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耽美>重生之天下> 重生之天下_分卷阅读_57

重生之天下_分卷阅读_57

  “胡大人消息很灵通嘛!”宁云晋笑了笑,算是认同了。
  胡睿假咳了一声,“也没特意打听,只是关于李大人的事衙门里嚼舌的人不少,听到一些而已。”他怕宁云晋误会自己是故意打探消息,解释道,“没想到李大人对他发妻居然那么情深意重,却不知道为何却又有李大人人品不妥的传言,因此多关注了一些。”
  宁云晋撇了撇嘴,关于李永的事情他也听到不少,这人是个情痴,与他的发妻鹣鲽情深。当年李永原本被其座师看重,想将幼女嫁给他,却被他以糟糠之妻不可弃婉拒了,之后他的座师便对其另眼相待,但是却也有不少他是假清高的流言。
  若要宁云晋来看,与其交往胡睿这种踹掉童养媳另攀高枝的文人,还不如与李永这种情痴多相处相处。
  总算两人聊了几句之后,他们的马车来了,便各自散去。
  十二月二十二日是今年的最后一次大经筵,也是宁云晋第一次举行的经筵大典。
  本朝的大经筵在文华殿举行,时间定在早朝之后。
  那边早朝刚刚结束,鸿胪寺的人就引着宁云晋进了文华殿。此时文华殿中已经摆了两张书案,一张摆在御座前面,另一张则放在数步之外,那就是他们的讲桌了。
  大经筵的时候并不是一个人讲,由于古代仪式讲究对称均衡,因此会由两个人开始演讲,左边的人讲授“四书”,右边的人讲授“历史杂记”。
  宁云晋自然是站在右边,此时两张书案上都已经放上了前一日撰写好并且在皇帝那里过审了的讲义,此时他们进入殿中只是做最后的确认。他翻看了一眼自己的讲义,今日另一位讲官也来了,正是张璟。
  张璟的表情格外严肃,与宁云晋打过招呼之后,便将注意力放在讲义上,一副想要与他别矛头的架势。
  做完确认之后,两人都被引到偏殿等候,此时他们亲自点选的展书官已经等候在那里。
  宁云晋点的人是李永,他穿着一身笔挺的蓝袍,显得格外精神,唯有偶尔抿一下唇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来紧张。
  其实宁云晋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在他看来经筵不过就是当众演讲而已,不过看人做的时候还没什么,轮到自己的时候感觉总是不一样,此时看到熟人,他心里的紧张也缓解了一些。
  即使是在偏殿气氛也很凝重,他们两个只是相视一笑,并没说话。
  很快文禛便在大汉将军的保卫之下驾到了,宁云晋远远还在其中看到了哥哥,不禁有些吃惊。他记得大哥今天明明是休沐的,不会是为了看自己的第一场经筵,特地和同僚换了班吧!?
  宁云晋果然是真相了!
  宁云亭就是故意换的班,此刻他正穿着一身袍服侍立在两旁——经筵时是要除甲的只能带武器,眼神一个劲的往偏殿望。
  与他有一样举动的人是文禛,他坐定之后有些期待的瞥了一眼偏殿,将右手边那本已经快能背得下来的讲义拿在手里翻阅起来。
  这时候百官们开始缓缓进入,等到他们左右站好之后,有赞礼官唱道,“有请今日讲官进殿!”
