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阅读网>书库>穿越>名士> 名士_分卷阅读_151

名士_分卷阅读_151

  天子本该稳坐龙椅,不要说出现在荡阴了,他一般连皇宫都很少出。这真的有可能吗?
  武贤法师陷入了沉思,晋惠帝出现在这里,还真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一切的起因,还要从拓跋六修远去北疆收复鲜卑各部,顺便把匈奴揍的哭爹喊娘……之前说起。
  名义上,卫玠是被匈奴质子刘聪绑架的。
  当这个消息在洛阳传开后,就像是点燃了一个装满了□□的炸药桶,朝廷上下、世家内外全都群情激发,甚至还有太学生组织集体请愿,是可忍孰不可忍,希望朝廷能够对匈奴出兵,不要怂!卫玠绝想不到,他可以重要到这种程度。
  但是,这就是事实。
  对于世家集团来说,卫玠是刚刚兴起的海外挖金业务的联络人,没了他,谁也无法确定阿李夫妇是否还会那么忠心;
  对于文人名士来说,卫玠是清谈界的未来,绑架卫玠,就是对整个圈子的挑衅,是对文人极大的侮辱,今天他们敢绑架卫玠,明天是不是就要绑架王戎了?
  至于洛阳太学的学生,他们倒是没有什么利益或者物伤同类的复杂情感,只是单纯的想要声援学长。卫玠几乎是洛阳太学的一个标识,没有他,就不会有如今的洛阳太学,每一个太学生都以能与卫玠同窗为荣,自然不甘卫玠被胡人害到生死未卜,他们要复仇!
  卫玠的绑架一事,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社会焦点。
  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藩王们最终也主动请缨,希望能与匈奴一战。
  朝廷上少数的主和派,之所以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解决这件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担心成都王和东海王这两个当时进京的王爷要搞事情。
  这两位王爷也确实是准备搞事情,但再多的事情都可以等,不会比卫玠更重要。
  好吧,这是对于极个别的王爷来说的。
  好比楚王世子,也好比成都王。
  至于其他王爷,他们只是被逼无奈,一脸的宝宝心里苦.jpg。
  成都王,这位晋武帝的幼子,在朝堂上第一次全无保留的马力全开,针对各个藩王不同的个人特色,逐一击破。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就说动他们;不能的就激将;如果连激将都不行,那他还有一些黑暗面的手段可以用来威胁。
  反正结果就是,成都王只仅仅花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就说服了朝中全部领兵的王爷,先放下成见,共同抗敌。
  在朝臣中有人担心朝廷对胡人用兵,会造成洛阳空虚,被“有心人”有机可乘的时候,这些“有心人”们已经主动对晋惠帝上书,表达了渴求与匈奴人一战的血性决心。一个个真的都跟打了鸡血似的,说的那叫一个慷慨激昂、铿锵有力,好像你阻止他们去,就是在阻止他们忠君爱国。
  东海王振振有词:“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
  我们内部虽有分歧,但是在外敌来临时,也会拧成一股麻花,打的那群胡人连亲妈都不认识!
  别觉得所有藩王都是那么不明事理的人,哪怕他们真的不懂事,他们也有脑子,懂得唇亡齿寒这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王爷们内心深处,也都更倾向于先揍的外部的敌人生活不能自理,再解决内部的皇位之争,反正他们是绝对不会让胡人趁机占他们领土的便宜的。
  是的,也不知道成都王怎么煽动的,反正对于当时的很多藩王来说,晋朝已经被他们视作了囊中之物,哪怕当下不是,未来也会是。他们自然要看好自己的东西。
  从未有哪一次,司马家会如此的团结一心。
  大臣们也没有不答应的搭理。既可以不用担心兵源,也可以趁机收拢一下晋武帝之前分散的太过的兵权。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会是个不错的结局,还很有教育意义。
  可惜,现实还要继续,好景并不长久。
  在战争初期,藩王们确实展现出了极高的战争素养,让人明白了什么叫兄弟间的默契。但那些热血、那些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过去,在当匈奴人已经不再能构成威胁的时候,分分钟就原地蒸发了。
  过去还恍若就在眼前,藩王们却已经能毫不犹豫的调转枪头,将利刃对准了自己人。
  佛道之争的突然爆发,令京中的局势急转而下,打了很多人一个措手不及。朝廷无力召回大量外在的兵力,藩王们也却纷纷留了一手。
  佛道之争所代表的宗教之战,其实就是藩王们角力的缩影。对皇帝的发难,支持自己的信仰,趁机打压政敌……各种好戏轮番上演,目不暇接,只多眨一下眼,就要担心会跟不上接下来的剧情。今天还是盟友,明天就是死敌,翻脸比翻书都快,让人瞠目结舌。
  在王济带着昏睡的卫玠离开洛阳之前,京中胶着的局势,已经像是在火上熬煮多时、咕咚咕咚冒泡的热油,只需要一滴水就能引爆京师。
  然后,水就来了。
  秦王司马柬死了。
  这是在卫璪和卫熠等人接到来自魏兴郡的求援消息后,一边点兵 ,一边命人快马加鞭、日夜兼程的把消息传回京城后,卫老爷子又冲京城传回给他们的糟糕消息。
  卫老爷子的一二回信,断断续续,但就是这些前言不搭后语的信,反而暴露了不少事情。
  好比他们的通信肯定被截获了一部分,谁也不敢赌那些人会不会破解了卫家信中的暗语。在卫玠等人启程回京的路上,他们已经彻底失去了与京中的联系。
  咳,说回秦王之死。
  秦王是晋惠帝一母同胞、比晋惠帝小很多岁的亲弟弟,历史上便英年早逝,如今也没能打破这个魔咒。虽然秦王比历史上的寿命多活了一些年头,却也就仅此而已了,其余没有任何改变,他还是死了,死的不明不白,死的突兀苍白。
  这很莫名其妙,不是吗?
