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汴京春深(庶能生巧)> 汴京春深(庶能生巧)_分卷阅读_199

汴京春深(庶能生巧)_分卷阅读_199

  外面的管事娘子笑着来禀报新郎官两刻钟后就能到大门口,郎君请主母和小娘子一同去祠堂。
  屋里范小娘子的婶婶、姨母、姑母仔细检查了她的妆容首饰服饰,扶着她慢慢跨出闺门,往范家祠堂而去。
  待行完诸礼,范郎君肃容训示女儿:“敬之戒之,夙夜无违尔舅姑之命。”随后范小娘子的母亲将女儿送到西边台阶口,牵着她的手含泪道:“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尔闺门之礼!”范小娘子含泪应诺。
  众姑嫂簇拥着范小娘子往二门而去,又为她检查裙衫,细细叮嘱一番。
  天色渐暗,孟彦弼一身绯红新郎冠服,头簪金红翅花,斜佩红绿双色绸带,胸口一朵红绸大花颤巍巍,跟着前导高举烛火的仆人,喜气洋洋慢腾腾地策马转进了西角门大街,眼看着启圣院街近在咫尺,不由得心跳加速。他禁不住回头看看身后四匹马上端坐着身穿绯色衣裳的兄弟们。苏昉和赵栩都笑着对他点点头。
  赵栩这一辈的皇子们都还没有成亲,他头一次见别人成亲,从到了孟家后,就感受到全府上下阖家欢喜,此时跟着孟彦弼穿过开封城,眼前皆红绿,耳边尽鼓乐,沿路士庶见到迎亲队伍也都会抱拳拱手喊声恭喜,他心里很是替孟彦弼高兴,却又难免会想起方才在孟府家庙外,见到阿妧一眼,她却似乎什么也没发生,还微笑着对自己福了一福。想到九娘那有礼却疏离的笑容,赵栩心中就一痛,虽然面上略带了些笑意,桃花眼却越发深沉似海。
  赵栩不经意地回头看了看身后不远处,骑着一匹棕色小马的十一郎看上去和七八岁的阿妧五官极像,也是一般的胖乎乎,正笑眯眯地摇头晃脑。
  赵栩目光在十一郎面上流连了片刻,转回头时,和苏昉对视了一眼。苏昉对他淡淡笑了一笑,虽有笑意却如远山般不可接近。赵栩才发现原来阿妧那样疏离的笑容和苏昉如出一辙。
  陈元初一反常态,两手抱着大雁,和大雁大眼瞪着小眼,心里想着饿了它三天总不能拉屎在自己身上了吧。他目不斜视唇角微勾,看起来倒和前面的赵栩像是亲兄弟。陈太初单手抱着大雁,姿态潇洒无比,面带微笑,如玉似珠,温润可亲。那得知了消息的小娘子们,纷纷赶来沿途笑喊着“元初——元初——。”过往士庶不知道的,还以为新郎是个极风流的郎君,不免用鄙夷叹息的眼神看向孟彦弼。
  他们五个后面,是参加迎亲的四郎五郎和笑眯眯胖乎乎的十一郎,代表了孟府二房三房,身穿吉服,带着二十几位仆从,捧着花瓶、花烛,香球、洗漱妆盒、烛台,裙箱、衣匣,还有人抬着百结青凉伞和交椅,簇拥着朱红花轿,八名轿夫也都头簪红花喜形于色。
  花轿后面又有禁中各班直和捧日、天武左右厢和孟彦弼相熟的禁军将领们,浩浩荡荡二十几位,都按品级穿了官服,外披红纱,一片闹腾。这些军中将领后面才是几十位乐官们,一路鼓乐,往启圣院街而去。
  这支近百人的迎新队伍浩浩荡荡到了范家大门口。范郎君已带着三个儿子在大门外迎接孟彦弼。
  迎亲的乐官们上前奏起催妆乐。孟家的先生(司仪)和两位官媒笑着走到范家门口,伴着乐声念起催妆诗来:“高卷珠帘挂玉钩,香车宝马到门头。花红利市多多赏,富贵荣华过百秋!”
