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农妇山泉有点田> 农妇山泉有点田_分卷阅读_33

农妇山泉有点田_分卷阅读_33

  这天晚上,周敏照旧在酣眠之中,然后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做梦梦到自己被淋了一一身的水,黏糊糊的非常难受。她迷迷糊糊的翻了个身,耳边似乎真的听到了滴答滴答的水声。
  但窗外潺潺雨声更大,这一点轻微的声音很快被周敏忽略过去,再次睡了过去。
  然而就在将睡未睡的那个瞬间,周敏却只觉得整个人好像都被震了一下,然后倏然惊醒。
  “滴答滴答”的声音就响在很近的地方,并不是错觉。
  周敏摸着黑下了床,打算去查看一下,但是这一脚踩下去,她没有碰到自己的鞋,反而沾了一脚的水。
  屋子里漏水了!
  这可真是……完全出乎周敏预料之外的情况。
  不过得出这个结论之后再去听,她就很轻易的发现,之前的滴答声果然就是在雨水渗透进来,滴落在地上发出来的。
  周敏有些犹豫该怎么办。毕竟漏都漏了,外面还在下雨,也不能怎么样,而且黑灯瞎火的,爬起来什么都看不清楚,反而更糟糕。
  但她很快想到了堂屋里堆放着的各种粮食。
  那可都是直接放在地上的!
  要是地面上都像自己这一间一样积了水,那就要赶快解决了,否则泡上一晚上,不知道要毁掉多少粮食。
  周敏当机立断爬起来,犹豫了一下,就去叫醒了齐老三和安氏。——她这还真是头一回住这瓦房,完全没有处理此类事情的经验,自然要找有经验的人。
  齐老三和安氏果然经验丰富,很快就将家里所有的盆和桶都翻了出来,一间一间的去找漏水的地方,然后放一个在下面接着。齐老三还扛着锄头到屋后去看了看,地基起得高,那里也就形成了一条沟,平时没什么,但一下雨就可能积水,不疏通的话,水漫上来很有可能会泡垮墙根。
  然后再用笤帚将家里的水都扫出去,就算是勉强解决了这个问题。
  “行了,先回去睡吧,剩下的明天再说。”齐老三将被水泡到的粮食挪了个位置,然后便道。
  周敏点点头,回了房间。但躺在床上,她虽然觉得自己还困,但怎么都睡不着。
  耳边滴答滴答的声音实在是太清晰了。这声音说实话不难听,但在这种时候,一直不断的重复,突然有了一种魔音灌耳的能力,让人心烦气躁,无法静心。
  好在这时候也已经不早了,周敏靠在床头迷糊了一会儿,天就亮了。听见安氏起床的声音,她也就跟着爬了起来。见她还在收拾那些东西,便上去帮忙,一边弄一边问,“娘,这怎么办?咱们家是不是要重新修房子了?”
  “哪里就至于要重新修?”安氏还没回答,齐老三的声音就从旁边传了过来,“等天气好了,将屋顶上的瓦捡一遍,就行了。”
  周敏这才知道,原来瓦房还有这种操作。
  哪里漏雨了,估计就是那里的瓦片出了问题,要么碎了,要么位置不对,所以只要将之重新规整一番,换上新的瓦片,就没问题了。如果漏雨的地方太多,那就索性把所有的瓦片都捡起来,从头到尾的砌一遍,又能坚持个三五年的。
  要不说古代人会省钱呢?
  第39章 松露
  吃过早饭, 周敏跟着齐老三在房前屋后转了一遍, 检查被浸泡过的地方。
  土墙房最大的好处,大概就是在垮塌之前都不会出现渗漏这种问题。
  所以虽然这一夜的水涨得很高, 将墙根都淹了,但家里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只不过土墙本来就是人工捶出来的东西, 质地不可能像石头或者水泥一样坚硬,墙根被这么经年累月的泡,谁知道什么时候就朽坏了?
