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旧时乌衣> 旧时乌衣_分卷阅读_9

旧时乌衣_分卷阅读_9

  王妪被这句话驳得脸色微微泛白,僵着手足无措地后退了半步。
  巫蘅拣了月华白的素淡裳服披上,铜镜里苍白的颜配上这么一身宛如流云轻雾般的白衣,整个人便多了几分纯澈和楚楚娇怜的意味。
  她执起一支紫木梳,轻柔的一绺绺长发被她灵巧的手指穿缀,装点成小姑俊俏不失温婉庄重的发髻。巫蘅对着镜中的人叹道:“到底不如也。”
  王妪不知此言何意。女郎不如谁?
  “妪,我若是扮成男子,确实少了一分谢十二郎的风流坦荡,污了这身白裳,该如何是好?”
  她这一番话吓得王妪赶紧摇头,“女郎不可!”
  她们家女郎,眉目之间虽多了几分建康小姑没有的英气,但到底是女儿弱柳之姿,娇态憨盈,如何能扮作男子?
  幸得巫蘅只是信口这么提了一提,便抿紧了唇没再多言。
  王妪将心重又揣回肚子里,巫蘅梳洗打扮好,一身素色,宛如瘦花淡菊般清雅,巫蘅凝了凝眼色,迟疑间摇了摇头。她为了叫巫娆放心,每日用药粉将自己的脸色涂抹得泛着一层蜡黄,如今巫娆既然关了禁闭,她自然要放松些。
  野鹤先生曾对她说,这药粉每个月必须有几日是不用的,以泉水配上另一包洗脂粉洗净,将脸袒露在外受光,方能不被那药粉侵入肌肤。
  巫蘅也无惧于自己年纪轻轻便人老珠黄,只是抹脸的药粉有几分毒,一旦沿着外肌渗入血脉,便会对身子底造成极大的损害。这点便十分不划算了,她必须要建康地活着。
  “替我取一顶幕篱来吧。”
  女郎这是又要出门了么?
  王妪答应了声,依言去取了一顶幕篱,这帽群长可障身,配着巫蘅的裳服,王妪特地选了白色皂纱的,巫蘅对着铜镜,不知怎的起了打扮的心思,她拿起朱砂画笔,在自己的眉心点了五瓣红心梅花,素面红妆,精致而细腻,使得整张脸红润娇美了起来。
  女郎竟有这般奇巧的心思!
  王妪呆了呆,巫蘅才拿起幕篱将自己的面容掩去,王妪才恍然大悟,女郎其实也不过是个十五岁的小姑罢了,她爱美却端庄自持,不愿叫别人瞧见自己的模样。
  柳叟的马车停在巫家大宅外,巫靖对此置之不理,他大约被巫蘅气得狠了,却那她这个侄女发作不得,只恨不得巫蘅出了和巫娆一般的丑闻才好。他趁此将巫蘅撵出巫家大门,免得惹上晦气。
  女儿说得不错,这巫蘅就是晦气!
  巫蘅才出了巷口,马车沿着秦淮河堤走过不久,巫蘅的纤手在车壁上敲了敲,柳叟停车待命,巫蘅掀开车帘,对王妪和柳叟淡笑道:“今日妪和叟可以在此歇憩得长久些,薄暮时分,我们在此处会面。”
  “女郎——”柳叟喉咙哽了哽,错愕地望向巫蘅。
  巫蘅为宽两位长者的心,欠身一拂:“请久候了。阿蘅定会依诺归来。”
  雪白纤长的倩影,隔着河水的烟波,迤逦如诗卷般,柳梢噙着一口粼光,摇晃着鹅黄嫩绿。她不知道,她的翩然风姿已经叫人看进了眼中。
  “七郎,那小姑似有姑射真人之美!”
  桓瑾之的视线越过一众友人,不避不讳地看了眼白裳飘飞的巫蘅。
  便是那一眼,少女比新柳还要如画摇曳的身影,已然镌刻入了心底。
  他却不动声色地从巫蘅的幕篱上收回了目光,薄唇浅淡地一扬,“若是迟上片刻,你可知那位谢郎会如何罚我们?”
  当先说话的人登时讪讪地闭了口,对着桓瑾之连连作揖。
  大伙儿赶紧走吧,被谢泓逮上了,兄弟我的日子不好过啊。
  作者有话要说:  女主的百变造型开始了。
  哈哈哈~
  ☆、白衣巫蘅(二)
  一行人沿河而上,未几便出现斗折的长廊,两侧繁华如簇,一匝一匝地压低于地,朱紫交映,叫人眼前一亮。
  “谢泓哪里找来的这种好地方!”陈歆大呼,眼底一派艳羡之色。
  桓瑾之唇角绽开,他的腰间斜别着一支竹箫,广幅长袖的绀地勾文锦,绣郁金色蒲桃暗纹,双手玉骨修长,乍眼看上去便觉得华贵难言。随着他这轻松的一笑,仿佛整片无瑕的玉石,于春日映柳之下熠熠地生出华彩,令人不可逼视。
  虽诸人衣履皆络珠玑,却无人敢站在桓七郎身侧。
  无他耳。珠玉在侧,自觉形秽。
  说话间,桓瑾之已沿着曲廊而上,整石砌的青台,外形方整不阿,上筑水榭,檐牙高啄,是整片翡翠的湖水里托出来的一粒明珠。
  桓瑾之紫衣华贵,单看那外表便知绝非凡人。
  岸边驻足之人多了起来,女郎们把眼往来,惊讶于这面如傅粉的男子的美貌。
  “那人是谁?”
  “桓家的七郎,瑾之啊,当真如玉如瑾!”
  ……
  陈歆正要随着桓瑾之一道而上,却被庾叔亭一手拦下,陈歆怔了怔,庾叔亭负手装模作样而叹:“王八郎前车之鉴尚在,你硬要凑上前跟着桓瑾之,只怕……”
  说罢,那庾叔亭摇头啧啧了两声。
  陈歆登时吓得一激灵。
  王悠之的下场他是知悉的。前几日不知怎的开罪了谢郎,被他引到城中,驾着马车招来一众狂蜂浪蝶般的姑子围追堵截,一向衣冠风流的王八郎硬是调了半府的部曲前来救场,才堪堪躲过一劫。
  可饶是如此,王悠之那幅烟青的广袖长衫上也涂满了小姑们的口脂和香粉。
  一时狼狈至极,大恼不休。但这还没完,据言王八郎的“风流”之名近乎一夜之间煊赫建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