  范小娘子的三个哥哥赶紧吩咐仆从赏赐迎亲队伍:“抬轿的合十八贯!先生、媒人各六贯!”那早等着的仆从们赶紧奉上红封,又有那仆人们抬着两个系了红绸带的大箩筐,里头满满的铜钱,管事随手一抓一把,朝看热闹的邻里间撒去。一时间,范家门口一片欢呼,恭喜声不绝。
  孟彦弼赶紧上前拜见丈人。范郎君笑着等他行完大礼,扶他起来,顺势携手迎了进去。范家三个小郎君也将赵栩等人恭迎入内。
  迎亲队伍欢腾起来。两边邻里百姓既惊叹范家嫁女出手大方,更羡慕孟家排场显赫。爆竹声大作中,迎亲的众人跟着孟彦弼进了范家大门。里面自有茶酒招待,又一波红封塞进迎亲的众人怀里。
  赵栩等人陪着孟彦弼进正院拜见丈人丈母。孟彦弼献上活雁,下跪行礼。范家亲戚中来吃酒送亲的小娘子们,都早早就等在屏风后面,偷偷从缝隙里看汴京四美,忍不住小声议论,果真无人去看新郎。
  十一郎几次看到那十六扇黑漆屏风摇摇晃晃,担心得很,又看到屏风下头十几双绣鞋和裙角,忍不住摇了摇头。连姨娘都说二哥是个实心眼,这四位“御”也实在太抢新人风头了。他晃悠着大头,转头看向赵栩几个。不想赵栩正看着他发呆,十一郎眨眨眼,微微躬了躬身子拱了拱手,又看向前方正被丈母叮咛的二哥。
  片刻后,十一郎一侧头,见赵栩已经离开了“御”应该站的地方,站到了自己身边,目光灼灼,正盯着自己看。
  十一郎赶紧朝他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九姐说过,他露出六颗白牙,笑得最是可爱可亲,还看不出旁边少了两颗小牙。
  赵栩低声问:“你是阿妧的弟弟?”
  十一郎赶紧转身行礼:“小民孟彦树,排行十一,孟氏阿妧是彦树的九姐。殿下万福金安。”
  赵栩伸手扶起他笑道:“无需多礼。”他放在木樨院的人最近都禀报九娘子一切如常,他却不放心想再问问十一郎:“你九姐——”这时忽然外面开始鼓乐喧天,笙歌震耳,克择官高声报时辰。十一郎赶紧行了一礼,一溜烟地跑去了四郎五郎身边,小心肝还在咚咚跳,娘啊,这位殿下笑起来也太好看了,再看一眼恐怕心都要跳出来,就是有点怪。
  孟家的先生和官媒上前又念了几首诗,催促新人出门登轿。孟彦弼跟着丈人丈母到了二门处,范小娘子的姑母姨母婶婶们搀着她跨出二门,她母亲含泪牵着她的手,为她盖上五尺长的销金盖头。
  陈元初捅了捅陈太初碎碎念:“哎,这个就是那天你陪孟二送来的盖头?也太长了吧?走路会不会绊倒?”
  十一郎听在耳中,默默地上前几步,紧紧靠住了四郎,心里嘀咕着长得太好看的人果然都有点怪怪的,一个盯着九姐,一个盯着盖头。
  新人们和迎亲的众人辞别范家,出了大门。孟彦弼掀开轿帘,范小娘子最后拜别父母,这才登上花轿。也有两个仆从高举灯笼在花轿前引导。孟彦弼跃上马,朝立在西阶上的丈人丈母拱手道别,一路当先,带着迎亲队伍浩浩荡荡返回孟府去。
  到了孟府门口,众人下马,那专给新娘行走的五尺宽的青布条已经从门内一直铺到了车马处。一路随行的乐官们赶紧跑上前面吹吹打打,拦住了大门不让新人入内,当头之人笑着念起了《拦门诗》:“仙娥缥缈下人寰,咫尺荣归洞府间。今日门阑多喜色,花香利市不需悭。”
  陈元初赶紧推苏昉:“快,到你一显身手了!”