  这一点,却是不得不防。
  而且说实话,农村这种土墙房都非常低矮,空间也小,齐家虽然只有四个人, 但也经常会觉得家里的空间太小,很多东西都没地方存放。
  所以周敏回到家里之后,就开始琢磨着,建房子这件事, 也要列入计划之中了。
  虽然计划清单上目前还有好几件事要办, 看起来压力很大,但好在都不是立刻要做,可以从容规划。
  别说是现在这个时代的人了, 就是在现代, 房子那也是事关一家人的大事,必须要考虑清楚了。在哪里建房子,建多大, 要花多少钱,多少时间,建筑材料哪里来……这些都是要提前做到心里有数的。
  除此之外,还有这时候的人不是特别在意,或者说多半没有这方面意识,但周敏却很关注的,那就是建筑设计问题。
  当下农村里的房子,都是十分简单的三间房,五间房,自然称不上什么规划,石匠给打地基的时候直接就定下了,最多大小有些差异。然后需要什么东西就在房前屋后随便搭一个,以至于看上去一片乱糟糟的。
  但周敏觉得,如果规划好了,就算是农村的房子,也能够看起来赏心悦目、住起来方便舒适。
  然后问题来了,她并不擅长这方面的知识,要请人吧,且不说她根本不认识这方面的人才,就算认识,这个年代就玩儿建筑设计的人,她也请不起。她只是想造个农村小别墅,并不打算营造私家园林。
  所以不如趁着这会儿有空,自己先琢磨琢磨,画点儿图纸啥的,到时候至少有个大致的概念。
  说到画图纸,又提起了周敏的一块心病。
  作为一个穿越者,按理说她的原身是不可能点亮读书识字这种技能的,古代普通女子却根本没环境学习。所以就算自己识字,周敏也必须要藏着掖着。
  ——虽然她十分怀疑齐老三是不是已经对自己起疑心了,毕竟去年写对联的时候,她念出过自己看到过的对联。而按理说,别说她没见过这东西,就是见过,也不可能认识上面的内容,然后记在心上。
  虽然不知道齐老三握着那么多疑点,为什么不动自己,甚至连试探都没有,但周敏觉得自己也不能太过分了。
  所以她就想着,什么时候把这事儿给过了明路。
  而且石头这么大了,也不识字,多多少少应该学一点,以后才应付得来一些场面。
  因此趁着这两天下雨,反正也没什么事情做,她便对齐老三提了这件事。
  齐老三虽然上过学,但说实话,还记得的字也实在有限,毕竟平常是用不到的。这个冬天差不多就能把他会的东西学完,也不会耽误明年春天的正事。这对周敏和石头是好事,他自然不会拒绝。
  于是每天的日常变成了教学。
  书写工具是现成的——灶下摸出来烧过了却没完全化成灰的炭条。也不需要纸,直接找一块大木板来承担黑板的责任,写满了之后再用水擦掉就可以了。
  齐老三的教法非常飘忽,从两人的名字教起,然后想到什么字就写什么字,全然不顾什么规律,不讲什么音韵,更没拿什么教材。
  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做法,周敏本来以为会很吃力,哪知道石头学起来却很快。虽然炭条写的字好看不到哪里去,但却几乎没什么错误。虽然这是因为齐老三一天也就教几个字,但这也很难得了。
  说不好还是个被耽误了的学习人才。
  毕竟古人十几岁才开始读书的有的是,而且这时的社会环境,稚童启蒙,也就是无脑背诵各种经典,要补上来也快。说不准石头朝这个方向专攻一下,将来也能有所出息呢?
