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鱼跃龙门(重生)> 鱼跃龙门(重生)_分卷阅读_1

鱼跃龙门(重生)_分卷阅读_1

  本书由(兰心素语凝)为您整理制作
  《鱼跃龙门》
  作者:时空错乱
  第1章 黄粱梦醒
  李茂祖看着依旧昏迷的李鸿过,心中充满了后悔:他怎么就没把少爷拉住呢?张子鸣已经是十七八岁的大人了,而少爷虚岁只有十五岁,从来还是个体弱瘦削的,怎么可能打得过人家?自从老爷过世了之后,夫人便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少爷身上了,看得像她的眼珠子似的,要是少爷有个三长两短,夫人也活不成了。
  猛然间,他看见李鸿过的眉头紧皱,从嘴中溢出几句听不懂的□□,心中一喜,凑到李鸿过耳边轻声唤到:“少爷,少爷,你醒了吗?”
  此时的李鸿过脑袋里面乱得厉害,自己一生的过往都匆匆在脑海中翻过,而后十五岁那年的经历在脑海中渐渐清晰,他看到了自己在县学中大放厥词的同窗张子鸣,仗着自己考上了童生便要和自己的大姐退亲,李鸿过气不过就和他打了起来,然后就被打昏了送到了方夫子的家中。
  忽而听到一声轻柔的女声问道:“祖哥儿,你们少爷醒了没有?”
  李鸿过在睡梦之中听到这个声音之后身子一震——这不是宝英少女时候的声音吗?自从自己让宝英伤心了以后,宝英的性子变得尤为淡漠,已经多少年都不曾用这么温和的声音和自己说过话了。
  “宝英!”李鸿过忍不住喊了出来,他很怀念那个满心满意都装着他的宝英。
  听到他的这一声叫唤,屋里的三人神色各异,李根祖是有些尴尬,不知所措地揉着自己的小脑瓜子,然后惶恐地看着方小姐和她的丫环莲儿,生怕方小姐因为少爷的呼唤而羞恼。心中还不禁偷偷想到:少爷平日里看起来正经得很,虽然和方小姐定了亲,可是从来都不曾讨好过方小姐,方小姐对他好的时候表情看起来也是淡淡的,他还以为少爷不喜欢方小姐呢。没有想到少爷却是这么把方小姐放在心上,神志不清的时候也忘不了方小姐。
  一旁伺候的小莲却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起来,说道:“李少爷平日里对小姐淡淡的,原来是装的,其实他心里放的都是小姐呢!”说完之后她抬眼悄悄看了眼满脸通红的小姐,确信她并无羞恼之处,才大胆地继续说道:“从未见过李少爷这么面皮薄的人,咱们永平县城里头又不兴未婚男女互不说话那一套,便是没有定过亲的未婚男女皆可一起游玩说笑,偏偏他对着自己的未婚妻子还那么冷冷淡淡的,从来不会表示,原来啊,都藏在心里呢!”
  方宝英原也觉得爹爹给自己选的这个未婚夫不懂情趣,或者是对自己的容貌不满,三个月前刚订婚的时候也给他绣荷包做鞋子,可是一句好话也没听到,一个回礼也没见到,心中不是不埋怨的。可是此时见到这个少年伤成这样了还不忘自己,心中的甜蜜真是溢于言表。
  只是她又羞赧万分,便出口打断了小莲的打趣,说道:“小莲!”
  小莲自小便是伺候她的,自然猜到她所想,便也止住了话头不说,怕惹得她生气,只是还在那边看着她偷笑不止,让她的心里也慌得不行。
  恰巧正在这个时候,李鸿过已经睁大了眼睛定定地看着她了,她更是觉得自己的脸“蹭”的一下全红了,立即用自己手里拿着的美人团扇遮住自己通红的脸蛋,只留下眼睛上方露在外面低头看着地,小声地说道:“李公子不必忧心,当初令姐和张子鸣的婚事我爹爹是见证人,此时他们张家反口悔婚,我爹爹是断然不会答应的,待我爹爹和学正大人禀明情况,一定还你李家个公道!”
  李鸿过此时还未反应过来自己为何会看见十五岁时的方宝英,仿佛没有听懂她的话一般,只是呆呆地看着她。
  方宝英说完话之后未听见李鸿过的回话,好奇地看了他一眼,未想到竟然见到他那呆呆盯着自己的眼神,其中的深情简直是羞死人了,她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只是急着逃走,连小莲也忘了召唤。
  小莲笑着喊道:“小姐,等等我!”便也跟着追出去了,只留着李氏主仆二人在屋中。
  李茂祖好奇地问道:“少爷,你怎么啦?方小姐你也不是没有见过,怎么今天这么奇怪?”
  李鸿过猛然转身看向一边只有十三岁的李茂祖,简直摸不清现在的状况——这到底是怎么了?他不是早已寿终正寝了么?怎么没有到地府,还见到了年幼的方宝英和李茂祖?
  李茂祖被他的眼神盯得毛毛的,心中大惊:莫不是少爷被打啥了?
  正在这个时候,知道李鸿过已经醒过来的方常庆已经走进了屋里,问道:“贤侄,你现在如何了?”
  李鸿过见到年轻版的方常庆,心中依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只是一直以来的教养让他还是立即从床上起身,对方常庆行了个礼,说道:“方夫子,鸿过莽撞,让您费心了。”
  方常庆见到李鸿过好好的,说话也利索,不禁在心中舒了一口气,说道:“没事就好,年轻气盛也是难免的事,而且这次的事情错不在你,放心吧,他们张家想要以势欺人也要看看对象是谁,有我在呢,等我到学正面前去告他一状,你们李家和张家的婚约他们休想不认!”