  苏昉笑着上前拱手高吟起《答拦门诗》:“从来君子不怀金,此意追寻意转深。欲望诸亲聊阔略,勿烦介绍久劳心。”
  四郎五郎赶紧让随从们封赏利市钱红,乐官们才让出通道来。克择官接过花斗,上前将里面的谷、豆、铜钱和各色彩果朝着大门撒去,口中念念有词,让青羊、乌鸡、青牛三位煞神远远避开。
  孟彦弼扶着范小娘子下轿,柔声道:“你小心一些,盖头略有些长。等进了大门还有个马鞍要跨,你慢一点,我扶着你。”
  范小娘子头垂得更低了,只觉得天气虽冷,那扶着自己的手隔着大礼服也觉得是滚烫的,她后颈微微出了汗,轻轻嗯了一声,又答了一句:“多谢郎君。”
  看着孟彦弼双眼闪亮,额头微汗,满面喜意,赵栩不知为何有些怅然,他听到这两人一言一和,连对方面容都见不到,言辞平淡,却似乎有麦芽糖丝黏着,甜得发腻。他慢慢跟着众人,看着孟彦弼细心地扶着范小娘子跨过马鞍,进了二门,往新房而去。
  十一郎走过他身边,忍不住露出六颗小白牙:“殿下,我九姐她们都在新房里等着二哥二嫂去坐富贵呢。您慢点走,可以在外间或者偏房休息一下的。哎——殿下——!”
  这个子高腿又长的人最讨厌了!十一郎看着赵栩的背影叹气。前面赵栩却慢了下来,回过头喊他:“十一郎,过来!”
  十一郎眼睛一亮,欢快地应了一声,拨开四郎五郎,快步上前。
  作者有话要说:  注:
  本章婚礼风俗,出自《宋辽西夏金社会生活史》。具体的诗句,出自陈元靓 《事林广记》前集卷10《婚礼总叙》。婚礼流程,出自《朱子家书》之昏礼、《宋史》,《宋人话本七种》。
  撒豆谷习俗,出自《事物纪原》。
  据记载:宋代新娘走青布条,和东汉至北朝时期新婚居青庐的旧俗有关。跨马鞍,是北朝游牧民族的习俗。
  --闲得有话说--
  到了年初二,就感觉这个年快结束了一样。
  今天中午吃了眉州东坡,烧椒皮蛋是移居澳洲的女友最爱之菜,赶紧拍照发给她:“我替你多吃一点。”酸辣粉,麻婆豆腐,豌豆尖。很奇怪,眉州东坡在上海却没有店,美国倒有好多家。
  说起身边的四川朋友们,每年春节前都会收到许多地方特产,四川的辣的香肠和腊肉,是做煲仔饭的好原材料,汕头的金薯,全中国最好吃的番薯,金薯粉也是做蚝烙的必备原材料。两三年的老母鸡,几纸箱的草鸡蛋,炒出来不比兰皇或朝一的鸡蛋差,金黄金黄,极香,因为生这样蛋的母鸡,不吃饲料,都是吃玉米。还收到两颗能摊满一个料理台的苏州青。霜打过的苏州青,炒的时候不需要放糖,就很甜,糯香。
  小年夜吃了三件子,是朋友酒店的特色菜,被《舌尖上的中国》拍过,播没播我不太清楚,太喜欢了太好吃了。两年的老母鸡,山地黑毛猪的后蹄髈、咸排骨、云腿、猪肚,一定要在煤球炉上,要有能透气会呼吸的大陶瓷锅,从三点炖到六点。猪肚捞出来白切,其他在陶瓷锅里任我们打捞。
  吃完眉州东坡时,户主惊讶地问:“眉州后面为什么要跟着东坡两个字?”
  小公举眨眨眼:“因为苏东坡是眉州眉山人。他是个大吃货还很会烧菜,发明了东坡肉、东坡豆腐,他最喜欢吃猪肉了,还写过诗呢!我们语文老师说的,我都知道!还有宋朝人大多吃羊肉,也爱吃海鲜,但是不爱吃猪肉。妈妈说的。”
  理工男也眨眨眼:“买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