  然而石头听到她的这种调侃,却只是默然的看了她一眼,半点激动的样子都没有。
  而齐老三则是笑了起来,“敏敏,你这话才叫异想天开。你可知培养一个读书人要投入多少钱财?爹知道你现在手里有些钱,估计什么都不做,也够一家子安安稳稳过上十几二十年。但要想供出个秀才,这些钱就算全扔进去,连买书都不够。”
  这倒也不是夸张,因为这个时候的书很贵,而且涉及到考试的古今经典就更贵了。真正便宜的是那种雕版印刷、不计较错误的流行话本之类,其次就是各种时文集子,因为买的人多。至于四书五经和历代各家的集注、史书、法典及其他一些会考到的书,那就全看个人收藏底蕴了。
  所以书香门第出来的学子才容易高中,因为家学渊源能够从小接触这些东西。至于穷苦出身的人,要么设法去大户人家抄书,要么就四处游学,求教好的老师,直接学习对方从各种经史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其时讲学的风气盛行,很多大儒都会开庐讲学,只象征性的收一点学费。
  更多的人接触不到这些,参加考试的时候直接输在起跑线上。
  一个县城每年取的秀才只有十几人甚至几人,名额从来都很紧张,别说寒门学子,就是很多书香门第出来的子弟,也同样屡试不第。至于后面的举人和进士,只会更加残酷。
  要是石头现在才六七岁,齐老三或许真就咬牙送他去启蒙了,苦熬个十几年,即便考不出来,如齐世云那样在县城找个差事也不错,但他现在这个年龄,却是迟了。再说,家里虽然有钱,但那都是周敏挣来的,无论如何,齐老三还没到要她赚钱去供养石头念书的地步。
  周敏尴尬的挠挠头,也觉得自己是想当然了。主要是上辈子看的那些小说里,穿越女主家里的男性同胞们,念书考学那是分分钟的事,感觉完全没什么难度。
  她想起自己曾经在网络上看过一篇文章,叫做《寒门再难出贵子》,标题看上去有种振聋发聩之感,但细细一想全是瞎扯。寒门不仅现代难出贵子,古代也没容易过。
  世界在往前发展,下层阶级通往上层阶级的上升通道,那是几千年无数人努力奋斗才打通的。
  ——须知魏晋时,尚且是“上品无寒门”,隋唐时科举出现,才算是真正给了天下读书人一条出路,但当时没有糊名制,是否取中和名次受到的干扰非常大。所以当时的学子们必须提前到富贵人家行卷,为自己扬名,只要有宗亲贵胄看上眼,打个招呼,取中便是理所当然的。宋以后糊名制出现,对科举舞弊也抓得严,这才有了“读书人最好的时代”,等到明朝,即便你是阁老的儿子,考中进士也会被人怀疑有猫腻。
  看别人的时候很清楚,没想到自己身处其中,反而当局者迷了。
  所以还是努力做个地主更实惠,成功的可能性也更高。
  不过周敏还是打算回头去县城的时候,顺便给石头带几本书回来,哪怕只是为了开拓眼界,多读读书总不会有错。
  这场雨下了三天时间,太阳才再次在天边露了脸。等各处的积水被晒得差不多了,齐老三这才搬了梯子,自己上房去捡瓦。——他当然没有这门手艺,也做不成瓦匠,但只是整理几处漏水的地方,倒也勉强够用。
  之前他们就已经将漏雨的位置记下来了,周敏和石头在下面指点地方,齐老三就找到碎掉的瓦片换掉,或者将移动了位置的瓦片重新规整好,半天不到就弄完了。
  周敏却对屋顶的风景生出了兴趣,先不让撤梯子,自己爬了上去。
  万山村里没有什么很高的建筑物,站在屋顶上,便能够将整个村子尽收眼底,一览无余。居高望远,心胸自畅,就连刮过来的风有些凉,周敏都不甚在意了。
  等她回过神来,要下去的时候才发现,家门口的大路上,有个人正在盯着自己看。
  周敏穿越过来那场时间,村子里的人不说全都认识,但至少混个眼熟是没问题的。这个人看起来却非常面生,应该没见过。而且身上穿得破破烂烂,简直跟周敏去县衙时偶尔看到的乞丐有一拼,但看上去又四肢俱全,站在那里盯着自己,怪瘆人的。
  她连忙从楼顶爬下去,进屋将此事对齐老三说了。
  齐老三出门一看,便直接走过去,与对方攀谈起来,并没有嫌弃对方不修边幅的外表。然后没一会儿,他就领着人回来了!