  窥觊晋惠帝的位置,却对晋惠帝已经被过继出去、对皇位完全没有野心的一母同胞的亲弟弟下手。下手之人的脑子坏掉了吗?
  还真不是。
  秦王倒霉就倒霉在,“过继出去”这件事上。
  早些年的时候,卫玠就已经知道了,晋武帝把自己的嫡幺子秦王,过继给了自己一母同胞的弟弟齐献王。晋武帝曾和齐献王闹的很不愉快,致使齐献王年纪轻轻就“气恨发病,呕血而亡”。
  这也是王济当年与晋武帝闹翻的主因之一,王济和卫老爷子都很看好齐献王,觉得他才是一个合格的皇位继承人。
  但晋武帝坚持让自己的傻儿子继承大统。
  在假惺惺的哭完弟弟之后,晋武帝就火速把秦王,过继给了齐献王。这并不是出于什么手足亲情,晋惠帝只是想要把他弟弟的王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给自己的儿子。简单来说就是,晋武帝气死了他弟弟还不过瘾,还要占他弟弟的便宜,王位、王府、财产,齐献王的一切都成为了晋武帝的儿子的。
  说实话,连晋惠帝和秦王,都觉得他们老爹晋武帝这手做的挺不是人的。
  更不用说旁人的感受了。
  这个“旁人”主要指的是齐献王的儿子们。齐献王的情况,和卫玠的二姨夫和峤一样,无子,但只是没有嫡子,并不代表着他们没有其他庶子了。
  和峤弟弟一家想要通过把儿子过继给和峤,来侵吞和峤的财产;晋武帝也是如此,他通过把儿子过继给弟弟,成功接手了齐献王的一切。
  两者是何等的相似,唯一的区别,不过是前者有太原王氏阻止,而没能成功;后者因为是天下共主,轻轻松松便得偿所愿。
  齐献王的庶子也不是软柿子,其中有个刺头庶次子叫司马冏,名字和“囧”类似,但性格却不囧,反而记仇又狠毒。司马冏卧薪尝胆数十年,最终“复仇”成功。
  之所以在复仇二字上打引号,是因为齐献王一事与和峤一事,其实还是有一些历史原因上的不同的。和峤的一切,都是和峤自己拼搏出来的,他不仅自己拼搏了,还给了弟弟爵位,但他弟弟却人心不足蛇吞象;但齐献王的一切,却是晋武帝这个当哥哥的给他的。
  晋武帝的想法很low,却也是不少猥琐男都会有的想法,在他喜欢齐献王的时候,他可以给他一切;在不喜欢齐献王之后,他就觉得自己亏了,想要拿回他给齐献王的一切。
  虽然晋武帝做的不够厚道,但司马冏也没什么“复仇”的立场。
  从一开始,齐献王的那些东西就不属于他,哪怕基于“给出去了就没有收回的道理”这个准则,那些东西也是已故齐献王和庶长子的,干司马冏这个庶次子何事?
  最主要的是,秦王何辜?