  宁云晋拉了拉自己的袍角,跟在张璟身后昂首阔步出列,在百官的注视之下,站在书案之后,面对文禛站定,准备开始迎接自己上任后的第一次挑战。
  作者有话要说:皇帝救美倒计时……
  话说看到有亲留言说关于密探的问题。我查了一些锦衣卫东厂的资料,探听消息的办法一般是将自己的人插入别人府里,也就是说某个小厮或是丫头、看门人之类的就是密探,如果是在内宅大部分就是丫头了。
  但是在古代大户人家不同主子的丫头,就像是不同部门的员工,虽然能在聊天什么的,但是不可能有机会去旁听别的部门boss的谈话。所以对于皇帝来说关注目标肯定是家里的主要男丁,不过如果他想知道的话,也可以让密探去找其他丫头打探消息,这种就像是各个部门之间的八卦,所以密探们不可能是无孔不入的。
  第92章
  首先开讲的是张璟,他的选题是《四书》中关于识人之明的内容,用孟子告诫齐宣王用人不可不谨的一席话,来引申各种用人之法,最后强调“人君治理天下,莫贵于有识人之明”。
  由于他们交上去审核的选题都是由掌院学士汇总,文禛圈点的,所以宁云晋还没看到过张璟的这篇文章,他倒是听的津津有味。
  与他有不同的感受的是文禛,这题目对他来说简直是老调重弹,听得耳朵都快起茧了,实在无聊的得紧。
  在他年幼的时候只要换一个老师就要提一次这个内容,更不要说是开经筵之后。如果不是想让手下这些重臣也能从中得到些感悟,他根本不想让这样的题目通过。
  好在很快分配给张璟的半个时辰就到了,见皇帝没有与他相辩的意思,心底松了口气,将书本讲义覆盖如初,然后带着自己的展书官后退一步。
  宁云晋知道这就代表张璟的任务告一段落,接下来轮到自己了。他上前一步,眼神转而瞄向李永。
  李永连忙埋头接近书案,帮他打开书本讲义,用铜尺压平,然后悄无声息地退回到他身后。
  宁云晋默默地深吸一口气,然后气定神闲地开始自己的演讲。他的选题是汉武帝生平中的一项影响深远的政令——六条问事制度。
  汉武帝的功绩中除了最有名的推恩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还曾经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派出刺史对六个方面进行监督和问责,这就是流传最广的刺史制度。
  监察制度最早起源于秦朝,但是真正确立制度是在汉武帝时期,各朝各代都在“六条问事”之上进行健全、完善,到了前朝才将监察制度改为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实行地方分区监察和中央按系统监察相结合的二元制。
  本朝则沿袭前朝,并且增加了宗室御史,负责监察宗人府。
  宁云晋之所以挑选这个话题当做自己第一次主讲经筵的内容,就是为了博个开门红,顺便缓和自己与朝臣们的关系。
  他知道现在朝中从上至下对目前的监察制度都有些不满,其中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因为现行的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制度对皇帝的依赖性太大了。
  前朝会设定这样的制度,是因为开国皇帝在废中书省,罢丞相,分权到六部之后,担心六部权利扩张后威胁皇权,这才特设了六科,然后再设都察院为最高的监察机构,与六科相互制约。
  鉴于汉朝后期刺史的权力扩张得太厉害,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御史中丞不但有震肃百官的权威,地位还可以比拟尚书令,直逼皇太子,这导致之后的各朝各代都有了提防,前朝更是奉行的是“以卑察尊”,虽然号称“自太子之下,无所不纠”,但是掌正印的给事中却只是正七品而已。
  试想,虽然这些给事中们在位时不得不行使职责监察百官,但是只要离开了皇帝的保护就会被打击报复,甚至遭到陷害,偏偏皇帝的意志有时候却又是最容易变化的,这导致给事中们两面不讨好。
  当官虽然是为了济世天下、流芳百世,却更是为了自己家族后代,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最后的结果就是尽管他们的顶头上司是皇帝,却还是不得不另找后台靠山,沦为了权贵们的喉舌。
  宁云晋先是将汉武帝建立监察制度的初衷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阐述了一遍,接着开始探讨如何进行改革,围绕着机构独立性加强、提升御史、给事中地位,增加对他们的保护等各个方面来提议。
  他说话本就幽默诙谐,讲话的时候眉飞色舞,在大红的朝袍衬托下,显得格外明艳动人,倒是惹得文禛看入了迷。
  宁云晋的演讲时间卡得很准,差不多半个时辰就停止了,然后望着文禛,等候提问。
  文禛在昨天审定讲义的时候就想将宁云晋召来仔细询问了,若不是想全了他的心思,哪里会等到今天。他的手指在书案上轻轻敲了敲,问道,“若是出现暴胜之该如何?”
  他这么和颜悦色的问话,让张璟忍住心里的嫉妒,偷偷望了宁云晋一眼,心道,皇上对这小子果然是优容,一点也没有平时刁难自己时的尖锐。
  宁云晋也没想到文禛居然会拐个弯子,还以为他会直接问若是六科权力过大的后果呢!
  在场科举晋升的大臣们大多都知道暴胜之是谁,只有宗室和荫恩的人满脸疑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