  “是后头九洞村出来的,说是爹妈没了,被叔叔占了家产赶出来的。已经快入冬了,这缺吃少穿的,怎么能熬得过去?”两人走到屋前,那人却停住了脚,没有再跟上,齐老三则走进屋,对安氏道,“给他拿点吃的,也怪可怜的。”
  这回离得近了,周敏这才注意到,这人的年纪也不大,看上去十五六岁的样子,皮肤晒得黝黑,头发和衣服则都是乱糟糟的,也不知道被赶出家门之后发生了什么。要知道万山村里的人,穿的衣服上可能会有补丁,但通常都干净整洁,不会直接将破布条挂身上。
  “他这是来乞讨?”周敏小声问。
  给一点吃的倒不算什么,但周敏看对方有胳膊有腿,不免多想了一些。要知道,在现代行乞都快职业化了,骗子多了,警惕心也重。
  齐老三摇头道,“不是,他是想来问问有没有活儿干。但孩子胆怯,从村里一路走过来,都没开口。要不是被你看见,或许站一会儿就走了。”
  “要是秋天来,说不准忙不过来真有人请帮手,这会儿还能有什么活儿?”周敏皱眉道。
  这会儿安氏已经送东西回来了——她送去的就是自己蒸的苦荞饼,因为周敏喜欢,今年收的荞子又不少,所以安氏常做,家里还有不少。听见周敏的话,她便忍不住开口道,“他说是不要工钱,只要给口吃的,给个地方睡就成,猪圈牛棚都可以。”
  周敏立刻暗道不妙,转头一看,安氏面上果然带上了同情之色。
  估计要不是做不了主,说不准已经一口答应把人留下了。
  她又转头去看齐老三,齐老三也在看她,碰上她的视线,便叹了一口气,“当时我若是没撑过来,你和石头或许也不会比他好到哪里去。”
  周敏明白他的意思,能搭把手的时候,不要吝啬,毕竟当时若不是村民们周济,他们家难说还有今日。只是一口吃的,现在的他们也不是负担不起。
  “但是我们家没什么要他做的活儿……”周敏垂死挣扎。
  齐老三笑了,“真要做事,还怕没活儿?”他指着门口堆的那一垛柴,“修修补补的东西哪里没有一点?实在不行,就让他把这些柴都劈了。”
  顿了顿,又道,“若是他年纪再大些,我就直接问他肯不肯进山跟人一起烧窑了。除了一口吃的,还能拿一点钱,最重要的是学一门手艺。但这么个半大孩子,实在是……”
  冬天进山烧窑实在是太苦太累了,就连村里做惯了农活儿的人,去一次也要伤几年,小孩子去了,没准就折在里头,那不是造孽吗?
  周敏转开脸,“爹你都决定了,那还问我干什么?”
  这就算是答应了。
  但她又道,“什么住猪圈的话就不用提了,他留下来,只能跟石头同住。”说着看向石头,“你呢,答应吗?”
  “他小孩子家懂什么?咱们这也是在给他积德。”安氏立刻道,“石头又怎么可能不答应?”
  话都说到这里了,答不答应也没区别。
  这么想着,周敏不由感叹,齐老三想过征询自己的意见,却根本问都不问石头。小孩子没人权,现实就是如此。哪怕石头已经比普通孩子懂事能干了许多也一样。
  那孩子还在狼吞虎咽的吃东西,齐老三走过去将决定告诉他,喜得他直接跳起来,抓耳挠头,激动得不知怎么好,然后差点儿直接给齐老三跪下磕头了,好在他及时拉住,总算没跪下去。
  周敏见状,也说不出什么来了。她转头看安氏,“我看他身量不高,石头的衣裳找一件出来给他换了吧。不过要先烧水让他清洗一下,尤其是头发,万一藏了跳蚤,那可是会传染的。”
  折腾了好半天,人洗干净了,穿着石头的衣裳出来。虽然他的身量不高,但毕竟比石头大很多,衣服的长度倒是合适,但宽度明显不够,传上去紧绷绷的裹在身上。这衣服的布料没多好,这么穿,劳作起来的时候肯定会撕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