是队上的人。
  像他们第七生产队,因为连年大丰收,粮食满仓,工分也比其他生产队要高上一些,可下地干活的却不是全部人,壮劳力一般都不会闲着,可像有些年岁太大或者年纪还小的,都不会去,一来是吃不消,二来队上给记的工分也低,划不来的。这种情况,多半都是在家里做些家务活儿,再就是帮着带孩子。
  赵红英是觉得自个儿身子好干得动,要是再过个十几年,她也一准闲在家里,帮着做做饭洗洗衣,或者带带孙子孙女,多逍遥自在啊。吃了半辈子的苦,到老了可不得歇会儿?所以她格外得弄不懂袁家那老婆子。
  这话扯远了,且说她今天正打算生火做饭呢,就有几个队上的姑娘家主动过来搭把手,话说得很好听,怕她太辛苦,过来帮忙的。
  全都是十五六岁花骨朵般的小姑娘,年轻无丑女,他们队上条件又好,这些小姑娘各个都长得盘儿靓条儿顺,光看着就充满了朝气。虽说她们不用下地赚工分,可那也是打小帮着家里人干活的,最多生火做饭啥的,绝对熟得很。
  见她们这般主动要求干活,赵红英也没拒绝,指挥着她们去搬柴禾生火,自个儿则收拾红薯拿干饼子。
  有人帮忙就是不同,比平常快一倍就将稀饭饼子炖上了。赵红英见她们还不打算离开,心里已经猜到了几分,就帮着给指明路:“水缸里的水不多了,回头知青们就该自个儿去井里打水洗脸了。”
  因为今年雨水较多,倒是没发生井水不够用的事儿。当然,偶尔需要给田里灌溉时,赵建设还是会安排人去河边挑水的。可社员们包括知青日常用水,那都是直接去井边的。水井就在队上,跟河边比起来那绝对是近多了,可再近能有水缸这边近?
  几个姑娘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笑嘻嘻的冲着赵红英道谢,手拉着手跑出去了。
  赵红英懒得说她们,这就不是提不提供便利的问题,知青点从来不是啥禁止入内的地方,谁来都没关系,就算她今个儿阻止了,人家大不了不往灶间来,她还能拦着不让人来知青点?
  目送这帮傻姑娘跑远了,赵红英回头瞧了瞧,喜宝仍跟以往一样,坐在小板凳上,认认真真的剥着手里的盐水花生,缸子和盖子都放在腿上,从缸子里拿一颗花生剥开,花生往嘴里送,壳往盖子里放。
  见状,赵红英顺手把花生壳拿走,丢到了灶眼里。
  喜宝笑着凑过来,小胖手里捏着两颗剥好的花生,非要叫奶奶吃。祖孙俩边吃边看火,结果早饭都好了,还是没见到一个知青的人影。
  赵红英都懒得说了,还有啥好说的?人蠢不要紧,像她家里不就是一帮子蠢货吗?可她最受不了的,就是人蠢还懒。都想着多睡一会儿,吃早了下地干活也早,可要是所有人都这么想,回头收成还不得糟了?而且现在知青点的人多,煮的稀饭也多,得煮两回,第一回的没分完,她上哪儿煮第二回去?每天早上吃的晚,晚饭又提前过来排队,催啊催,要不是被家里的蠢货练出来了,她真压不住心里的火。
  看今天这情况也差不多,赵红英懒得理会这帮人,瞅着稀饭好了,就把灶眼里的火拨小点儿,继续焖着。等了好一会儿,才总算有人陆陆续续的起床洗漱,过来排队。
  亏得今天有人帮着担水,总算能节约点儿时间,可没等赵红英庆幸完,就听到过来排队领饭的知青在那儿嘀咕着:“早知道不用打水,还可以再多睡会儿。”
  赵红英:……你们可真行!!
  行不行的也轮不到赵红英来管,她淡定的给知青舀了稀饭分了饼子,没一会儿那几个姑娘又过来了,她们也怕份量拿不准,不敢帮着舀稀饭,可分饼子没问题啊,看觉悟票,红的给两个饼子,绿的就给一个。觉悟票是每天上工时收上去的,到下工再给发一张,当天的晚饭和第二天的早饭吃几个饼子,就看发到手上的是哪种色儿的觉悟票了。
  这个法子还是挺管用的,起码这几天差不多都是红色的觉悟票,绿的少之又少。所以说,人就是要靠逼的,你给他压力,他才能知道上进。
  用赵红英的话来说,人蠢就要多骂骂,骂的多了,就算他还是愚蠢依旧,起码人勤快了不少。
  等早饭结束后,赵红英刚要收拾呢,几个姑娘就抢过了活儿,手脚麻利的收拾完了。
  还有人红着脸过来问赵红英:“宋阿婆,我明个儿能不能再过来帮你?”
  “随你。”赵红英的态度很明确,不支持也不反对,毕竟又不是自家的孩子,人家就是想作死,她也不能上赶着去拦阻。
  对于几个姑娘来说,这个回答已经很得她们的心了,对比下家里的长辈,她们突然觉得赵红英这人真好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