  也不是秦王想要让他爹把他过继出去的啊,当年秦王因为不想被过继的事情闹了很久,天下皆知。
  司马冏也知道,但他还是选择了“报复”秦王。因为他没那个胆子去直接报复晋武帝,他只敢暗搓搓的对秦王下手,还觉得自己有多“厉害”,自比吴王勾践,整日里做着要当摄政王的美梦。
  是的,没错,这货就是这么没种。司马冏也对自己上不得台面的庶子身份心知肚明,无论如何,皇位都不会轮到他来坐,他没办法像其他藩王那样理直气壮。所以,他想效仿曹操,把现在皇位上的这个“强势”的晋惠帝搞死,立个儿皇帝。
  晋惠帝的嫡子司马顼,就是儿皇帝的好人选。在卫玠昏迷的时候,年满六岁的司马顼被立为了太子,却一直没选太子太傅,司马冏盯上的就是这个。
  杀晋惠帝这么大的事情,司马冏当然不可能是一个人干的。秦桧还有三个朋友呢,司马冏也有同盟,都是那种和皇室血缘关系一比表八千里,自觉不可能继位,却还是对皇位有野心的藩王。
  就卫老爷子信中所言,司马冏很可能是被其他藏的更深的王爷利用了。
  这种没脑子的货,不是被对方利用死,就是自己作死。
  未免司马冏穷途末路,真的丧心病狂到给晋惠帝也神不知鬼不觉的下毒,卫老爷子安排了晋惠帝去北邙的行宫狩猎,暂避锋芒。卫老爷子的打算是等他收拾干净了京中的牛鬼蛇神,再请晋惠帝一家回宫。
  分析情报的妹子却觉得,这中间很有可能出现了什么他们所不知道的波折,便导致了圣驾被胁迫or主动逃亡至此。
  作者有话要说:  前面提到过一些秦王的事情,不记得也没关系,这章也差不多复习了一下秦王的倒霉身份。
  一个不知道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的消息_(:з」∠)_我最初的预计是在200章的时候完结……但是按照目前的进度来看……貌似要多超出去一些章节了,泪奔┭┮﹏┭┮
  感谢“白羽浅浅”亲每章都有的地雷,1个
  感谢“楚昭羲”亲每章都会有的地雷,1个
  感谢“dmeter”亲每章都会有的地雷,1个
  感谢“谰言”亲每天都会有的地雷,1个
  感谢“丁金足”亲又扔了1个火箭炮
  感谢“与时间同眠”亲又扔了1个地雷
  感谢“Chelsea”亲又扔了1个地雷
  感谢“苏幕离”亲扔了1个地雷
  ☆、第191章 古代一百八十八点都不友好:
  等武贤法师派人尽可能前的去探查了一番之后,她们确定了,还真是圣驾!
  至于荡阴城南外的混战到底是怎么回事,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情况无外乎也就那么几种,有人要杀了晋惠帝,晋惠帝在自救;有人要杀晋惠帝,而有人要保护晋惠帝。
  反正是总有人要杀了晋惠帝。
  前者,武贤法师只要帮了晋惠帝,就算是救驾;后者,武贤法师需要判断一下,保护晋惠帝的那方,到底是真的忠臣,还是只是在狗咬狗的“分赃不均”,若是另外一方也不怀好意,那她就要想办法干掉两方。
  武贤法师希望遇到的自然是前一种情况,但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墨菲定律——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那它总会发生。斥候妹子再报回来的消息明明确确的告诉了武贤法师,是后者。
  武贤法师抹了把脸,长叹一口气,这些藩王可真几把闲。
  “头儿,咱们怎么办?”手下的妹子请示道。
  “再派个人去和拓跋六修说明情况,让他快点完事过来救人!剩下的人原地待命,等斥候再探的结果!”
  第三次探查,自然就是想办法混入乱军之中,去确定晋惠帝的安全问题。若晋惠帝已经撑不下去了,那她们也就不用等什么援军了,直接冲出去救驾吧,至于安全问题,只能听天由命;若晋惠帝还能撑,那她们完全可以再等等,看两方人做鹬蚌相争,然后她们做渔翁。
  就在第一波去给拓跋六修禀报消息的妹子回来的时候,两方战场都差不多先后进入了挺火的阶段。
  拓跋六修大胜。
  希望晋惠帝能活下去的一方也取得了惨胜。
  “郎君给了这个。”报信的妹子带回了卫玠写的信。
  在这种时候,武贤法师已经没空去责怪是谁让卫玠爷爷参合了进来,她只是快速翻开了弟弟给她写的小纸条,看到了上面一句简简单单的话——救延祖!
  延祖就是嵇绍,晋惠帝这个傻皇帝难得拥有的即便知道他是个傻子也喜欢他的死忠,
  当卫玠最开始听说“荡阴城南外,有疑似圣驾的人在交火”的时候,他在心中其实就已经模糊的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等第二波妹子带回来确切的信息之后,猜测成为了现实。其实如果拓跋六修或者有金手指的卫老爷子在这里,他们也能而出和卫玠一样的结论,这里在上演的大概就是传说中“嵇侍中血”的典故。
  那是卫玠最早对晋惠帝改观的一个故事,也是卫玠最早知道嵇绍其人的故事。
  故事就发生在荡阴城外,朝廷北征的军队战败,晋惠帝受伤,百官遁走,唯有嵇绍不愿晋惠帝再次沦为藩王傀儡,慷慨赴死,他的血溅了晋惠帝一身一脸。战事平息后,宫人要洗衣服,晋惠帝却问:“这是嵇侍中的血,为什么要洗去呢?”
  与这个故事搭配的,其实还有一个有关于晋惠帝逃跑路上的故事,他在自己落难情况下,难得硬气的坚持颁布下了诏令:【自顷戎车屡征,劳费人力,供御之物皆减三分之二,户调田租三分减一。蠲除苛政,爱人务本。】这道旨意简单来说就是减免当地的税收,不想百姓跟着他吃苦。晋惠帝傻吗?傻!可傻并不影响他对人的一片热忱赤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