  李鸿过却摇了摇头,方才那么长的时间他已经想清楚了,原来自己那些日后的过往却不过是书中所写的“黄粱一梦”,只是没有想到会那么的真实。而梦醒后的他,却再也不是十五岁那个热血莽撞的少年了。
  他说道:“夫子,方才鸿过想清楚了,婚姻是为了结两姓之好,他们张家既然已经看不惯我们,觉得我大姐配不上他们,如果硬是让大姐嫁过去,只是会让大姐吃苦头,还不如由方夫子你从中说合一下,将这个婚约给解除了,日后待我高中,大姐自然不愁嫁。”
  梦中的他为了给大姐讨个公道,和方夫子一起告到了学正大人那里,学正大人一身耿直,最见不得张家这种背信弃义的人家,强行让张家履行婚约,否则就要取消张子鸣的学籍,最后张家确实迎娶了大姐姐进门,可是大姐姐进门不过一年就被折磨死了。
  想到此处,李鸿过不禁握紧了拳头,他是绝对不会放过张家的!张子鸣和他的父亲在梦中也被他也狠狠报复了,可即便是张家覆灭,也难以消他的心头之恨!本来经过那么多年的官场历练,他早已不会泄露任何自己的情绪,可是这一刻他还是难掩面上的激动——以前的一切不过是一枕黄粱,他还有机会改变!
  他不仅恨张家,也恨那个年轻气盛的自己,明明母亲已经说了不要那一门婚事了,可是他还非要把大姐推进火坑,等他醒悟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就为这个,二姐一辈子都没有原谅他。
  现在既然有机会将大姐救出火坑,他绝对不会再为了自己的面子去和张家争那一口气了,只要他能够一路高中,张家根本不足为惧!
  听完李鸿过的话之后,方常庆也醒悟了过来,只得叹了口气。是他想左了,有些时候硬争一口气其实是没有什么用的,这件事错在张家,可是李家如果争赢了,还不是要把闺女儿嫁进李家,以后还不知道会怎么受婆婆的磋磨呢。
  方常庆拍了拍李鸿过瘦弱的肩膀,说道:“鸿过,好好念书,你文思敏捷,是块读书的料,肯定能比张铭阳那个糟老头子考得好!等你年纪轻轻就成了举人老爷,这永胜县里面没有人会再敢小瞧你们李家。”
  李鸿过点了点头,他知道方夫子说的是事实,他出身寒门,只有科考才是唯一翻身之路,上一世里他何止是考上举人,更是考上了同进士,成为永胜县这么多年来头一个同进士,狠狠风光了一把,那个时候,一切困扰着他们家的问题也都不是问题了。
  李鸿过对方夫子说道:“夫子,我想回家去看看我娘和姐姐,把这件事情和他们说一下,一个月后再回来,肯定能赶上今年的童生试的。”
  方常庆点了点头,说道:“我让忠叔准备了点儿礼物送给你娘,到时候让他赶车带着你和祖哥儿一同回去,回去之后好好劝劝他们,也不要影响了你的童生试,要知道科考才是你最重要的事!”
  第2章 愤然退亲
  第二章愤然退亲
  永平县在大秦朝版图很往北的地方,三十年前都是一望无际的森林,里面生活着一种叫做荻的游牧民族,他们不种田,还时不时到大秦朝劫掠一番,千百年来都是如此。
  哦,那时候永平县还没有这个名字,甚至还没有归属大秦朝。
  当今皇帝即位的时候,秣马厉兵将北边十多个荻族部落都灭了,反正各种离间计、美人计、反间计等等能用的都用了,将大秦的版图一直往前推进了很大一片,将荻族人马远远赶到更加冰天雪地的北边。
  为了更好地统治这片肥沃的土地,当今皇帝移民了很多汉人过来,将森林变成了农田,并且将整个地区设为“荻郡”,下辖八个州,每个州下面再有大大小小的几个县,永平县就是长治州下辖的一个小县城。
  为了教化地方,永平县和大秦朝的每一个县城一样设立了县学,供16岁以下的男子免费读书,如果超过了16岁还没有考过童子试,那么就要每年都交一笔价值不菲的束脩,超过了25岁还没有通过童子试,那么就永远地失去了考童子试的区别,只能选择成为“农、工、商”里的任意一种,永远与“士”绝缘了。
  不过“士”的子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25岁以后如果没有考上童子试,无法成为“士”,还有专属于他们的一种选择,成为“吏”,做一些文书的工作等等,但是绝对没有品级,无论如何也成不了官员,不能主政一方。
  据说大秦朝开国的皇帝是想取消这种特权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削弱世家和豪强的力量,但是因为受到了激烈的抵抗,所以最后才有了“吏”这种妥协的产物出现。也就是说,在大秦朝,如果你本人不努力,过不了童子试,即便你爹是当朝丞相,你也只能当一个小吏。
  所以,科考在大秦朝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只要过了童子试成为了童生,就有了做官的资格,哪怕之后你学问再无寸进,再也考不上秀才、举人,你也可以保证自己一家人衣食无忧了。
  而荻郡更是那种极度缺乏人才的地方,由于开化程度比较低,其他郡一次科考可能会有几千个人通过童子试,可是荻郡却总是只有区区几十个,30年来考了10次童子试,没有一次超过百人的。
  所以李鸿过这样很有可能通过童子试的人还是很受人尊敬的,他有这个读书的天赋,万一考上了举人呢?那还不是伸伸手就把你给灭了。所以,张铭阳这个考上过童子的人虽然想要悔婚,却不想太过于得罪李家,想用缓和一点儿的方式。无奈自己的儿子太沉不住气了,把李鸿过打了,于是他只能舔着老脸带着礼物去了李家。
  于是,等到忠叔赶着马车送李鸿过和李茂祖二人回到武乡李家的时候,李鸿过在家门口见到了张家的马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